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別總盯著年輕人不放

2023-04-20     現代與經典

原標題:教研,別總盯著年輕人不放

來源:王崧舟

教研是每個老師都要參加的,各種學時各類形式,但是老師們卻對這樣的培訓越來越沒有興趣,以至於組織者要採取很多形式保證老師在進修,比如要求老師在會場簽到,讓老師寫感悟等等。

大家對老師的要求是教學生的時候要採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一旦老師的課受學生歡迎,學生自然就聽得認真。

其實這個道理對於培訓也是一樣的,如果培訓是有效的, 能幫助老師成長的,對於老師這個本來就好學的群體來說,老師的參與率根本就不用擔心了。比如一個特級教師要開課,往往是需要大家搶聽課名額的。

所以說, 不是老師們不喜歡教研,而是老師覺得教研的收穫小,對自身的成長幫助不大。我們拒絕聽「能夠上台上課的老師總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這樣的言論,在時間這麼寶貴的今天,大家都追求效率, 所以大家希望一次教研有一次教研的感悟和收穫,而不是零零碎碎的學到一點點可有可無的東西。

教研中,聽課、講座,是我們常常看到的方式。 再仔細觀察現在的教研課,多數是年輕人執教。這些年輕人往往走上講台沒有多少年,因為自己各方面能力突出引起教研員、其他老師的關注,於是他們就被推到了大家面前。

這些年輕人上的課好不好呢?當然是好的。我們也知道, 一堂教研課的背後往往是一個團隊的努力,加之以教研員、優秀教師的理念和輔助。

如果一個新教師對這些理念還沒有深刻的體會,自身課堂控制能力還不足,他帶著別人高大上的經驗走上講台,就像是一個還沒長大的小女孩穿媽媽的高跟鞋一般,從前面看確實很漂亮,但是一旦走動,我們就發現不合適。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拿著特級教師的教案去上課,卻上得不倫不類。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教研課堂上年輕教師的生硬成長。但是老師們來教研並不是為了誰來鼓掌的, 老師們渴望的是對自己教學真正有幫助的經驗和理念,是對教育學生有效的方法和方式。老師們來教研,不是來看一茬又一茬年輕人成長,不是為了來認識某個老師的,是實實在在來學習的。

教育這個領域,沉澱和積累非常重要。 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不斷深耕,隨著經驗的增長、知識的積累,他們對學生的認知、教材的解讀、課堂的把握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知。雖然有些老師可能沒多少年後就裹足不前了,但是更多的老師確實是在不斷成長。

教研是所有的老師都需要去參加的,那我們讓這些有經驗的老師收穫到什麼呢? 所以,為什麼不是這批有經驗的老師走到台前給老師們做示範,給老師們以引領呢?

區域內的學科帶頭人、名特教師等等,都是一個地區寶貴的資源。我們看到現在各類工作室開展得轟轟烈烈,但是我們知道一個工作室能惠及到的人總是有限的, 而教研是面很廣的平台,真正寶貴和值得學習的經驗理應傳播出去,讓更多教師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一個好的老師也不應該被藏起來,在教學上越是厲害越是應該走到老師們面前。而現狀是,一位老師往往前5年上很多公開課,一旦成熟了就走到了幕後,再也不上公開課了。學校里同樣的,一有公開課就是年輕教師上。久而久之,教研課仿佛成了一件苦差事,丟給年輕人做就算了。

可是教研的本意,明明就是給老師們以指導和幫助。面向所有老師的教研更應該注重成效, 所以組織者應該讓有經驗的老師在教研中發揮更有效的作用,讓教研更受老師們的歡迎,讓老師們每次教研都滿載而歸。

教研是老師們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途徑,我們不能為了教研而教研,更應該讓活動有實效。 老師們成長了,最後受益的,就是千千萬萬的孩子。

來源:王崧舟

於版權、合作和投稿,請聯繫現代與經典客服微信xdyjd2005 或郵箱[email protected]

名師在線課程點擊左下閱讀原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d2b03e3f1c5401640b48008b6560648.html











推倒思維的牆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