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人間芳菲已向暖,最美不過四月天

2023-04-19     淘漉音樂

原標題:穀雨:人間芳菲已向暖,最美不過四月天

《通緯·孝經援神契》中說:「清明後十五日,斗指辰,為穀雨,三月中,言雨生百穀清凈明潔也。」

穀雨音頻:進度條00:00 03:39 後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這一節氣名稱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最主要的特點是春雨綿綿,反映了其農業氣候意義。

農諺雲「穀雨前後,種瓜點豆」,雨潤萬物,播降福祉,讓草木繁茂,百鳥歡鳴,禾畜興旺。

穀雨把春推向了頂峰,也終將春帶入謝幕。

詠廿四氣詩·穀雨三月中

【唐】元稹

穀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

葉間鳴戴勝,澤水長浮萍。

暖屋生蠶蟻,喧風引麥葶。

鳴鳩徒拂羽,信矣不堪聽。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穀雨 音樂: 許世傑 - 二十四節氣

天文現象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

《天象列星圖》:「北斗七星,近紫薇宮南,在太微北。是謂帝車,以主號令,運乎中央,而臨制四方,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北斗。」

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

穀雨之日,太陽位於黃經30度,為04月19至21日交節,是種瓜點豆、移苗播種的好時節。

氣候變化

春雨綿綿是穀雨節氣最主要的特點。

景象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

氣溫氣溫回升加快,並開始有炎熱之感。

空氣空氣層不穩定,上層風動量下傳,大風天氣常見。

降水降水量少,而且季節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季。

穀雨三候

一候萍始生: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

二候鳴鳩拂其羽:布穀鳥鳴叫,提醒人們要開始播種。

三候戴勝降於桑: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穀雨花信

一候牡丹穀雨前後是牡丹花開的時段,所以牡丹被稱為「穀雨花」。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

二候酴糜即荼蘼。荼蘼花開過後,春天便不在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王淇《春暮游小園》

三候楝花楝花排在一年花信的最後,表明楝花開罷,花事已了。

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王安石《鐘山晚步》

民間習俗

喝穀雨茶

穀雨有喝茶的習俗。

穀雨茶就是穀雨這天采的鮮茶葉製成的茶葉,而且要上午采的。

穀雨茶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胺基酸,香氣宜人。

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

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賞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稱為穀雨花、富貴花,穀雨時節賞牡丹已綿延千年。清顧祿《清嘉錄》曰:「神祠別館築商人,穀雨看花局一新。

不信相逢無國色,錦棚只護玉樓春。」至今,山東菏澤、河南洛陽都會在穀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觀賞遊玩。

祭倉頡

清明祭黃帝,穀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

據《淮南子》記載:「古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的是倉頡造字,上天震驚,喜為人間降了一場穀子雨,以此厚獎倉頡之功。

倉頡死後,人們把他安葬在他的家鄉——白水縣史官鎮北,墓門刻了一副對聯:「雨粟當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橋陵。」

每年的穀雨,「倉頡廟會」都會在陝西白水縣如期舉行。

「吃春」

穀雨前後,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

人們把春天採摘、食用香椿說成是「吃春」。

香椿一般分為紫椿芽、綠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鮮椿芽中含豐富的蛋白質、胡蘿蔔素和大量的維生素C,其葉、芽、根、皮和果實均可入藥,具有健胃理氣,止瀉潤膚等多種功效。

走穀雨

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穀雨過後再無寒,人間芳菲已向暖,春天不會因為我們的留戀停下離開的腳步。

好在,蛙聲、蟬鳴會彈奏起自然的協奏曲,我們將在夏天繼續相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fc510516dc91c1dc359070b3931b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