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靜
遊客徜徉在美麗的油菜花海中。(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供圖)
東島頭燕子坪,滿天飛舞的風箏為孩子們帶來無限歡樂。
集市上的各色穿傳統風箏吸引遊客駐足。
日前,生態修復主體完工的廣陽島,東島頭處江水環繞、草長鶯飛,滿天的風箏宣告「花黃春早·廣陽島2022油菜花節」正式啟動。三三兩兩的市民,或沉醉於盛開的油菜花田,或漫步於機場跑道的生態集市,或流連於東島頭的燕子坪上,大家驚嘆於眼前原生態的巴渝鄉村田園風光。
打造「生態+農業」農文旅發展模式
如今的「長江風景眼 重慶生態島」——廣陽島正以藍天白雲、清水綠岸、鳥語花香的自然風光描繪著重慶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生態和諧畫卷。陽春三月,正是廣陽島上油菜花大面積盛開的時節。近300畝芬芳怡人的油菜花田,吸引人們紛至沓來,打卡留影。油菜花田裡,一座古樸的建築與周圍的金黃色融為一體。
「這是中國美院鄭捷設計的『芒種驛站』。」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生態風景部員工高少雄介紹,「芒種驛站」除了承擔展示傳統巴渝農耕文化的功能外,還為市民提供休息、飲食等服務,「坐在院壩里,賞下油菜花,再吃碗冰湯圓,安逸得很!」
遠處,52個蜂箱安置於花田其中,無數蜜蜂往返於菜花和蜂箱之間,辛勞采蜜。
「前一陣,島上聯繫了我們,讓我們帶著蜂箱過來。」陳亞梅是廣陽島從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請來的專業養蜂人,曾帶領11個鄉鎮的眾多村民養蜂致富,「島上的環境這麼生態,釀出來的蜜呀,差不了!」
「生態修復主體完工後,島上圍繞『生態+農業』發展農林牧副漁藥。比如油菜花田,我們就全年輪種油菜、高粱等農作物,生產蜂蜜、菜油、高粱酒等農副產品,探索三產帶動一產、文化內涵提升農產品價值、場景體驗帶動在地化消費、文創復活傳統產業的農文旅發展模式。」高少雄這樣介紹道。
讓市民有豐富的生態體驗
靠近勝利草場的機場跑道處,黃褐色的帳篷錯落有致,不少市民流連其中。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春島集市」,為重慶市各區縣的民俗小吃、農特產品、非遺文化、文旅景區提供了一個展示和銷售的平台。
遠處的東島頭燕子坪上,風箏藝術家們正在進行一場風箏表演。傳統的紙鳶、卡通的形象,在春日的廣陽島上放飛。「接下來的一個月,每個周末都會邀請市風箏協會的老師在這裡進行風箏表演,還會有航模展、國風體驗、魔術秀等活動。在保護廣陽島生態的前提下,讓市民上島後有更加豐富的生態體驗,是我們當前努力的方向。」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兩山轉化部員工周曉萃如是說。
吃住行游娛購一體服務
打造生態研學團建
和往年不同是,今年的廣陽島上還迎來了一批又一批來島「上課」的市民。這是廣陽島在提升「吃住行游娛購」配套保障服務品質的同時,在綠色發展上做出的進一步探索。
「我們在過去原鄉節等生態研學活動的基礎上,開發了沉浸式的廣陽島生態修復實踐課程。」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兩山轉化部員工王珂向記者介紹到,「從江心島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本底,到島內生態保護修復的成效初顯,都決定了廣陽島是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絕佳地點。」
上島參加生態研學課程的孩子們,除了在廣闊天地間嬉鬧追逐釋放自然天性之外,還會認真地觀察島上的花草樹木和昆蟲動物。
而參加生態團建課程的大人們,會更多地選擇在每個生態修復示範點位內設置的展示板前駐步閱讀,了解廣陽島生態修復中的理念和技術。
「生態研學、團建的開展,依託全島的悠久歷史,依託我們四年來在生態修復過程中採用的技術、取得的效果。島上的每個點、每條路、一草一木都聚焦了生態和風景。可以這麼說,這一座島就是我們生態研學、團建課程的教材。」王珂表示,廣陽島希望通過「生態+教育」的形式,可以讓人們了解到廣陽島這座擁有悠久歷史的生態寶島的更多魅力,學習到全島生態修復過程中運用的理念和技術,也能夠讓更多的人到島上來,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