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開翔/攝
立春之後,陽光邁著舒緩的腳步,由南向北款款走來,春信被節節催發,簇簇新綠在冷寂的霜雪和衰草間,靜雅地探出青嫩的小腦袋,相互問候著「早安」。沉睡了一冬的心事悄然甦醒,在春天的琴鍵上翩翩起舞,忘情演奏著芬芳四溢的樂章。
蘭開翔/攝
此時,桃花按耐不住寂寞了,在明媚春光里率先染紅枝頭。民諺有雲「桃花爭春不待葉」,它帶著輕盈的夢聞訊而開、恣意綻放,以純凈爛漫的風韻搶得初春的先機,以嬌艷妖嬈的姿態贏得大地的青睞。
蘭開翔/攝
粲然盛開的桃花一直鍾情於彝鄉的紅土地,每年春暖花開,繽紛艷麗的桃花總是把無量山和哀牢山間的村村寨寨點染得美不勝收,青山綠樹懷抱里的古樸家園儼然成為一個粉妝玉砌的桃源世界。「帶上孩子,清明節一定早點回來,一起祭祖掃墓,我給你們采了二月八的鮮桃花……」母親一通情深意長的電話像一縷春風吹進我寒意漸消的心田,欣喜之時,我驀然想起銘刻在鄉愁里的一道傳統藥膳美食——桃花稀飯。
蘭開翔/攝
無論時空怎樣流轉、世事如何變遷,在山清水秀的故鄉,母親始終保持著每年二月初八準時採摘新鮮桃花,清明時節烹制桃花稀飯的古老習俗。與質樸的紅土地耳鬢廝磨了一輩子的母親,總是頑強固執地堅守著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許多東西。桃花稀飯是她滄桑歲月里的一枚家珍,每年春氣漸濃時都要用心給全家人熬制,並不厭其煩地講授其天然生態的食藥價值和製作方法。
蘭開翔/攝
懷想敘說間,母親一如既往地捧出珍藏了一冬的精製白糯米,根據歸省兒孫人數估摸好用量,把白糯米悉數倒入早已準備好的一口老式砂鍋中,用清水輕輕淘洗幾遍後加註一半以上清水,平放於架在火塘上面的鐵三角上,蓋上蓋子往火塘里添加栗炭,很快炭火燒旺起來,紅色的無煙火苗舔著鍋底,像一朵迎春盛開的碩大桃花托著一隻蜜蜂。
蘭開翔/攝
不一會兒,老式砂鍋內發出「嘶嘶」的聲音,接著煮米水唱起歡歌。母親不時揭開鍋蓋用木勺輕輕抄底攪拌,囑咐我適時添加栗炭,用中火均勻地熬煮稀飯。為什麼不用木柴,一定要用價格不菲的栗炭烹制這道美食?我好奇地問母親這個每年都想問的問題。母親一邊小心翼翼地端出晾著新鮮桃花瓣的竹篩,一邊饒有興味地說:「栗炭火無煙且火力足,熬制出來的桃花稀飯最地道……」母親從竹篩里取出不計其數的粉紅色桃花瓣,放入一個白瓷碗中加入少量清水浸泡著,靜置一旁耐心等待下一個驚喜。
蘭開翔/攝
不久,老式砂鍋里的白糯米在栗炭火持續不斷的體貼關照下,已經黏糯滋潤,泛出雪花一樣的成色。母親再次通過細心攪拌和察言觀色,確定鍋中的糯米稀飯已經升華到了白玉般晶瑩細糯的程度。於是,她輕輕端起浸泡著桃花瓣的白瓷碗,把笑意盈盈的片片花瓣順著水流緩緩注入沸騰的砂鍋中,以竹筷為媒在其間舒緩地攪動,使萍水相逢的兩位「才子佳人」儘快心心相印、佳偶天成。
蘭開翔/攝
果然,足有一小半碗的粉紅色桃花瓣,自然而均勻地分布並融合在糯白色稀飯里,在小火地熬燉中與糯米粥不停的一唱一和,聲聲相應,親密無間的完全融化在一起,就像兩個永遠相親相愛的人緊緊擁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樣。母親權衡著時機漸漸成熟,最後按心中默默計算好的恰當比例,把晶瑩剔透的本地白砂糖和香甜滋潤的陳年蜂蜜倒入砂鍋,作最終的視覺定格和味覺升華。
蘭開翔/攝
一家老小還沉浸在意猶未盡的談吐之中,帶著春天色彩的桃花稀飯出鍋了,母親熱情地為在場的每位兒孫盛上一碗,但見雪白黏糯的稀飯里映襯著星星點點的粉紅,就像春寒料峭的雪地里優雅點綴的一抹抹丹砂,雖然隱隱綽綽,卻也生機盎然、巧妙絕倫。舉到鼻尖輕輕聞一聞,白糯米和白砂糖特有的清純氣味和陳年蜂蜜醇厚馥郁之香,滲透交織著桃花絲絲縷縷的淡淡幽香,這混合的滋味似乎從悠遠的某個地方隱隱飄來,又似乎很早以前就駐足於心間不曾遠離,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奇妙之感,猶如多情郎君對在水伊人的心隨心動、情隨情依。
王槐/攝
捧起這道洋溢著古樸鄉土氣息的簡單美食,一家子吃得津津有味,母親臉上蕩漾著幸福安詳的微笑,她自己也舀上一碗和我們同享同樂。幾個孫子孫女遇甜則喜,三下五去二,一小碗桃花稀飯見了底,紛紛吵嚷著還要還要,母親樂呵呵地擺擺手,語重心長地告誡幾個小淘氣包桃花稀飯可不宜多吃,一碗就恰到好處了,貪多貪食肚子會像「孫悟空鬧天宮」的。
網絡/圖
每年三四月間,心有靈犀地吃一次母親精心烹制的桃花稀飯,已經成為我對鄉愁刻骨銘心的記憶。在跌宕起伏的生命年輪里,我對桃花稀飯的天然生態藥食功效早已瞭然於心,偶爾查閱資料便得知:古人很早以前就認識到了桃花的天然藥用和美容價值,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里就有「桃花具有令人好顏色之功效」的記載。
向景春/攝
母親當然不懂這些深奧繁雜的醫藥學原理,但她卻一直遵循著每年二月八採摘新鮮桃花晾乾,按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簡單技法烹製成桃花稀飯,以一定數量給繞膝的兒孫們冬春交季之時食用,輕鬆因過年過節食用大魚大肉而淤積過多負擔過重的內體,怯除上一年積攢在胃腸道里的熱毒和惡氣、邪氣、污氣等。
網絡/圖
從母親質樸的生活經驗里,我還知道用於藥食的桃花必須在每年二月初八彝鄉叫魂節的當天採摘,且選擇東南方向的枝頭最為好,這樣的桃花據說受神靈蔭庇具有怯除百病的奇異功效。為了滿樹滿枝的壯碩桃花不受人為打擾和傷害而影響一年的收成,母親採摘時喜歡用一塊乾淨的竹蓆鋪在桃樹下,讓花瓣在颯颯春風中自然飄落於竹蓆之上,然後收集在細密又透氣的竹篩里,自然晾乾備用,母親說這叫「道法自然」,此法採摘最好。
唐雲/攝
如果非要人為採摘,母親諄諄告誡我千萬不可爬樹攀枝傷及柔美嬌艷的花朵,更不可像薅秧鋤草那樣「斬盡殺絕」,一定要挑選那些與壯碩桃花簇擁在一起的瘦小花苞或花朵,以間苗的方式輕輕的慢慢的個別摘取,確保不觸及能夠孕育累累碩果的希望之花,這樣才能兩全其美,真正做到春華秋實。
網絡/圖
傍晚臨行前,母親把一小包晾乾的桃花慎重交給了我,語重心長地說:「兒啊,桃花是女人之花,能美容養顏,又能調節經血,還能減肥瘦身,但她柔弱嬌氣經不起折騰,你千萬要珍惜她啊!」我聽懂了母親一語雙關的話語,虔誠地接過桃花不斷點頭答應著:「媽,我明白了,我一定好好珍惜……」
蘭開翔/攝
春回大地,桃花爭先盛開,粲如錦繡,艷如紅霞,把春意盎然的故鄉渲染得詩情畫意一般浪漫,世外桃源一般美麗。一年之計在於春,桃花稀飯怯毒根,莫要嫌棄莫貪飲,小碗慢酌一身輕。鐫刻在母親靈魂深處的桃花稀飯,食用一次足於讓春天穿透身體,使鄉愁魂牽夢縈在耳際。
三月雨/攝
來源:普洱文旅資訊
孫國章 文/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xJG4XAB3uTiws8KT7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