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聽君歌一曲 丹青難寫是精神 一部當代歷史小說的出圈之作

2022-08-15     日本通

原標題:今日聽君歌一曲 丹青難寫是精神 一部當代歷史小說的出圈之作

---讀長篇歷史小說《大唐布衣郇謨傳》

新華保險 張悠然

近年來,我閱讀完的小說屈指可數,若是不能一氣呵成讀完,那麼,等到再次續讀,便是再無下文了,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讀不下去,不好看。很多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也許都有類似的經歷,面對當今社會豐富的娛樂選擇,紙質讀物白紙黑字的形式,實在太過於單調,如果沒有引人入勝的內容,難以從眼花繚亂的視頻世界中,奪回讀者的眼球。

當今的影視行業魚龍混雜,作品質量參差不齊,誠然,其中不乏有《大明王朝1566》、《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由歷史小說改編的經典影視作品。在『流量為王』今天,一部歷史長篇小說若能滿足各類讀者刁鑽的口味,使得對各種當紅的故事走向如數家珍的受眾,能夠眼前一亮、願聞其詳,變得愈發不易。

近日,多年不讀紙質小說的我,經朋友推薦,勉為其難,用了幾天時間,讀完了一部以唐代為背景的歷史長篇小說——《大唐布衣郇謨傳》,本書是作者木訥於2019年底出版的文學作品。意想不到的是,我居然將它一氣讀完。在酣暢淋漓的閱讀過程中,我在思考著一個問題,為何這本書對我具有如此的吸引力?

一、 這本小說「讀的爽」

用「爽」表達我讀《大唐布衣郇謨傳》的感受,最為合適不過,整個閱讀過程極度順暢、充實,伴著思緒在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不斷轉換,一氣呵成的讀完後,又感到意猶未盡,帶給我許久未曾有過的閱讀樂趣。本書能夠讓我讀「爽」的原因,可以歸納為:

歷史背景及主角設定討巧 長篇歷史小說《大唐布衣郇謨傳》,圍繞著唐代一介書生郇謨的故事展開。唐代曾一直是眾多歷史小說創作的寵兒,但目前能夠走入讀者視野的作品,大多發生在初唐或盛唐時期;人們對李淵建唐、李世民興唐、武則天稱帝以及唐玄宗專寵楊貴妃的故事,耳熟能詳,但對自唐玄宗之後中唐時期的唐代歷史,知之甚少;本書的故事從安史之亂後的第五年第七代皇帝唐代宗在位時講起,對讀者而言,就像是一部新鮮出爐的「唐史續集」;儘管人們對書中主人公郇謨較為陌生,但此人事跡舊唐書有記載,確有真實歷史原型。根據記載,郇謨為晉州人士,今為山西省的臨汾市,這在無形之中,為這段故事披上了一抹傳奇色彩,激發了讀者一探究竟的慾望。

故事講得相當「精彩」 讀罷全書,我選擇用「精彩」一詞,評價這本小說的故事情節,作者在方方面面都處理得很到位。

本書開篇即引人入勝,並且將懸念貫穿始終,使得全書高潮迭起。以趕考路上為開篇的情節,本就讓人耳目一新,身懷狀元之才的郇謨含冤入獄的戲碼,更是令讀者為之震驚,開篇即盡顯毒辣老練的宰相元載,卻並非這次舞弊案的主謀,加之殺手窮追不捨的歌姬沈夢蕪、武功高強的神秘俠客寧疾雲、與郇謨一見如故的侍御史李棲筠......諸多個性鮮明卻身份不明的人物粉墨登場,使得我的內心畫滿了問號,促使我在後續的故事中,伴隨著驚、喜、怒、嘆的情緒一一解惑。

本書在情節跌宕起伏的基礎上做到了高度邏輯自洽,書中六個部分環環相扣,設置得恰到好處。主人公郇謨從初出茅廬、志在仕途的意氣書生,到科考碰壁後寄身於宰相府,助力朝廷扳倒第一個反派宦官魚朝恩,故事看似本可以在此皆大歡喜的結束,誰知文到此處,卻是作者為整個故事的發展埋下的一個伏筆。這個伏筆為後續發生在郇謨身上的父母雙亡、愛人遠去、兄弟反目、痛失摯友、欺師叛道等一系列人生慘劇,加上了一份深深的無奈與厚重,令整個故事的脈絡走向更加完整,連續性極高。

本書的人物關係及情感設置錯綜複雜,並不拘泥於朝堂之中,還濃墨重彩地描繪著令人心馳神往的愛情、情比金堅的友誼、惺惺相惜的同袍之情,以及郇謨與宰相元載之間,這段令人唏噓的亦師徒、亦父子之情。在開篇的考場舞弊案後,郇謨感到現實與自己的初衷有悖,毅然放棄做官的選擇,為這些關係的真實與鮮活奠定了基礎,這是本書最為精妙的構思之一。此後,身為布衣的郇謨以門客的身份,憑藉過人的才華和剛正不阿的品質與朝廷重臣、大家閨秀、京城名妓接觸與交往,讓後續發生的情感關係,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令我每每羨慕他的才華與運氣,又為書中人物本性中的質樸與善意所深深地感動。

文采飛揚,「乾貨」滿滿 長篇歷史小說《大唐布衣郇謨傳》,洋洋一部三十六萬字的文學作品,在講好故事的同時,沒有忽略對文字的精雕細琢,全文行文流暢,用詞精準華美,對人物、景色、時間的描繪極富畫面感。與此同時,本書將古代語言與現代白話的運用,掌控的恰到好處,既通俗易懂,又無時無刻不描繪著唐代特有的古香古色,暢讀下去,好似在品嘗一場文學盛宴。

除了優美的文字外,書中展現著優美的詩詞歌賦,唐代是詩詞興盛的朝代,以郇謨為主人公的書中的人物,時而引經據典,時而出口成章,將全書裝點的三頁一小詩、五頁一長詞,宛若一部由劇情串聯的唐代詩詞精選,無疑是詩詞愛好者的福音。對我作為詩詞初學者來說,它更是一本值得反覆研讀的藝術作品,第一遍讀劇情,第二遍品詩詞,可謂是一書多能。可以說,《大唐布衣郇謨傳》不僅僅講了一個好故事,為讀者帶去了即時的閱讀快感,同時授予了他們長遠的收穫與思考,稱得上是一部精品之作。

二、 這個郇謨「不尋常」

除了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優美的文字外,長篇歷史小說《大唐布衣郇謨傳》,對主人公郇謨形象的成功塑造,為本書從精品升級為經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客觀地說,塑造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難度在於將其塑造的既理想豐滿又真實感人。與眾多小說的主人公一樣,郇謨有著令人驚羨與敬佩的才貌和品質,但他的人生道路,卻不乏伴有悲情與遺憾,正因為這個「不尋常」的結局,激發了讀者對郇謨其人,更加深入的揣摩與想像。

翩翩書生才華橫溢 作者毫不吝嗇對郇謨才華的「吹捧」,可謂是出神入化。一個不到二十且首次到京城的窮書生,他的試卷便一舉高居狀元;被誣陷入獄後,他用石頭在牆壁上為自己謀劃生路的橋段,實在令人瞠目。讓我不禁感嘆許久,在一千五百年前消息閉塞的唐代,他究竟付出了多少的汗水與努力,具有怎樣的天賦與才幹,才能達到如此高的眼光與境界。

此外,書中未用過多的筆墨讚譽郇謨的外貌,但故事中的兩位女主在初見郇謨以後,且不深入了解他的才華之時,就鍾情於他,憑此不難看出,其相貌是出類拔萃的。可見,郇謨有才華、有謀略、有相貌,可謂才貌雙全,加之初次登場時心地善良、見義勇為,以及囊中羞澀表現,使得我在閱讀之時,似乎看到了現實中自己的影子,自然對這個主人公增添了一份親切感。

提筆安天下的「文人英雄」書中郇謨在扮演不同社會角色或面對不同事物時,固然表現出多元化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但是他作為一個心懷天下的布衣、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一個深諳孔孟之道的讀書人,所表現出的大義和堅定,著實令我敬佩不已。

郇謨以國家的興旺和黎民百姓的幸福作為他自始至終的追求,且在實現這種追求的過程中,他堅持不計較個人得失,嚴守不與民爭利的價值底線,無論是朝廷的封賞,還是奸佞的拉攏與恐嚇,亦或是面臨窘迫的生存狀況,始終不能動搖他在對心中『大義』的堅守。

可見,郇謨在用他認為的正確方式,全力以赴去做他認為正確的事情,縱使他不是上馬定乾坤的武將,儘管他造福社稷的道路並不順遂,但他心懷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願冒天下之大不韙,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永遠不變初衷。從這個角度來說,郇謨配得上『文人英雄』的稱謂。

他的不完美讓故事更完美 才貌雙全、心懷天下,如此優秀的特質,讓我在評價郇謨這個人物時,仍然不能釋懷他性格上的矯情與優柔寡斷,正因為這些特點,郇謨一介書生的形象,更加真實、立體,從而使故事情節更加曲折、飽滿,令人盪氣迴腸,回味無窮。

從全書構思來說,郇謨拒絕為官的選擇,是一處精妙之筆,但從讀者角度來看,將自己帶入角色之中,郇謨在洗清鬧事嫌疑以後幾次拒絕為官,堅持以宰相府幕僚的身份造福社稷的行為,讓我感覺到著實有些矯情。我相信旬謨對官場已是心灰意冷,不願被利慾薰心、身不由己,但實質上,身為宰相府幕僚的他,在權利、地位以及影響力上,已遠勝過許多朝廷重臣。難以想像,郇謨捨得讓十年寒窗苦讀換來的才華與抱負付諸東流,不過是科舉舞弊案擊毀了求官的初心,那麼,當他手握做官的主動權之時,書生的酸與傲,讓他堅持不再折腰接受他人的饋贈,即求而未得,嗟來不受,但他拒絕了為官之名,卻未從本質上放棄過為官之實,這也是書中郇謨用自己的矯情多次拒絕他人善意的一個縮影。他猶如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倔強少年,一邊牴觸著周遭的關愛,宣示著自我的獨立與成熟,一邊卻無法徹底拒絕他人提供的庇護與便利。思緒至此,我不禁又對他的矯情,增加了一些理解與同情。

特別說到,郇謨的優柔寡斷,令我在閱讀時感到不解甚至氣憤。面對情感抉擇的郇謨,喪失了棄官之時的氣魄與果決,一方面,他念及知遇之恩,在發現宰相元載的滔天罪行和貪腐本質後,仍然遲遲不能做出明確的抉擇,仍舊寄希望於自己能夠說服與改變元載,以至於錯過多次搬倒元載的最佳時機,而他的不斷遲疑,間接導致了忠良、摯友以及雙親的悲慘結局;另一方面,郇謨對於兩位女性的情感態度亦是模糊不清,他在與宰相之女元媛互道情愫後,仍對身處煙花之地的民間公主沈夢蕪持著『曖昧』的態度,著實令人摸不著頭腦。誠然,郇謨用「憐惜」一詞,來解釋自己對待沈夢蕪的態度,以幫助沈夢蕪認親為與她持續交往的理由,但他卻從未把言行控制在朋友的範圍內,客觀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滋長著沈夢蕪對他的好感與遐想。作為一個已覓得良緣且深知倫理綱常的讀書人,郇謨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失德之處,但他卻始終選擇逃避正面抉擇,盡情享受著兩位佳人對他的愛意與傾慕。如果說,對元載的一再姑息,歸因於郇謨知恩圖報的糾結內心,那麼,在感情上的左右搖擺,使他始終難以做到問心無愧、洒脫坦蕩。也許,對於普通人來說,保持著與紅顏知己相敬如賓的交往,算不得必究之過,但對於郇謨這個大義無雙,才華蓋世的「文人英雄」來說,這件事就像白紙上的一絲墨跡,儘管不大卻格外顯眼,卻昭示著他不是一個完人,使他不能徹底封神。

在書中,郇謨憑藉著自己得德才,不斷地克服與解決困難,但是其中很多問題,本可以憑藉他的果敢而提前避免,這就是所謂『當事者迷旁觀者清』吧!郇謨終究是太過年輕,涉世未深的他,缺乏對人性的了解和對事物發展走向的預判能力,同時,他又太過善良,不願意去傷害任何人,致使優柔寡斷成為他稚嫩與善良的表現形式,繼而釀成一幕幕生離死別,以此為他的優柔寡斷買單。因此,郇謨的優秀是無可厚非的,但至於他作為一介書生的過失與不足,終會讓讀者在遺憾與嘆息中,反覆咀嚼回味,讓這部作品漣漪不斷、餘響不消。

綜上所述,長篇歷史小說《大唐布衣郇謨傳》,讓我看到了當代歷史小說存在的必要價值和潛在的發展前景,一方面,書籍有其獨特的優勢,它留給讀者寬廣的想像空間和代入感,賦予了每個讀者導演的權利,可以根據自身的解讀能力、成長經歷以及審美,將書中的人、事、景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達成共融,在無限的遐想與構思中,勾勒出獨屬於自己的歷史畫面。另一方面,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有著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已為大家熟知與挖掘的僅僅是歷史波濤上小小的浪花,但對歷史有著深入研究又能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卻不斷地被浮躁的社會環境所吞噬。曾幾何時,一些架空歷史背景、胡亂編纂的古裝劇目,聚集甚至侵占螢屏,從而讓年青一代當成歷史正劇去欣賞。因此,以史實為依據編撰出的優質歷史小說,對市場、特別對教育領域來說是愈發稀缺的。

在讀罷長篇歷史小說《大唐布衣郇謨傳》後,我願真誠的將這本書推薦給其他書友們,通過這段閱讀之旅,我品味了文字之美、詩詞之精、故事之妙及人性之複雜,留給我了諸多感悟和思考。郇謨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就像是小時候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優秀孩子,像是青春時期女生心中的白馬王子,但有時卻更像是在困境中迷茫、掙扎的我們年輕一代,使人們感到既陌生又熟悉,值得到書中與其一敘。同時,我呼籲更多的歷史小說作者,創作出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為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選擇與體驗,為其精神世界注入更加肥沃的養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f276f7a483a88c33a537fa5271385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