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炎熱的夏天,動不動就出汗,頭髮濕了衣服濕了,甚至還有「膽大包天」的汗液流進眼睛。
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它也有小誤區,甚至是一些病理表現。今天,和你聊一聊出汗那些事兒。
1
出汗到底擦不擦?
1
周圍環境溫度變化不大:可以不擦
汗液蒸發時會帶走熱量,起到散熱降溫的作用。如果出汗後立即擦掉,身體的熱量並沒有散發掉,汗腺還會繼續分泌汗液,導致體內更多的鹽分、維生素等隨之消耗掉,對健康不利。
因此,如果你還在不停地出汗,不用急著擦,但若汗液實在太多,適當擦一下。
2
周圍環境溫度降低:擦
出汗後進入空調房,帶著汗液容易著涼。應該用干毛巾或者熱毛巾擦汗,使皮膚毛孔及毛細血管可迅速張開,有利於熱量更好地散發出來,人體會感到更涼爽舒適。
如果用冷毛巾擦,皮膚受到冷刺激,導致毛孔緊閉,毛細血管收縮,體內積熱散發不出來。
2
出汗後這樣做更健康
1
避免冷風直吹
如果出汗後立刻進空調房,除了擦汗外,還要避開冷風直吹,以免汗腺閉塞。
2
注意保暖
身體在停止運動後,體溫會降低下來。此時脫掉外套,受到外部的冷風刺激,容易感冒生病。因此,即使身上有汗,也不要脫掉衣服,而要適當注意保暖。
3
休息一會再洗澡
大汗後沖個冷水澡是很爽,但皮膚接觸冷水後,毛細血管突然收縮變細,大量血液回流心臟,會增加心臟負擔,引發心慌、氣短、頭暈等症狀,甚至引起生命危機。
大量出汗後等體溫恢復、汗液乾了後再洗溫水澡。
3
及時補充這些很重要
出汗可以將體內和體表的一些污物排出體外,不過,隨汗液流失的,除了水,還有人體的營養物質。
1
補充水
大量運動後往往口渴難耐,慌不擇食的我們想一口氣喝個夠,這樣對腸胃和心臟傷害很大。喝水速度要慢,沉住氣一口一口喝,慢慢補充水分。不宜喝冷水,否則會導致毛孔急速閉塞,暫時中止出汗,誘發感冒。
另外,出汗後過10分鐘可適當喝一些溫淡鹽水,補充因為大量出汗而流失的鹽分。
2
補充鉀
鉀是人體內是主要的電解質,對保持體內酸鹼平衡和滲透壓、細胞的推陳出新、神經肌肉的興奮性起著十分重要的效果。汗液會帶走大量的鉀元素,如不及時補充,可能會引發疲倦、乏力。
大量出汗後,適當多吃富含鉀元素的食物,如:紫菜、銀耳、香蕉、甜橙、蜜柚、捲心菜、芹菜、蘿蔔等。
4
異常出汗需警惕
1
動一動就大汗
白天稍微走幾步就出大汗,有這種現象的人可能有身體虛弱、食慾差、易感冒等特點。
飲食上應該多食豆漿、山藥、牛羊肉等食品,生活中應該多運動以增強體質。
但出汗量過大,也得警惕疾病風險,比如甲亢。
2
半夜出汗多
這種情況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常有失眠、手腳心熱、心煩、口乾舌燥等症狀。
3
頭部、面部出汗多
頭部、面部出汗多,多發生在老人和產後婦女身上。這時應該適當吃一點百合梗米粥。
也有人額頭愛出汗,這類人平時要多吃山藥、冬瓜、薏米。
4
手心、腳心出汗多
建議平時可用苦瓜、薏米、山藥、紅棗、蓮子等食材熬粥服用。另外還要加強鍛鍊。
來源:中國科普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0-5eWwBvvf6VcSZUS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