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盡然還有這種魚
這種魚「頭大如斗,體小如針」短粗矮胖,頭大尾小,渾身高度畸形,魚頭巨大,幾乎跟身子一樣尺寸,而魚尾卻急劇縮小——這條魚的身體比列看起來非常怪異,讓人看起來就不舒服。在廣州順德人們形象地把它叫「仙骨魚」或者「縮骨大頭魚」。雖然「外形醜陋,味道一流」,「嫩、鮮、肥、白、滑,食過返尋味」。
眾所周知鱅魚俗稱大頭魚,是最常見的淡水魚之一。它的特點明顯:頭大!民間習慣叫做大頭魚、胖頭魚。鱅之鮮在頭,千島湖的魚頭享譽全國。其實無論剁椒魚頭、魚頭豆腐湯亦或是紅燒魚頭,只要確保產地的水質清澈,味道准差不了。誠然魚皮魚頭可能比魚肉沉積稍多的重金屬,但就營養而言,魚頭同樣優於魚肉。縮骨大頭魚正好迎合了市場的這一需求,提高了養殖效益。目前,縮骨大頭魚的養殖區域已經發展到了廣西、湖南、湖北等地。
第一次釣縮骨大頭魚
縮骨大頭魚其實並不稀奇,早些年就在廣州地區大量養殖。廣州人說為「仙骨魚」。所謂「仙骨」,即大頭中的頭更大,身體更小,僅吃魚頭的、特別飼養的品種,且價格奇貴。
垂釣大頭魚不易。之不易,就在於大頭魚的攝食方式。靠「浮游生物」為食。這種濾食性的吃食方式,也弄成了大頭難釣。你想:它不吞食,就是大口喝水,魚鉤如何得進它口?
所以欲釣大頭,餌料需具較強的霧化性,魚鉤需輕盈易漂動,釣中上水層,且浮漂動作的判讀又與底釣不同。但大頭可釣,且釣起來驚心動魄。前些年曾與釣友往番禺石樓之「海鷗島」釣大頭。釣場本不對外,連片大魚塘為養殖「大頭魚」出口,眾釣友在彼地施釣,沒有不斷線折竿的。中魚後常出現「人隨魚走」的鏡頭,塘邊歡聲一片。一釣友說:好傢夥!像推土機的力氣,慢悠悠地拉著你走就是了。
沒有任何魚可以同巨大的大頭魚相提並論。用四五十磅拉力的線同一條中等個頭的大頭魚斗上幾個小時之後而它竟沒有一點疲倦的跡象,這是常見的事。它的一次衝鋒就可以將全部釣線從繞線輪中拉盡,垂釣者要麼跳下激流著魚游,要麼站在原地等著釣線被魚拽斷後像子彈一樣回來。
一釣友得此大頭,望頭喜悅,回家後砍半邊魚頭燉湯慰問老婆孩子。不想魚頭大而致湯濃,喝湯無異於喝魚油,餐後竟然嘔吐,從此一年不喝魚湯。
縮骨大頭魚是怎麼造成的
縮骨大頭魚從2009年培育成功,到現在,已經9個年頭了,市面上的縮骨也少得可憐,廣東多些,當然也是廣東這邊研究出來的。縮骨大頭魚自然環境生成不可控制獲得數量極少,藥物、人工挑跟則生長較慢或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所以使用鱅魚苗亞低溫物理處理再培育技術縮骨處理方法處理較安全。1990年廣東省中山市養魚戶還把「仙骨魚」與普通鱅魚雜交,培育出「仿仙骨魚」,既保持了「仙骨魚」的主要特點,又加快了生長速度。 仙骨魚的生活習性與普通鱅魚基本相同,都是以攝食水中浮遊動物為主,養殖方法也基本一樣。因為把大部分的肉都長到魚頭上,因為這種魚的魚頭最好吃。價格也自然比普通與貴,在廣州賣到15元一斤。
縮骨大頭魚怎麼做好吃
我喜歡用剁椒、酸菜豆腐長時間(起碼2個小時)熬湯——先把魚頭用熱油煸一下(如果頭太大,先吃半個),然後加一瓶啤酒,大蔥等其他調味品燒開後加水(水要沒過魚頭)再大火燒開後,溫火熬到湯顯白色,然後加進豆腐,酸菜和剁椒,半小時後出鍋上桌。(酸菜、剁椒超市有賣的)
曾經收到許都來客讚許,不妨試試,也許有奇特效果。不知是否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