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小世界,世界大棋局。小小的棋盤映射出硝煙瀰漫的戰場,紅黑倆種棋子演繹金戈鐵馬的對決。圍棋和象棋作為兩種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古老遊戲均源於戰爭的實踐,同時兩者又顯示出人們對於戰爭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圍棋就如同陣地戰,步步為營,寸土必爭;而象棋則好似運動戰,靈活機動,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圍棋以地盤大小定勝負,而象棋則以主帥存亡論得失。圍棋棋子之間無強弱之分,每戰都要集中優勢兵力將對手各個擊破;而象棋中棋子則各具特點,常常單槍匹馬衝殺於敵陣之間。圍棋重於力奪,處處堵截,窮追猛打,迫使對手走投無路而投降;而象棋則長於巧取,隱真示假,聲東擊西,即使弱者也可能抓住對手的疏忽展開絕地反擊……
圍棋
圍棋和象棋特點鮮明,各有優長,而筆者對象棋情有獨鍾。圍棋讓人聯想起凡爾賽絞肉機那屍橫遍野的戰場和蘇德戰場上奔騰咆哮的鋼鐵洪流。而象棋不僅僅讓人想起古代兩軍對壘,鳴金擊鼓,捉對廝殺,同時也讓人聯想到海灣戰爭中空地一體的立體打擊和伊拉克戰爭中的「斬首行動」。
象棋中「車」縱橫馳騁,快速突擊直搗對手縱深要害;「炮」隔山打牛,千里之外對對手實施精確打擊;「馬」迂迴包抄,出奇制勝給對手以致命打擊;「卒」穩紮穩打,勇往直前衝鋒不止;「相」就如同前沿部署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積極防禦決戰於境外;「士」好比是國家飛彈防禦系統恪盡職守,保衛著己方的最後一道防線。「帥」坐鎮指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作為指揮作戰的神經中樞他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對手打擊的首要目標。
象棋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廣泛應用,過去步步為營、以殲滅敵有生力量為主的線式作戰已不再適合於現代戰場,取而代之的是全縱深、超視距、非線式作戰。遠程精確打擊成為現代戰爭的主要特點。這些讓現代人們推崇的新型戰法其實在象棋這個古老的棋盤中早已體現得淋漓盡致。象棋中前方和後方沒有明顯的界限,也沒有內線和外線之分,作戰範圍拓展到全縱深戰場,攻防轉換節奏之快往往讓人措手不及。進攻中「車」、「馬」、「炮」、「卒」之間密切協同,聯合出擊制對手於死地;防禦中常常以攻代守,積極防禦挫對手陰謀於襁褓之中。
象棋中的每一種棋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也有自身不可克服的不足。「車」縱橫千里卻容易被障礙物所阻攔,「炮」隔山打牛但沒了炮架也就威力大減,「馬」機動靈活但一旦被別馬腳便動彈不得,「相」攻守兼備也只能望河興嘆,「士」身強力壯卻出不了田字的圍城,可憐的小「卒」雖然一旦越過楚河漢界,兩「卒」聯體讓對手難以防範,但是行動緩慢。對於高手來說任何一個棋子都可能成為制對手於死地的「撒手鐧」,同時任何一顆棋子都不可能脫離其他棋子的配合而獨立作戰。這就正如現代戰爭一樣,空軍揚威戰場並不代表陸軍將退出戰爭。現代戰爭需要各軍兵種密切配合協同作戰以求整體勝利。
信息化技術
象棋和圍棋最大的區別在於:象棋勝則全勝,敗則全敗。一旦「帥」被將死,縱有千軍萬馬也不得不投子認輸。這不禁讓筆者想起了中國一句古語:「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實踐讓人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然而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它卻又一次為人們所推崇。現代戰爭中指揮自動化系統和指揮中心成為戰爭中打擊的首要目標。近幾場局部戰爭中「斬首」作為一種新型的戰法在戰場中屢試不爽。
將死對手的「帥」為什麼就能取得遊戲的勝利呢?其實將軍的目的並不在於將對手的「帥」吃掉,而在於通過將軍來擊垮對手的抵抗意志,迫使對手投子認輸。伊拉克戰爭中美英對薩達姆多次採取「斬首」的目的也在於此。古人云:「攻心為上。」象棋告訴我們一個戰爭中不變的道理:兵無常形,戰無常法。象棋中有無數種方法可以制對手於死地,然而不管如何都是以迫使對方放棄抵抗為終極目標。吃子並不是下象棋的最終目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戰爭的最高境界。
小小的棋盤和三十二棋子卻為我們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楚漢之間那場波瀾壯闊的戰爭,更讓人驚嘆的是這種深深打上冷兵器戰爭烙印的古老遊戲卻映射出信息時代的戰爭理念。這並不是因為張良的神機妙算預測到了今日的戰爭,而是後人給這個古老的遊戲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與時俱進,這對我們理解現代戰爭很重要。現在很多人認為:集中兵力、游擊戰這些經典理論已經過時,筆者也承認照搬本本不可能獲得現代戰爭的勝利,但是我們為什麼不能像對待象棋一樣給它們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呢?集中兵力可以拓展為集中火力,而游擊戰術完全可以用於網絡戰中的攻防鬥爭。任何一個事物或一種理論我們必須放在當時的背景中去理解它,但是更需要將其放到當前的環境中去發展它。
因水平有限,文中出現疏漏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
本文系「象棋殘局解析」原創,歡迎評論轉發,關注我帶你一起漲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opLdXEBnkjnB-0zgO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