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三九天和三伏天雖不是節日節氣,但從古至今我國人民都十分看重這兩個時間段,畢竟它們一個「極寒」、一個「極熱」都不太好過。今年的七月十五日是三伏天的開始,直到八月二十三日出伏,也就是說悶熱的高溫天氣將長達四十天,今年又是一個「加長版」的三伏天,而且據很多人推測今年的伏天炎熱程度還會再上一個新台階,這就需要大家做好充足的準備來面對三伏天了。
古人既然能提出三伏天的存在,那自然也總結出了不少應對三伏天的辦法,特別是在飲食方面,古人特別懂得如何「以熱制熱」、「滋補過伏」,通過營養豐富的食物給身體打好健康的基礎,就不會再輕易被伏天的悶熱擊倒。
馬上七月十五入伏了,大家再忙也別忘了老傳統,要記得「吃3寶,做3件福事」,順順利利、健健康康的入伏出伏。
第一寶:羊肉
在我國的西北和江浙、山東、安徽等很多地區都有入伏吃羊肉的習俗,人們在這天會吃羊肉、喝羊湯。因為有句老話叫做「伏天吃羊,舒暢一夏」,羊肉性溫,在炎熱的時候吃它能夠「以熱制熱」,幫助人們驅除體內的寒氣和濕氣,護好體內的陽氣,滋補身體變得更強健,也就能更輕鬆舒暢的過完伏天。
推薦食譜:【蔥爆羊肉】
食材:羊肉、大蔥、蒜、生抽、白糖、香油、鹽、澱粉
1、羊肉切成薄片,大蔥切段,再多切些蒜末備用。
2、碗里倒入三勺生抽和一勺白糖、一勺澱粉、一勺香油,再加半勺的料酒和適量鹽攪勻。
3、炒鍋燒油,油溫燒至八成熱倒入蒜末,翻炒爆香,香味出來後淋入兩勺米醋熗鍋。
4、把羊肉和大蔥一起倒入鍋中,翻炒十五秒左右。
5、淋上調好的料汁,翻炒十秒入味,羊肉徹底變色即可關火盛出。
第二寶:生薑
俗話說「入伏一日三片姜,不用神醫開處方」,吃生薑和吃羊肉的健康理念相似,大家在入夏後吹多了空調,吃多了冷飲,所以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不是驅熱,而是驅體內的寒和濕,適當的吃些辛辣溫熱的生薑,既能開胃解膩,也能散寒散濕,身體的內外溫度均衡了,三伏天也就沒那麼難熬了,所以從入伏開始,最好是每天能食用兩三片姜,或是用姜煮湯喝。
推薦食譜:【可樂蘋果薑湯】
食材:生薑、檸檬、蘋果、可樂、紅棗、枸杞
1、蘋果和檸檬撒上鹽清洗乾淨,取紅棗洗凈用水浸泡。
2、生薑洗凈削皮,也可以留姜皮,直接切成薑絲,檸檬切片去除檸檬籽。
3、鍋中倒入一瓶可樂,加小半碗清水,放入薑絲和紅棗燉煮。
4、煮五分鐘後,把蘋果切片或切塊,倒入湯鍋里,繼續燉煮五分鐘。
5、煮好後,放入三片檸檬和少許枸杞,攪勻煮兩分鐘即可關火盛入碗中飲用。
第三寶:餃子或餛飩
北方入伏講究吃餃子,很多地方都流傳著「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饃攤雞蛋」,但南方就不太一樣了,多半是講究吃餛飩,俚語也改成了「頭伏餛飩,二伏茶」。不管是吃餃子,還是吃餛飩,人們都是想要多給身體補充能量和營養,更有精神頭的度過炎熱的伏天,所以這流傳下來的伏天吃餃子或餛飩的食俗也千萬別忘了,在入伏這天自己在家包著吃或是買來吃。
推薦食譜:【芹菜餡餃子】
食材:芹菜、豬肉餡、餃子皮、生薑、小蔥、雞蛋、花椒
1、切薑片和蔥段,和花椒一起泡蔥姜料水,泡好後往肉餡里少量多次的打入料水去腥增香。
2、肉餡里倒入兩勺生抽和一勺老抽、適量的鹽、雞精,攪勻後再打入一個雞蛋,攪拌上勁。
3、芹菜去葉洗凈,切成芹菜丁,淋入兩勺香油拌勻。
4、把芹菜倒入肉餡里,充分攪勻混合,把餃子餡包入餃子皮內捏緊。
5、煮鍋接水燒開,放入餃子,煮熟後關火撈出食用。
第一件:看望父母
伏天前後天氣炎熱,空氣潮濕,會有很多病菌滋生和大量蚊蟲繁殖,若是不小心就很容易被感染生病,尤其是家中上了年紀的父母、長輩,天氣太過悶熱,再加上各種隱藏的細菌,使得他們一進入這種伏天后多會有身體不舒服或是生病。
所以作為孩子、小輩一定要記得多去看望詢問,給他們做做飯,儘量不要讓他們長時間待在更為悶熱的廚房裡,也多做一些家務活,以免他們勞累過度而產生乏力、中暑等情況。多多看望父母、孝順父母,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其實也是在積德、攢福氣,所以入伏時和入伏後千萬別因為天氣熱,就懶得往父母家裡跑,一定要時刻關注好父母的身體狀態,及時避免不好的事情發生。
第二件:曬背
俗話說「三伏曬對背,健康一整年」,入伏後建議在上午的九點到十點之間,或是下午的三點到四點之間,太陽光不是很強烈的時候曬上15到30分鐘的背。這樣能很快速的幫助身體驅除寒氣,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和睡眠質量,還有助於於體內鈣質的吸收,對身體健康好處多多,像這樣利於健康的自然也算是福事一件。
第三件:運動慢走
進入伏天后,悶熱程度直線上升,許多人怕熱怕出汗就會一直躲在空調房裡不出來,更懶得外出運動。其實伏天裡一直不出汗也不好,適量的出汗代表著體內濕氣的排出,調節身體溫度,會讓人能更適應炎熱的伏天,所以在入伏後也要記得保持運動,到傍晚天氣稍微涼快點時,去家附近的公園、廣場慢走半小時或一小時,適當的出一出汗,會更利於身體健康,人健康了就是最大的福氣。
大部分人在進入暑天后都會貪涼,喝冷飲、吃雪糕,但在入伏後建議大家儘量忍一忍,能不要吃這類的寒涼食物就不要吃了,伏天暑氣最盛,但胃腸道會偏寒,如果再多吃寒涼食物,就會給內臟帶來更重的寒氣,等到進入秋冬天后,這些藏在體內的寒濕就會引起身體上的一些疾病或是不舒服的情況出現,所以伏天最好多喝些涼白開防暑解熱,少吃或不吃冰糕等寒涼食物。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和你一起分享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