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六安「上課」!上海、六安兩地教育部門共同組織……

2023-11-18     六安新周報

原標題:歡迎來六安「上課」!上海、六安兩地教育部門共同組織……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行走中的實踐課堂,沉浸式的體驗感悟……11月13日下午,隨著從上海駛來的火車準時到達六安站,來自上海市珠峰中學的88名學生為期5天4夜的「踏尋紅色寶地,重溫崢嶸歲月」紅色研學之旅也正式開啟。這也是第二批由上海、六安兩地教育部門共同組織的青少年研學活動。一路上孩子們邊走邊看邊學,在旅途中學習,在體驗中收穫。

    研學活動前,六安市青少年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迎駕春風營地的負責人在與上海市珠峰中學師生了解溝通後,制定了詳實的活動方案和安全預案,設計研學手冊,確保交通、飲食、活動的安全,為迎接孩子們的到來做足了準備工作。

    心懷蓬勃朝氣

    開啟紅色之旅

    紅色研學之旅的首站,同學們在六安市青少年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教官的帶領下,來到橫排頭紅色教育基地,走進了位於六安市裕安區橫排頭渠首樞紐的淠史杭工程展覽館,參觀了大量淠史航水利工程建設的歷史圖片、實物陳列,認真聆聽了關於皖西人民旱澇交替貧苦歷程和淠史杭建設者艱苦卓絕的奮鬥史,追憶治水前輩們的光輝事跡,結合現場實景和展館圖片的生動呈現,順著館內一級級台階一步步體會到了「親水」「苦水」「治水」「樂水」的自然情懷,對淠史杭精神的豐富內涵有了深刻的認識。

    走出展覽館,學生趙雪燕還沉浸在這段奮鬥歷史中,「這裡的人們從對淮河水患叫苦不堪,到而今的淠史杭草木蔓發、農田豐饒,是以黃昌棟先生為代表的幾代人不怕犧牲、一心為民奮鬥出來的,這些讓我深受鼓舞,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努力奮鬥。」

    「圍點打援、以少勝多、政治攻勢,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走出展覽館,穿過思源橋,來到蘇家埠戰役陳列館,同學們隨著緩緩移動的隊伍進入了館內,或聆聽講解員講述生動熱血的革命故事,或瞻仰革命先烈的魁梧英姿,或觀看歲月斑駁的先烈照片,或閱讀動人心弦的戰鬥記錄,或欣賞陳列的一件件革命物件和裝備……逼真的模型、珍貴的文物震撼人心,直擊靈魂,這其中蘊含的紅色精神深深感染著在場的同學們。

    「通過一系列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也是希望可以以此來增強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的情操,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燃起他們奮鬥進取的信念,並為之不懈奮鬥!」隨行的教官向記者介紹道。

    傍晚,在夕陽餘暉的陪伴下,同學們結束了研學活動第一站的行程。同學們乘坐大巴來到六安市青少年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在教官和老師的帶領下,收拾行囊完成入住。此時基地食堂內,也為孩子們準備了豐盛的晚餐,同學們對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讚不絕口。

    晚餐稍作休息後,本次研學活動的開營儀式正式開始。儀式上,六安市青少年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和上海市珠峰中學活動負責人以及學生代表先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隨後通過動畫展播的方式為同學們生動地介紹了皋陶文化。「以前我只知道六安是座紅色城市,今天深入了解後發現,六安不僅是『將軍的故鄉』,還是法治之鄉。」強巴土典同學說道,「今天一天的旅程讓我受益匪淺。」

    通過一夜的休整,14日上午,同學們迎來了皖西廬劇體驗課。同學們穿上戲服,跟隨著皖西廬劇團專業演員們學習廬劇唱腔和動作,沉浸式體驗了一把廬劇表演。台上同學們演的起勁,台下響起陣陣掌聲。「我平時就有和爺爺奶奶一起聽傳統戲劇的習慣,原來只聽說過廬劇,但是接觸的很少,今天實實在在體驗了一下,是我喜歡的戲曲。」郎加曲珍同學被廬劇清麗婉轉的曲調深深吸引。「衣服很美,旋律也很好聽,從來沒有過的體驗,真的很喜歡。」旦增恭吉也表示僅僅一天半的實踐活動,已經讓自己開始期待後面的行程了。

    隨著最後一個音符結束,同學們在六安市青少年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的旅程也將告一段落,再次收拾行囊出發前往六安迎駕春風營地展開新一段的精彩體驗。

    動如脫兔身矯健

    靜如處子手工巧

    11月14日下午,伴隨著和煦的暖陽,上海市珠峰中學88名學生來到了他們期待已久的六安迎駕春風營地。洋溢在他們臉上的滿是對新環境的好奇、對研學內容的憧憬、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們有序入住,稍作休息後,素質拓展課程正式開課。在教官的組織引導下,學生們一個個凝心聚力,全身心投入。初冬的天氣微涼,學生的熱情似火,在一次次的挑戰與合作下,汗水打濕了脊背,笑容溫暖了人心,同學們彼此之間團結一致,其樂融融。

    結束了充滿挑戰的戶外活動,學生們走進了手工課堂,在這裡開啟了非遺體驗的神奇之旅——「掐絲琺琅」「捕夢網」課程。

    掐絲琺琅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帶領學生們體驗這一傳統工藝,不僅拉近了學生與傳統民俗文化的距離,也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無限魅力。無論是體驗掐絲琺琅還是製作捕夢網,同學們一個個都沉浸其中,專心致志,興趣滿滿。

    一節課程結束,一幅幅作品呈現在眼前,一絲一縷皆入畫,一抹一片描春秋。郎加曲珍同學很喜歡手工製作,她說:「真是太神奇了!太好看了,很喜歡這些傳統又美麗的物件,自己也能做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手工藝品真好!又get到了新技能,真好!」

    夜幕悄然來臨,涼意漸漸襲來。晚餐結束之後,營地為學生們舉辦了篝火晚會,多才多藝的學生們進行了才藝展示,孩子們盡情的享受黑夜中熱情似火的舞台。燃燒的篝火帶走了一天的疲憊,初冬的夜幕下是無所畏懼的青春!

    憶往昔崢嶸歲月

    惜今日國泰民安

    青年的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傳承紅色基因,是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11月15日一早,伴隨著廣播里的集合聲,上海市珠峰中學88名學生研學之旅的第三天開始了。第一站,同學們來到金寨縣紅軍廣場,在教官的帶領下,舉行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的儀式,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整個過程莊嚴肅穆,同學們的眼中滿滿都是對革命先烈們的崇敬,對眼前和平、幸福生活的感慨。

    跟隨著這條紅色路線,第二站走進了金寨縣革命博物館。講解員耐心細緻講解,同學們邊聽邊感受,展櫃中破舊的臉盆、草鞋等物品無不訴說著烽火歲月中先烈們艱難而光榮的鬥爭史和奮鬥史。

    隨後同學們又來到了主要由紅二十五軍軍政機構舊址、紅二十八軍重建舊址、紅軍閣、大別山農耕民俗藝術展覽館等組成的鄂豫皖紅軍紀念園。在這裡,學生們青春的心跳與愛國主義的情懷同頻共振,觸動頗深。

    一天的行程結束,同學們收穫滿滿。紛紛表示以後定會不忘初心,勇毅前行,生逢其時,重任在肩!

    憶崢嶸歲月

    思來之不易

    除了參觀遊覽,實踐勞動更是這趟研學之旅的特色行程。為了鍛鍊學生們的勞動意志,培養學生們熱愛勞動的品質,來到營地的第四天,學生們進行了採摘體驗。同學們帶上農具化身「小農夫」,細心溫和的採摘下一個個圓滾滾的吊瓜,他們不僅摘得了果實,更是擁有了滿滿的成就感!

    收穫了果實,同學們回到營地,一頭扎進土灶營區,迫不及待地體驗做農家大鍋飯。

    燒土灶、洗紅薯、扒玉米、剁南瓜、熬清粥,可能這些是不少同學的第一次,但他們齊心協力、互幫互助,換來了一頓充滿意義的「紅軍飯」。圍在方桌邊同學們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耳邊是老師分享的紅軍故事,心中感受著當年紅軍的艱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一餐紅軍飯,憶苦思甜,也讓我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旦增恭吉說自己真切的體驗了,才能真正體會到書中學習到的道理。

    午休過後,學生們在教官的帶領下前往了六萬情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看大型實戰演出情景劇——大別山傳奇。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體會到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無奈。學生們紛紛感嘆,和平生活來之不易,每一天都要加倍珍惜。

    充實的研學行程,讓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已是夜晚。營地里教官與學生們正在模擬野外生存體驗。

    一頂頂帳篷拔地而起,一縷縷炊煙隨風飄散,學生們又學會了一項技能。寂靜的黑夜因絢麗的煙火和學生們的歡笑而充滿生活氣息,令人嚮往,讓人陶醉。

    夜色漸深,學生們意猶未盡,也第一次重新定義了自己:「原來學習之餘,我還可以做這麼多事;原來動手參與勞動可以讓自己這麼充實、快樂!」

    中國第一壩

    警醒少年心

    研學的最後一天,學生們來到了佛子嶺,近距離去了解這裡關於水的故事,去感受生命的源泉給人們所帶來的震撼。

    同學們第一站參觀了新中國第一壩——佛子嶺大壩,看到了毛爺爺寫下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見識到了大壩的壯闊。這是一場超越時空的對話,看似波瀾不驚的文字,卻在同學年少的心裡埋下了種子: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

    隨後,同學們來到了佛子嶺水庫展館,進一步了解了水的誕生,水的類別以及水的分布等許多水利知識。「參觀之後讓我更加知道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以後的生活中我也會做到節約水,保護水。」走出展館格桑雲旦對水資源保護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應該就是老師帶我們來到這裡的意義所在。」

    午餐時分,學生們回到了營地,本次的研學之旅也接近尾聲。回首本次上海市珠峰中學走進六安的這趟紅色研學之旅,同學們經歷種種,有歡笑、有挑戰、有思考、有分享,留下難忘的回憶和豐富的實踐經歷。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經歷是最好的學習,研學是最美的相遇。本次活動是一次別具意義的教育與挑戰,是不同於教室的別樣體驗,是一次不平凡的體驗與成長。上海珠峰中學帶隊老師珠峰學生髮展科宋會敏科長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研學旅行,同學們能夠研有所思,學有所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用汗水書寫青春,用勤奮描繪藍圖,用意志鑄就輝煌,描繪出更加絢麗,更加燦爛的人生篇章!」

    據悉,為全面落實《國家發展改 革委關於印發〈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工作要求,緊緊圍繞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過 上更好生活,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根據中央要求、兩地所需、雙方所能,通過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謀發展,促進上海與三明、六安在紅色文化傳承、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綠色低碳發展、產業合作平台共建、經貿合作與人才交流等領域開展對口合作,以更好地引領、撬動市場資金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到革命老區對口合作工作中來,更有效地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激發老區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走出一條新時代老區振興發展新路。

    來源:六安新周報融媒體記者 杜婉婷 胡鑫

    編輯/劉婉兒 監製/蘭天 終審/台運俊 王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de4fb00c15c8e24ed66ede30a847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