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台安豐鎮再次引起關注,《鹽阜大眾報》頭版報道

2019-12-01     東台時空

  11月30日,鹽阜大眾報頭版發表文章《東台紮實推進「黨建360」強基工程》,介紹東台紮實推進「黨建360」強基工程,其中多次引用安豐事例。

11月30日,鹽阜大眾報頭版發表文章《東台紮實推進「黨建360」強基工程》,介紹東台紮實推進「黨建360」強基工程,其中多次引用安豐事例。



全文如下

  鏡頭一:「『支部+合作社』挑起了我們豐西村的黨建『豐產方』。」10月下旬,筆者來到安豐鎮豐西村,村黨總支書記劉根金望著田野里正在收割的穗粒飽滿的稻子喜不自禁,「合作社今年純收入30萬元不成問題了!」安豐鎮黨委今年全面實施「黨建豐產方」項目,推動了全鎮各項工作踏浪前行。

  鏡頭二:今年七一前夕,在東台電視台演播大廳內,紅旗飄揚「百名黨員之星」故事分享會暨頒獎典禮現場,一個個普通基層黨員獲得表彰,一個個初心故事被挖掘和表揚。作為一年一度的先進黨員評選活動,今年東台市一改「高大上」的水準,將目光瞄準草根明星,一批先進基層黨員浮出水面。

  鏡頭三:11月12日下午,五烈鎮政府會議室,鎮機關、事業單位學習「黃海林工精神」專題交流會在這裡召開。大家集中觀看了「黃海林工精神」宣傳專題片,開展了交流,紛紛表示要堅持發揚「艱苦奮鬥、科學求真、守正創新、綠色發展」的黃海林工精神,不斷提高履職盡責能力,更好地踐行初心使命,為東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今年以來,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企業,東台的黨建工作處處彰顯著「干」的激情和「創」的力量,組織升級、隊伍賦能、活動創新、制度增效、保障攻堅,一批拿得出、叫得響、可推廣的黨建品牌不斷湧現,多點開花,使得基層黨組織建設生機勃勃。

  「黨建是根是魂,黨建工作做不好,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到位,一切工作都無從談起。」這是東台市上下的深刻共識。也正因有此共識,今年8月,市級黨員領導幹部率領市委黨建工作成員單位,頂烈日冒酷暑,開展「村村到」綜合分析研判,全面抓基層打基礎。

  放眼東台,一個個基層黨組織,儼然黨的肌體「神經末梢」。固本強基,方能基業常青,在城區,161個網格黨支部,1108個服務網絡,將社區黨員、黨員志願者和駐區單位黨員全部「上網入格」,實現了「上面千條線、基層一根針」向「上面千條線、基層一張網」的轉變。全市「兩新」黨組織開枝散葉,組織全覆蓋、工作全覆蓋,圍繞「五星標準」,各「兩新」黨組織和社區、機關等城市基層黨組織在「星級創評」中,爭唱主角,不斷深耕「黨建責任田」,讓基層黨建精神「樹」了起來。

  在廣大農村,各級黨組織抓住一室(黨群服務中心)、一品(黨建小品)、一榜(黨員先鋒榜)、一戶(先鋒家庭戶)、一廊(先鋒長廊)、一品牌(黨建品牌)等關鍵環節,根據各地發展實際,實施黨建+農業、+扶貧、+旅遊、+園區、+農戶等創新舉措,將黨建工作融匯到了鄉村振興的努力中,打開了農村黨建工作新局面。安豐鎮各村積極響應「黨建豐產方」項目,因地制宜,各顯神通,湧現了「穿針引線」「提純復壯」「查田補苗」「測土配方」「壓條繁殖」等一個個別有創意的工作法,村村有思路、家家有新招。三倉鎮聯南村建成以「萬畝菜籃子基地合作社黨總支+合作聯社黨支部+專業合作社黨小組+黨員示範戶+農戶」的黨建引領發展模式,帶動廣大農戶致富。梁垛鎮臨塔村建立「黨建+合作社+農戶+農游+園區」協同發展模式,鄉村振興試點工作如火如荼。

  旗幟引領方向,精神凝聚力量。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東台提煉出了「艱苦奮鬥、科學求真、守正創新、綠色發展」的黃海林工精神,這無疑為東台黨建工作又添上厚實的一筆。在東台大地,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弘揚「十八勇士」、朱龍山、沈幫勤、梅壽芝、馮坤喬等「敢叫鹽灘變綠洲」的黃海林工精神蔚然成風,更清晰地找出差距在哪裡、原因是什麼、怎麼去整改,亮出追趕先進的姿態,激發乾事創業的豪情,凝聚成「崇德明禮、開拓奮進」的精氣神,全力投身到「強富美高」新東台的火熱實踐中。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哪裡有黨建工作的閃光點,哪裡就有黨員先鋒的奮鬥身影。周竹林、崔志明等革命前輩典型,劉懷仁、陳寶寬等一心為民典型,王衛明、徐仁書等扶貧幫困典型,成了全市上下學比趕超的榜樣。去年被選派去梁垛鎮安洋村任黨總支書記的事業單位人員席如春表示,作為一名被選派人員,既感使命光榮,又覺壓力山大。任村黨總支書記的日子裡,席如春利用該村種植養殖業成熟的優勢,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在352省道沿線種植果樹和苗木,既增加收益,又美化環境,全力推進產業興旺在安洋村落地生根。今年,東台市委又選派30名科級幹部到村任黨建工作指導員,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多年來,東台一直將「後備軍」計劃作為黨建「新細胞」,根治基層黨建「貧血」。選派機關幹部任實職、選聘退役士兵扛重擔、選拔年輕同志輸活血、培訓骨幹力量提素能,一位位機關事業單位幹部成為「掛職書記」、黨政「協理員」,有效延伸了基層一線幹部的成長培養鏈。定點招生、定向培養、協議就業,「定製村官」計劃,利用高等院校教育資源培養一批農村發展急需、政治素質好、發展能力強、留得住紮下根的村官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持。

  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黨建活動,是東台基層黨組織生活的一大亮點。走進安豐鎮紅安村三組薛長樂家,濃濃的黨建氛圍撲面而來,牆上「紅色搖籃物阜民豐」標語旁,「中共東台市安豐鎮紅安村總支委員會第三黨小組活動點」幾個紅色的大字分外引人注目。室內背景牆、活動桌椅、先鋒報架、學習資料等一應俱全,作為全市第一家黨群「微家」,管理員薛長樂時不時地召集村子周圍16名黨員開展活動、談心聊天。安豐鎮組織委員陳進介紹,這是該鎮繼「黨建豐產方」後又一個黨建創新舉措,從試點探索到擴點成線,全鎮已經建起了68個黨群「微家」,真正把黨建服務延伸到田間宅頭,解決了農村黨員群眾與黨組織「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繪製黨建紅色地圖,東台既有「葡萄先鋒吧」「黨員加油站」等黨群面對面的「連心鎖」;又有「先鋒驛站」「黨建360示範窗口」等基層問民情的「聯絡站」;既有「流動黨員教育基地」,又有「黨風廉政教育基地」等黨員家門口的「紅氧吧」,一個個「樞紐型」「功能型」「長效型」活動陣地,旗幟鮮明地開展思想宣傳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儼然一顆顆「紅星」,閃爍在全市各個角落。

  作為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檢驗者,越來越多的百姓在活動中受感染、得益處。36家機關「黨建360示範窗口」,亮示範標識、亮黨員身份、亮服務承諾、亮業務流程、亮便民設施、亮監督反饋,窗口服務的模式改變了,質量提升了,贏得的是群眾的歡呼和肯定。社區「大黨委」,進一步整合資源,使得城區區域黨建形成聯盟,不斷放大城市基層黨建「朋友圈」,一個個社區與駐區部門單位建立了「資源、需求、項目」三項清單,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到社區。

  揮好黨建「指揮棒」,引領正確「風向標」,在黨建工作實踐中,東台先後出台一系列文件,「農村基層黨建十八條」「機關黨建強支八策」和「陣地建設六個規範化」,統籌推進機關、園區、網際網路等領域黨建工作,打造區域黨建聯盟;鎮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責任清單、支部「標準+示範」,推行支部分類定級、星級管理、達標創優,選樹一批先進黨支部;領導掛點「包」、機關單位「幫」、先進組織「帶」等形式,精準整頓軟弱後進黨組織,著力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著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有效地將黨建工作融入全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之中。組織宣傳部門牽頭編印《初心雋永系使命》《地名里的紅色記憶》等主題教育特色讀本,向各有關單位5000餘名黨員同志發放。

  此外,東台還將基層黨組織工作經費納入區、鎮(街道)兩級財政預算,並根據工作需要和經濟發展實際,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同時逐步提高基層幹部薪酬待遇,並設置為民服務專項基金,在隊伍建設、經費保障、制度體系、基本陣地等多方面支持和保障基層黨組織,打造起內有凝聚力、外有吸引力、富有戰鬥力的磁性基層黨組織。(來源:魅力安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y9xw24BMH2_cNUgWmiQ.html

禁行通告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