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越打越叛逆,有的卻一打就聽話?原因在家長身上

2019-07-19     媽咪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楊的女兒今年準備要讀三年級了,可在前幾天,小楊卻突然收到孩子班主任的反饋,說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除了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夠集中,課堂上也回答不出問題,希望小楊趁著放假的時間,多給孩子做一下心理工作。

聽了班主任的話,小楊心裡可是又急又氣,畢竟自己平時忙著上班,根本就沒辦法時刻陪在孩子的身邊輔導她功課。吃完晚飯後,小楊就把孩子喊到房間裡,狠狠地批評了她一頓。

​雖然孩子保證以後會認真聽課,可小楊依舊還是不放心。如今孩子之間的競爭激烈程度,根本就不小於成年人,要是基礎沒有打好,將來根本就沒有能力和別的孩子競爭了。和丈夫商量了之後,小楊就決定花重金給孩子請一個家教。

本以為一對一的輔導,孩子就能聽話好好跟著老師學了。可誰知,女兒非常抗拒假期讀書,嚴重的時候,甚至還會躲進房間裡鎖門不讓人進去。小楊實在忍無可忍,就狠狠地揍了女兒一頓。

可是剛打完孩子,小楊就後悔了。畢竟現實中有很多案例,孩子被父母打了之後,今後和父母的關係都不怎麼好。要是孩子因此而和自己生分,或者留下了什麼陰影,那可怎麼辦呢?然而,等到下課的時候,小楊發現女兒又跟平常一樣過來黏著自己撒嬌了。

一、一打就聽話的孩子,家長身上往往有這些特點

1.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

通常被父母狠狠揍了一頓,卻依舊很黏著父母的孩子,這就已經充分說明了,在平時的時候,父母給了孩子足夠的關愛和照顧,同時也給足了孩子安全感。雖然被父母揍很疼,可是孩子的心裡卻很清楚,父母之所以這樣做,出發點也是為了自己好。因此,即便被打得再疼都不會記仇的。

2.父母能夠花很多時間去陪伴孩子

很多孩子在被父母打了之後,因為害怕第二次被揍,通常都會乖一陣子。當然,也有一些父母由於經常打孩子,從而導致孩子在心裡對父母產生恐懼感的案例。

​可那些被父母打後,對父母不僅沒有生疏感,反而還更加愛父母的孩子,說明父母在平時陪伴孩子的時間都很多,彼此有了矛盾和誤解之後,都能及時的解決,這麼一來,孩子自然就不會記恨了。

3.父母不經常打罵孩子

在家庭育兒中,有一個這樣的惡性循環,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犯了小錯誤,或者有些小任性,就會大聲呵斥,甚至打罵孩子,這就導致孩子平時動不動就要挨打挨罵,久而久之,就習慣了這樣的相處方式。

所以在父母憤怒地打罵孩子時,孩子理解不了事情的嚴重性,把家長的話當成耳邊風。

但是平時極少被嚴厲批評的孩子,他們知道怎樣跟父母相處才是和諧的,所以一旦因為嚴重的錯誤被打罵,就會從父母的態度劇變中明白自己的錯誤,更容易聽話。

二、孩子越打越叛逆,原因還在家長身上!

1.泄憤式打罵

在孩子還難以理解道理的時候,偶爾的棍棒教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打」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囂張跋扈的態度中冷靜下來,好好反省自己,而不是家長發泄憤怒的方式。

有的家長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打孩子並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情還不肯認錯,而是為了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怒,而且在怒火中做的事情本就容易過頭,這樣孩子就會覺得非常委屈、不解,久而久之容易變得叛逆起來。

棍棒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當孩子做錯了事情,卻不肯接受教育,甚至態度極差時,可以使用適當的棍棒教育。但是當孩子自己認識到了錯誤,或者願意與家長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不應該打!

2.區別對待

有的家長在一些事情上,會顯得有些「雙標」。當孩子犯了錯,就會嚴厲批評,但是在自己犯了錯誤時,卻又要為自己辯解。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只要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就會在孩子心裡形成一個結。

​家長對自己和對孩子的區別對待,會引起孩子的不滿,但是作為孩子,自然是不敢與家長理論,只能憋在心裡,漸漸地這種不滿就會升級成叛逆。

平時孩子不聽話時,你會打孩子嗎?對於什麼程度下才會打孩子,你有自己的原則嗎?

————————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我是媽咪有方,每天在帶娃養娃中與寶寶一起成長。

每天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各位寶爸寶媽與我共同分享養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fnvKWwBmyVoG_1Zrn7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