在南方,
有兩個密不可分的「兄弟省份」,
被叫做「兩廣地區」,
它們的名字,
是以「廣信」的東西來劃分的,
左邊的叫廣東,西邊的則叫廣西。
「廣信」,是兩廣地區的分界線,
也是一個古時候的地名,
那個地方,
即是如今的廣西城市——梧州。
梧州在國內知名度比不上經濟發達的城市,
但它絕對稱得上是一座寶藏城市~
梧州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部,
在地理位置上是廣西的東大門,
是最靠近粵港澳經濟區的城市,
還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
在歷史上曾一度被劃為廣州的管轄地。
因為處於兩地交界的「尷尬」地帶,
很多人常常為了梧州是廣東味還是廣西味而爭論不休,
但是梧州人會喝著茶漫不經心地告訴你:
放輕鬆,這不是什麼大事情~
如果你第一次去這座廣西小城,
你一定會被它的「粵里粵氣」所震驚,
這裡的人不僅吃粵菜、說粵語、
聽粵劇、看廣東新聞,
就連建築也跟廣州有相似之處。
梧州人的生活,
也會讓廣東人十分親切,
幾乎人人都能說上一口純正的粵語;
因為太過靠近廣東,
早上還一定要喝早茶、吃點心;
晚餐更是要吃燒臘,
完了還要看廣東台新聞……
如果說這是「廣東人的24小時」,
肯定說得過去。
01
在梧州
廣東人找到了粵語老鄉
歷史上,
梧州曾一度歸屬於廣東地區。
梧州建城兩千兩百多年,
有將近一千多年的時間都掛著廣東的名號,
為廣州所治。
在此同根同源的歷史背景下,
梧州在諸多方面與廣東相似,
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在梧州,
遍地都是「粵文化」的痕跡,
當地遍布特色茶樓跟傳統美食,
如果你從廣州出發的話,
搭乘高鐵只需要一個多小時。
廣西人們普遍用「白話」交流,
聽起來與粵語較為相似,
但具體片區與口音劃分差異大且多,
不過可以大致上分為:
廣府片、邕潯片、勾漏片、欽廉片四種。
而梧州剛好處在「廣府片」粵語地區之中,
口音是與廣東話最為接近的。
所以,即便是被劃分到了廣西多年,
也並不妨礙當地人用純正的粵語來交流,
若是在外地,
梧州人說的話,
倒會讓一些廣東人誤以為遇到了「老鄉」。
02
另一個身份
「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除了「廣東味」十足,
梧州還有另一個身份,
那就是「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這裡的人工寶石產量,
占中國總產量的95%,
世界產量的85%以上。
梧州人工寶石的發展歷史,
還要追溯到1982年,
當年港商人在梧州製造出第一粒人工寶石,
打開了梧州人工寶石製造業的大門,
如今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
梧州人工寶石的產業鏈已經十分完善。
除了製造人工寶石外,
梧州還連續舉辦了十八屆寶石節,
隨著其影響力越來越大,
覆蓋面早已經衝出國內,
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
03
去梧州
體驗「小廣州」的慢生活
來到梧州,
可以在這座城市徒步旅行,
偶遇老街上搖著蒲扇的老人,
聽他說著從前在騎樓上看洪水的歲月,
洪水來臨,水漫老街,
樓下孩童捲起褲腳玩水摸魚,
樓上大人張望遠處。
這裡有藝術雕花、巴洛克欄杆、圓形屋頂等,
極具異域風情元素,
有嶺南傳統牌坊、花窗、灰雕花等,
傳統和異域的完美結合,
讓整座城市就如同遠方的「威尼斯」!
騎樓城
騎樓作為廣州的一大旅遊亮點,
歷來被人們視為去廣州的必打卡點之一,
而在梧州,也有著一片騎樓城。
梧州的騎樓城要比它們大得多,
在老城內,保存著560多棟騎樓、
22條街道、長約4.6公里,
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騎樓城。
從大東上路到北環路、桂林路這一片,
不僅能看到南洋式、
巴洛克風情式的騎樓,
還有不少歷史建築、老民宅立於此處。
午後,老人們搖著蒲扇,
在老街門前下棋、嘮嗑,
九聲六調的白話嚶嚶繞繞地飄在大街小巷裡,
讓人夢回幾十年前的廣州生活。
龍母廟
如果你來到梧州,
一定要去地方一定是龍母廟,
有和粵港地區同源的「龍母文化」,
龍母信仰之於梧州人和廣東人是相同的,
而這樣的龍母文化,
卻在廣西其他城市中找不到其他的同源文化。
十一月初一,
前往龍母廟朝拜的人絡繹不絕,
在香火裊裊中,
遠處而來祈福的人許下最虔誠的願望!
身處梧州街頭,
恍惚間你會有種錯覺:
這裡,真的不是廣東嗎?
維新里
維新里,
在這不長的巷子裡,
記錄了老梧州的光輝歲月,
府衙、戲院、教堂、學校都集中在於一方,
此中的「維新」便是「棄舊廢新」之意,
因慶祝清宣統三年九月初十,
梧州在兩廣率先宣布獨立。
如今,
維新里不僅有明清兩朝的府衙、
中共特委等眾多機構舊址,
也有百年的百姓古宅!
只不過這些民宅,
大多數都是空置著,
隱藏於歲月的洪流之中…
04
梧州人的生活
粵里粵氣
兩廣雖同屬嶺南,
還經常在上榜「全國最敢吃的省份」,
但若細究起來,
二者在飲食上還是有所區別的。
一個對酸辣臭特別鍾愛,
另一個則愛喝各種靚湯、喜飲茶、常吃煲仔飯。
而梧州人呢,
雖然明面上是廣西人,
但卻有一個「廣東胃」。
眾所周知,廣東人喜歡喝早茶,
而擁有幾十家粵式茶樓酒館的梧州,
也將喝早茶視為日常之一,
一份報紙,一蠱兩件,
這便是一個老梧州人的上午。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
「梧州系廣東味啦」!
當「廣東味」遇上了梧州人的「廣東胃」,
就不僅僅是煲湯、艇仔粥、
涼茶這麼簡單的美味了,
「味通兩廣」的梧州深藏了不少特色美食。
紙包雞
如果問梧州人「來梧州必嘗哪道菜」,
他們的回答基本上離不開「紙包雞」。
處理好的三黃雞,
裹上老抽、鹽、糖、汾酒、麻油、
五香粉、胡椒粉、蔥白粒等香料腌制,
再用特殊的玉扣紙逐層包好,
這樣炸出來的雞肉鮮嫩甘滑、香而不膩,
渾身上下都散發著粵式味道。
冰泉豆漿
梧州人每天起床第一句,
不是先給自己打個氣,
而是「嚟飲茶啦」~
梧州人一天的元氣便是從冰泉豆漿里汲取的。
冰泉豆漿,玉露瓊漿,
半甜半淡,混合搭配,
再輔以腸粉、糯米糍、油條等早點,
ho mei!
上湯河粉
剛到梧州的人,
要先吃上一碗地道的上湯河粉。
粉很廣西:
廣西人吃粉,一定要手切的;
湯呢又特別廣東:
一定要放大骨和雞且熬夠時間,
才能被稱為「上湯」。
講究程度,
就能讓桂林米粉與螺螄粉敬它三分了。
龜苓膏
在甜品方面,
梧州人從小吃到大的梧州龜苓膏,
無疑掌握了話語權,
黑晶晶的龜苓膏口感有點像果凍,
勺子敲一敲,duangduang~的,
搭配不同的底料,又是別樣風味。
冰室
起源於粵港的冰室文化同樣在梧州盛行,
在梧州街頭,
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廣受大眾喜愛的冰室,
如行運冰室、文興冰室等。
六堡茶
梧州不得不提的還有六堡茶,
如果你在梧州喝茶,
會有服務員專門問你,
是不是要衝上一壺六堡茶。
六堡茶具有分解油膩、
降低人體類脂肪化合物、
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
長期飲用可以健胃養神、減肥健身,
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除了這些,
還有走出了梧州就沒什麼機會吃得到的:
上湯牛雜、豆腐渣,
龍舟的臘腸,蒙山的肉丸、
紙包排骨,藤縣的腐竹粉、
同心粉、豬腳粉、廣場田螺,
岑溪的石磨米粉、古典雞,
以及各種豆腐釀,辣椒釀,茄子釀,
苦瓜釀,柚子皮釀等等。
當車子開過廣東的封開,
梧州就近在眼前了。
明明是一座廣西城市,
卻又特別廣東,
我想,
那是這座城的骨子裡,
一直有「桂人粵韻」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