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形象合適僅是前提,能為「紙片人」注入靈魂的演員才是至關重要的,演員與角色合而為一,透過角色成就演員,最後加成本人事業,才是成功的閉環。
」
日前,港媒報道稱徐克導演的《神鵰俠侶》有望開拍,隨後導演工作室便回應說是錯誤報導,但也承認了《神鵰俠侶》是導演開發中的項目之一,這距離2019劇版《神鵰俠侶》不過也才3年。
作為優酷史上首個熱度值破萬的《與君初相識》《恰似故人歸》,也有九鷺非香的小說《馭鮫記》打底。
4月27日,由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風起隴西》將與觀眾見面。
目前的影視劇創作中原創鮮少,IP改編劇依舊占據著主流地位。
IP影視化已經被無數次談及,提起成功率,這還是個寬泛的話題,標準並不統一。而影響成功與否的因素複雜又多元,若僅從演員角度出發,如何能最大程度與作品人物粘合是關鍵的一環。
選擇演員就顯得非常重要。
演員形象合適僅是前提,選到能為「紙片人」注入靈魂的演員是至關重要的,演員與角色合而為一,透過角色成就演員,最後加成本人事業,才是所謂成功的閉環。
出演IP改編劇對演員來說或許承受的壓力會更大一些,這種壓力來自於書粉自然而然的對比和想像。這些人是挑剔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月光,做到貼臉哪有那麼簡單?除了貼臉,還有角色塑造力那一關。沒看到成片之前還有一絲想像的餘地,看到成片之後一切就都要拿到桌面了,行不行都藏不住了。
大IP在前,紅利也是簡單粗暴的,選演員甚至被賦予了一層押寶性質,賭對了就是高收益,留下一個觀眾都叫得出名字的代表性角色,路人盤看漲,也方便後續持續發展。賭錯了就如馬思純,和《第一爐香》葛薇龍的錯位讓她瞬時陷入輿論的困擾,甚至會在一定時間內受到質疑。
提到能夠為「紙片人」注入靈魂的演員,白宇算是一位。
《風起隴西》是繼《喬家的兒女》之後又一部備受觀眾期待的作品。從2018年走紅到如今,行業內外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白宇進階為了一個值得信賴的演員,他的戲時不時會讓觀眾眼前一亮。
白宇和IP影視化的緣分尤其深重,他主演的劇幾乎都是由小說改編,把原著作者筆下的「紙片人」交給他總能得到意外之喜。他很明顯的優勢在於輸出穩定,能嘗試各種不同人物。很多角色都是從一開始的看似平平無奇,到最後演什麼是什麼,非常能帶動觀眾。
憑藉著對一個個抽象人物的成功塑造,說白宇現在是各大IP改編劇首選男演員之一也不為過。
0
1
白宇:發揮穩定,兼容性強
簡單做個梳理就可以發現白宇不會辜負任何一個「紙片人」這種說法是站得住腳的。
從白宇演藝事業開始發生質的變化的2018年開始,他擔任主演的電視劇共十部,只有一部《紳探》沒有原著,其餘九部都改編自小說。
而這九部作品中,已經播出了五部,其中只有一部《蓬萊間》是播了就完了的狀態,剩餘四部不但都是正向加持,而且每一次都能助力白宇往前再走一步,每一部作品都踩在點上。
2018年4月根據明前雨後同名小說改編的《忽而今夏》,讓白宇首次給了觀眾驚喜。這部劇實際上並沒有促使他如何飛升,而是讓更多路人觀眾看到了他對角色的塑造能力。
在開播之前,很多原著粉跑去原著作者微博底下留言,大家質疑這個讓長得像中年人的男主角出演章遠合適嗎?事實上播出後這種質疑很快被白宇的表現力平息了,很多原著粉出現真香現象,作者明前雨後也多次表示他就是獨一無二的男主角。
兩個月之後《鎮魂》的爆紅同樣始於IP,這次是徹底的幫助白宇坐上了火箭,那一年他搶盡了風頭,那種火爆程度想必未來也很難有人再復現了。
白宇百度指數的時間軸也可以說明這點,2018年他的第一個峰值高點出現在《忽而今夏》播出期,《鎮魂》時達到了全年最高點,並且在此後的半年內熱度持續。
2020年9月白宇加入迷霧劇場《沉默的真相》,劇實現了走紅,紫金陳筆下的江陽活了。對白宇來說,這是把他人氣在作品層面轉化為加持的開端,由小圈層走向更普遍觀眾。
從資訊指數可以看出,播出期間他的熱度和劇的熱度不相上下,在後期甚至高過了劇。儘管劇因太克制而讓不少觀眾難以接受,但對演員的助力不言而喻。
2021年改編自未夕的同名小說的正午陽光家庭劇《喬家的兒女》,白宇詮釋了大哥喬一成的18歲到46歲。這是一個非常能夠帶動觀眾的角色,作為喬家的頂樑柱,角色細微變化是連續性的,白宇能「自圓其說」。
從劇播出期某一周的需求圖譜來看,觀眾關心角色命運,可以與角色共情,搜劇的人可能很大程度上都會關注白宇的信息,演員與劇和角色的粘性很強。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做到了劇與演員互相成就。
《喬家的兒女》是個分水嶺,此後白宇便完全邁入了值得信賴的演員行列。
2022年初根據笛安小說《西決》《東霓》《南音》改編的電視劇《龍城》殺青,搭檔馬伊琍,出演男主角鄭西決。跟大部分改編劇一樣,《龍城》殺青特輯發布後書粉一片哀嚎,白宇能不能再次給到大家驚喜?
不久前根據尾魚同名小說改編的《西出玉門》正式開機,《司藤》之後尾魚其他作品也進入各個公司眼帘。拿下當下大熱作者的口碑作,搭檔演員是倪妮,是所謂的「好餅」,怎麼看都會讓觀眾產生期待。
而根據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的《風起隴西》馬上就要揭開廬山真面目了,僅從預告片的呈現來看,質感很好,具體表現未可知。但不論是主創班底,還是合作演員,都是一線陣容,演員發展是正向的。
剩餘的最後一部《謝謝你醫生》由笙離小說《ICU48小時》改編而成,搭檔楊冪,主打醫療行業劇,也是能挑得出優勢的作品。
這四部劇都改編自熱門IP小說,原著口碑在線,留給影視化的空間很大。
從劇集的題材類型來看,沒有一部是重複的;從合作對象來說,都位列一線。這種作品選擇的正向化符合演員的發展趨勢,互為輔助,健康合理,白宇走的很穩。
0
2
張若昀:寫意男主,深掘不可替代性
同樣還有在IP影視化中表現出色的演員是張若昀,他也是各大IP改編劇首選男演員之一。
不同的是,對於張若昀作品履歷中的IP改編劇而言,觀眾對角色身份屬性的記憶點更明顯,每看完一部戲大家都能記得住他演了什麼角色。
這點應該和張若昀在角色上的偏好有關係。在他主演的IP改編劇中,角色基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鮮衣怒馬的少年,過著爽快恣意的人生,看盡世間滄桑後雲淡風輕,這種極具寫意感的
「紙片人」更青睞張若昀。亦或是心思縝密,有情有義的穿制服的
「紙片人」,情報人員、警察這類角色很喜歡他。
相同的是,張若昀對
「紙片人」的成功塑造也是有目共睹。
現在看來,2015年是張若昀演藝事業上升的開端。改編自尼羅同名作品的《無心法師》是當年最早一批嘗試IP影視化的作品,當然結果也是喜人的,收官時網絡播放量已突破8億。
當年女二一句「張顯宗我牙疼」不僅大家記住了角色,而且還幫助張若昀突破了原本的圈層,這對彼時還是上升期演員的他來說,無疑是開了一扇穿。
藉助IP影視化興起的大勢,2016年張若昀出演了由秦明小說《第十一根手指》改編的《法醫秦明》,以及根據海飛同名小說改編的《麻雀》。
《麻雀》是史上首部全網播放量破百億的諜戰劇,雖然張若昀不是男主,但是唐山海這個角色非常具有辨識度,觀眾對他的記憶度並不遜於主角;而《法醫秦明》里他開始主挑大樑,同時依靠劇的加成,他也在當時小爆了一把。
據百度指數,儘管兩部戲都是當年的熱門劇集,但張若昀本人的搜索熱度一直高於劇。現在看來這兩部前後腳播出的劇對演員的助力不可小覷。
2019年10月,張若昀再次出演了由海飛同名小說改編的《諜戰深海之驚蟄》。細節在於他從配角變成了主角,這說明得到了行業內外的認可,作為演員他實現了自我價值的上升。
在以上這些出圈的作品中,張若昀的角色選擇基本保持了趨同。
一個月後,由貓膩同名小說改編的《慶餘年》播出了,從這裡開始張若昀也進入了快速上升的狀態。
從百度指數可以看出,《諜戰深海之驚蟄》播出時劇的熱度和張若昀的熱度基本持平;而在《慶餘年》播出後數據峰值出現了,劇的熱度一路走高,同時張若昀的熱度也呈上升趨勢。
而從資訊指數來看,《慶餘年》、范閒、張若昀這三個關鍵詞之間始終保持了劇的關注度最高,演員與角色整體不相上下,演員關注度高於角色,「紙片人」和演員的粘性非常強,對演員的加成更是顯而易見的。
演活了范閒,張若昀勢必對鮮衣怒馬這種寫意角色得心應手了,2021年他又出演了由烽火戲諸侯同名小說改編的《雪中悍刀行》。
徐鳳年和范閒的內核相似,張若昀在劇中的表現自然是讓觀眾滿意的。這兩個角色之後,說他如今是把恣意公子成功影視化的男演員也不為過。
張若昀擔任主角的剩餘兩部未上線的作品是根據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的《顯微鏡下的大明》,和《慶餘年2》,兩個角色依舊與之前的角色趨同,觀天地,為蒼生。但不管是何種角色,張若昀都做到了向上發展,與一線創作人員合作,實現了自身發展。
0
3
結語
白宇和張若昀作為兩個前期發展走紅路徑完全不一樣的演員,他們在IP改編劇中的表現都是優秀的。
在影視化過程中,兩個人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前者全面開花,願意去和各種「紙片人」去兼容,也發揮比較穩定,給到觀眾驚喜。後者則明確角色的路線方向,在角色的不可替代性上深入,往往提起某個角色類型,觀眾會自然而然地去貼他的臉。
白宇和張若昀都給大家提供了「紙片人」成功影視化可借鑑的思路,但每個演員的特點、優勢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相同,在IP改編劇依舊占主流位置的今天,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子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