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愛運動,卻最長壽,百歲老人患癌率極低,原因值得學習

2024-01-16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原標題:日本人不愛運動,卻最長壽,百歲老人患癌率極低,原因值得學習

據2020年世衛組織數據,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3歲,而日本人均預期壽命高達84.6歲,位列全球第一。

不少人都好奇,都說「生命在於運動」,日本人這麼長壽肯定和運動有關吧?但答案卻出乎意料。

一、《柳葉刀》:全球不愛運動的國家,日本排11名

長壽的日本人似乎並不愛運動。2018年《柳葉刀·全球健康》進行的一項關於「全球最不愛運動的國家」的調查顯示,日本位列第十一位。分析發現,超過60%的日本人參與運動的積極度低於平均水平,即僅有40%的人積極參與身體鍛鍊。

而與之相反的的是,截至22年9月,日本百歲以上老人的數量已經實現連續52年增長,不斷刷新著歷史記錄。

而另一數據顯示,日本《每日新聞》曾發表過一篇百歲老人患癌率的報道,調查了300名百歲老人,患癌率不到10%,比成年人患癌率都低很多。雖然樣本比較局限,但也能從側面反映出日本老人的健康狀況。

作為知名的「長壽之鄉」,日本人不愛運動為什麼還能長壽,靠的是什麼?

二、日本人長壽的秘訣,藏在飲食習慣中

一篇發表於《歐洲營養雜誌》的研究中,調查人員分析了9.2萬名日本人的飲食數據,發現他們的飲食習慣與其他國家存在顯著差異,有6個特點。

1.吃得「少」

調查顯示,日本人的平均每日熱量攝入為2719卡,低於我國的2981卡。雖然差距看似不大,但長期積累下來卻可能產生顯著影響。較低的熱量攝入減輕了消化器官的負擔,降低了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吃得「鮮」

日本料理被稱為「水料理」,普遍採用少油、少鹽、少調味的烹飪方式,強調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相較之下,我國烹飪中的爆炒、炸煎、烤制等方式容易破壞食物的營養,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3.吃得「白」

由於日本是島國,緊鄰海洋,相比紅肉,海鮮更為常見於他們的餐桌上,特別是深海魚類。統計數據顯示,日本人每年人均魚類消費量高達100多公斤,超過了大米的食用量。

深海魚富含豐富的ω-3脂肪酸、維生素D、核黃素、鈣、鋅、鐵等營養元素,這些成分早已被證明對健康有益。

4.常吃豆製品

數據統計顯示,日本人每日大豆消耗量在全球排名首位,約為28克左右。而且,他們不僅限於食用豆腐,更傾向於傳統的大豆發酵食品,如味噌、納豆等。

大豆蛋白已被證明對降低心臟病風險因素產生積極影響,包括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5.常吃海藻類

日本人幾乎每天都會食用海帶、海苔、裙帶菜、紫菜等海藻類食物,這些都是低熱量、高營養的海洋食品。

海藻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包括碘、鋅、鎂、鈣、鉀等數十種微量元素,同時富含食物纖維。這些成分對人體免疫系統和心臟健康有益,同時在抵禦高血壓和糖尿病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6.愛喝抹茶

相較於直接飲用茶葉,日本人更偏愛抹茶,即將新芽的茶葉蒸製後晾乾,再碾磨成粉狀。抹茶屬於綠茶的一種,因此具有綠茶的健康益處。

由於攝入的是整個葉子的粉末,抹茶在某些物質(如咖啡因和抗氧化劑)的含量甚至高於綠茶。

儘管日本人整體運動積極度較低,但其均衡、多樣的飲食結構可能是他們長壽的關鍵因素之一。

三、長壽秘訣:三好四不要,健康到老

越來愈多人追求養生,而長壽可以說是養生的終極追求。不少人認為,人活多久,基因里就已經決定了,怎麼過活並不重要。

中國老年學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中,遺傳基因僅占15%,社會因素占10%,醫療條件改善占8%,氣候條件占7%。而剩餘的60%則主要取決於老人自身,其中以心態為最為重要。

所以說,雖然基因很重要,但相對於生活習性,又沒那麼重要。除了飲食,想要健健康康到老,做到「三好四不要」。

1.心態好

心態良好的人更有可能享有長壽。有一句俗語說得好:「情緒不好,所有養生都是徒勞」。許多疾病與各種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關,這些刺激會影響機體的生化代謝,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2.身材好

常言道,「一胖百病生」,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陳偉指出,肥胖的危害是全方位且持續的,從兒童時期開始一直延續到生命的盡頭。

肥胖可能對全身幾乎所有器官系統造成影響,包括但不限於糖尿病、痛風等代謝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消化系統疾病等。因此,有效管理體重對於預防多種疾病、維護全身健康至關重要。

3.睡眠好

想要追求長壽,良好的睡眠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事實上,早睡早起確實帶來諸多好處:增強免疫力、降低患癌風險、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還有助於減少抑鬱的可能性。

因此,從現在開始,制定在晚上11點前入睡的規律作息,將對整體健康和長壽產生積極的影響。

4.不吸煙

2012年原衛生部編著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顯示,充分的證據表明吸煙與多種癌症密切相關,包括肺癌、口腔和鼻咽部惡性腫瘤、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腎癌、膀胱癌和宮頸癌。

此外,還有證據提示吸煙可能導致結直腸癌、乳腺癌和急性白血病。

5.不喝酒

2018年8月,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一篇文章指出,全球範圍內,喝酒直接導致了280萬人的死亡。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對健康最有益的飲酒量是0,即不飲酒。

6.不久坐

長期久坐可能導致血液循環不暢,特別容易在人體最低部位產生淤積,而結腸癌被稱為一種多發的「椅子病」。

貴州省腫瘤醫院腹部腫瘤科副主任王文玲指出,當腸道長時間處於瘀血狀態時,代謝問題可能隨之而來。腸道蠕動減緩,糞便中有害成分在結腸內停留,同時刺激腸黏膜,容易誘髮結腸癌。

對於長時間久坐的人群,建議每小時站立一次,每次大約2~3分鐘,起身時可以倒一杯水適量飲水,或者在走廊里稍作活動,同時在上廁所時順便伸展一下腿腳,有助於維護腸道健康。

7.不過勞

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心身醫學門診主任彭國球指出,從輕度疲勞到患病只需經歷五個步驟:輕度疲勞 身體沉甸甸 筋疲力盡 身體有恙 大病纏身。

因此,我們要注意勞逸結合,除了工作之外,還要適時休息。特別是在感覺到疲勞時,應該立即給予自己一些休息時間。這樣有助於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況。

在快節奏的社會中,正確的生活態度和行為習慣將成為實現健康長壽目標的重要支撐。因此,讓我們共同努力,通過合理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活力和長壽的美好生活。

參考資料:

[1]《為什麼日本人不喜歡運動,卻是全球最瘦、最長壽?看看他們怎麼吃的!》.健康時報.2019-05-27

[2]《為什麼日本人更健康長壽?這 12 個「秘訣」值得借鑑》.科普中國.2022-12-09

[3]《長壽的秘訣是什麼?百歲老人,多有這一個共性!》.健康時報. 2021-06-09

[4]《最簡單長壽秘訣:「一清二白三好四不」,健健康康活到老!》.健康時報.2021-11-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e46a6d977554dd41ebee1abbce7a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