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喝電熱水壺燒的水,損傷神經還易致癌?

2023-02-16     四川名醫

原標題:天天喝電熱水壺燒的水,損傷神經還易致癌?

都說水是生命之源,我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飲水。當想要喝水時,一個電熱水壺便成了最好的幫手,在三五分鐘之間便能燒好一壺,快捷又方便。

但與此同時,關於電熱水壺燒水的傳言也越來越多。什麼「電熱水壺燒時間長了,裡面的金屬元素析出,會致癌」、「電熱水壺壺底有水垢,喝了會得腎結石」、「反覆用電熱水壺燒過的千滾水不能喝,裡面有亞硝酸鹽會致癌」……

這麼多關於電熱水壺的傳言,每一條都讓人膽戰心驚。那麼電熱水壺燒的水還能放心喝嗎?

喝電熱水壺燒的水會致癌?

先看看水壺是什麼材質

有人認為電熱水壺屬於不鏽鋼材質,裡面含有錳元素,在燒水的過程中錳元素會析出,長期攝入,可導致體內的錳元素超標,從而損傷神經甚至致癌!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電熱水壺, 其內膽材質多為304不鏽鋼和316不鏽鋼。其中304食品級不鏽鋼是按照國標GB4806.9-2016工藝加工, 這種材質具有良好的耐蝕性、耐熱性,可直接接觸食物,是一種食品級的安全金屬材質。

而316不鏽鋼的耐腐蝕性和耐高溫性比304不鏽鋼更強一些,但其實呢,這種優勢差別,只有在極苛刻的條件下才會顯現出來。

無論是食品級304不鏽鋼還是316不鏽鋼,都含有錳元素。 而錳元素的熔點在1200℃以上,而水的沸點在正常情況下是100℃。因此,用這兩種內膽材質的燒水壺燒水,並不會析出大量錳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 錳元素也並不是毒品,而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

錳(Manganese)是結締組織、骨骼、凝血因子、性激素等的組成成分,對於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代謝、鈣吸收、血糖調節等也不可或缺。正常的腦與神經功能,也離不開它的參與, 錳不足會影響神經發育。

有實驗證明, 一次燒開水析出的錳元素含量約為1mg/L,而人體對錳元素的耐受為11mg/天。這意味著, 除非你一天要喝11L水,才有可能會受到燒水壺中錳元素的影響。

但正常情況下,幾乎沒有人一天能攝入11L水。所以無論是食品級304不鏽鋼還是316不鏽鋼,用於做電熱水壺的內膽,都是安全的, 燒出來的水也可以放心飲用。

小康妹兒在此也提醒大家,購買燒水壺時一定要認清材質, 選擇食品級304不鏽鋼或316不鏽鋼,千萬不要圖便宜隨便買。否則可能會隱藏著健康隱患及安全隱患。

有水垢的水和千滾水

到底能不能喝

很多人用燒水壺燒水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底部會有一層白色的水垢。

有傳言說這是因為水質太硬了,喝多了容易得腎結石。

其實水垢多是因為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形成的。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 生活飲用水的總硬度(以碳酸鈣計)不超過450mg/L,相當於1L中含有180mg鈣元素。而成年人每日飲水通常不超過2L,再加上每日鈣的參考攝入量為800mg,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2000mg。

由此可見, 正常喝水不會造成體內鈣超標,更不會誘發腎結石。

如果實在覺得膈應的話,可以用小蘇打調製成糊狀,用潔凈的抹布蘸取擦拭幾次,即可清除燒水壺壺底的水垢。

而針對千滾水,有傳言說千滾水的亞硝酸鹽的含量會增加,而亞硝酸鹽是公認的致癌物質。

此前有研究人員做過這樣一個試驗:研究人員用不鏽鋼水壺燒水,分別燒開1次、5次、10次之後倒入杯中冷卻,放置0小時、24小時、48小時後分別檢測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實驗發現, 隨著加熱沸騰次數的增加,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有略微增加的趨勢,放置48小時後亞硝酸鹽含量最高為0.014mg/L。

但距離我國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中1mg/L亞硝酸鹽參考指標限值還很遠。所以從這點上來看,所謂的「千滾水」也是可以放心喝的。

喝水「3不要」你都做到了嗎

喝水看似簡單,拿起水杯噸噸噸就喝下去了,然而很多人在喝水時都會犯錯。想要正確喝水,以下三點要記住:

1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當你感覺口渴時,其實是身體已經向你發出明顯缺水的信號。隨著機體失水量增加,還會伴隨尿液顏色加深、皮膚乾燥、口舌乾裂、聲音嘶啞及全身軟弱等表現。

所以,千萬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要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但在喝水時,一定注意每次不要喝太多,以免短期內大量飲水導致「水中毒」。

2

不要喝超過65℃以上的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目錄, 65℃以上的水是2A類致癌物,很可能導致癌症。高溫的水會損傷食道粘膜,長期飲用超過65℃以上的水,食管黏膜反覆損傷-修復,容易引發癌變。

3

不要用飲料替代飲用水

很多人覺得喝白開水沒有味道,更偏向於選擇用可樂、奶茶等飲料來替代飲用水。但無論是可樂還是奶茶, 它們都含有非常高的糖分及熱量,過量飲用易增加肥胖、糖尿病、痛風等多種疾病風險,還是少喝為好。

雖然平時總開玩笑說,無論遇見什麼事情,都要「多喝熱水」。但小康妹兒還是要提醒大家,別喝太燙的水,多喝溫水就好。

編輯 | 醒醒

來源 | 綜合科普中國、我是大醫生、360健康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自己拍的、攝圖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fa16eee184133102323ecd4a059b4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