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社論: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打好鄉村振興漂亮仗

2023-12-21     微觀北大荒

原標題:農民日報社論: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打好鄉村振興漂亮仗

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既有關乎長遠的戰略考量,也有立足當前的明確部署,體現了對三農工作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念茲在茲的深切關懷,為我們做好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要領悟其精髓要義,自覺對標對表,真抓實幹做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形成梯次推進、步步登高的工作格局。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三農戰線廣大幹部群眾齊心協力攻堅克難,扛穩責任、頂住壓力、付出汗水,推動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實現良好開局,為全局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贏得了戰略主動。但必須清醒看到,當前我們做好三農工作還面臨不少主客觀困難挑戰。客觀上,全球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極端天氣多發頻發,農業農村自身一些不適應新變化、不匹配新形勢的問題愈發凸顯。主觀上,隨著近些年三農發展持續穩中向好,忽視放鬆三農工作的傾向在一些地方和幹部中又有所抬頭,鬆勁歇腳、等待觀望的表現值得警醒。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三農工作使命極其重大、任務十分艱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對三農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目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不僅要守牢底線、夯實基礎,還要加快發展、補齊短板,不僅要有量的合理增長,還要實現質的有效提升,不僅要推動農民富、產業興,還要追求鄉風美、鄉韻濃。為此,必須切實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見行動、見實效。

怎樣行動,如何見效?今年是「千萬工程」實施2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千萬工程」,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引領和寶貴經驗。要學深悟透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守牢安全底線、明確主攻方向、優化打法策略,打好鄉村振興的漂亮仗。

要著眼「穩」,守牢三農基本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做好三農工作,不僅要備足自身「糧草」,更要守好全局發展基本盤,守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底線失守,一票否決,其他工作就算完成得再漂亮,如果底線任務出了問題,也是不及格。變亂交織的世界中,守牢安全底線很不容易,不能有絲毫疏忽懈怠。為此,要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強化工作力度的經驗,對保障糧食安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底線任務,堅持黨政主導,用好「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辦法,層層壓實責任,以責任落實推動工作落實。

要突出「進」,聚焦重點任務求突破。鄉村振興點多、面廣、戰線長,不能「大水漫灌」、眉毛鬍子一把抓,必須把握好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的關係,分清主次,循序漸進,先易後難。要知道,「千萬工程」給浙江鄉村帶來的變化絕非一蹴而就,而是20年間疊代升級的結果。我們推進鄉村振興也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要根據不同階段確定重點任務,把持久戰和攻堅戰的打法結合起來。一方面保有持久戰的定力,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持續推進;另一方面也得有攻堅戰的勁頭,找准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兼顧財力可持續和農民可承受,集中資源力量攻堅,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升級。

要瞄準「實」,把振興政策轉化為可感成效。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只有決心和思路不夠,還必須有管用的辦法。我們國家這麼大,不同地方資源稟賦、發展階段不一樣,振興鄉村的辦法也不一樣。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不能簡單照抄照搬,而是要結合自身情況,學習理念和方法。要因地制宜,科學把握不同村莊變遷趨勢,分類施策補短板、強弱項。要堅持以人為本、人民至上,始終從農民角度思考問題,尊重農民意願,激發農民主人翁意識,以農民的喜怒哀樂檢驗工作成效,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百尺竿頭,還須更進一步;逆水行舟,更要奮力向前。明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始終把三農工作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鍥而不捨,久久為功,讓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美好圖景照進現實。

來源:農民日報

平面編輯:趙陽

統籌:張永剛

監製:劉曉雨

獲取更多信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dfeb5975d46ab39ab476a46bf9ac1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