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雲南「奔富村」,揭秘數千農戶年收入何以突翻4倍?

2023-04-20     鋅刻度

原標題:走進雲南「奔富村」,揭秘數千農戶年收入何以突翻4倍?

請輸入圖說

傳統奔富路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撰文/ Anna lee

編輯/ 李覲麟

你相信在雲南邊陲鄉村的農戶,只靠田地就能實現月入上萬,不僅住小洋樓,還能開小汽車嗎?

這並非杜撰的故事。在雲南省紅河州蒙自市,因當地藍莓園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通過土地流轉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藍莓種植採摘等工作,每年產季用工數量超2萬人次,至少惠及周邊七八個鄉鎮,近29個村子的3000多位村民就業增收,家庭月收入翻4—5倍不是夢。

作為蒙自特產的藍莓,現在不只是當地農戶的「致富果」。再好的水果也要賣得好,果業龍頭公司和電商平台合作,通過大數據研判、產品C2M化生產、全程冷鏈入倉、網絡藍莓節等「組合拳」,當地藍莓在網絡銷售幾何式增長。

近29個村子一躍成為「奔富村」,農戶通過外出務工、拋家舍業的傳統奔富路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蒙自藍莓成了當地村民的致富「金鑰匙」

四月中旬,雲南省紅河州蒙自市的日常氣溫悄然攀升至三十多度。在一些城市打工人看來,這時候或許可以開啟空調對抗初夏高溫了,但在部分選擇和果業龍頭公司進行流轉土地合作的農戶眼中,迎著高溫進入採摘旺季的蒙自藍莓卻意味著這一年內他們最賺錢的時刻已經到來。

北京時間上午十點半左右,鋅刻度來到坐落於雲南省紅河州蒙自市的佳沃藍莓種植園,隨著猛烈的陽光肆意噴洒,本就十分炙熱的空氣聚攏在藍莓種植大棚中時溫度更上一層樓,不由讓置身於種植棚內的人熱汗連連。

不過此時正在棚內忙碌的採摘工白慧清卻來不及理會臉上不時冒出的汗珠,只見她雙手不斷穿梭於一株株藍莓植株之間,不斷有飽滿圓潤的藍莓滾落在她的手心,等湊齊一小把後便迅速轉身將之放在分果器內,在挑出不小心採下的未成熟果子之後,再將經過大小測量的藍莓置於不同的包裝盒裡。

從早上八點半到晚上五點半,對在採摘旺季辛勤勞作的採摘工而言,整個操作過程必須做到快而精準,因為手速快直接關聯著當天收入的多寡,精準則意味著壞果少能避免罰款(園區實行採摘獎懲制有利於降低壞果率)。「摘一盒給6毛錢,我一天大概能摘一百多盒,可以賺到一百多塊錢」,一位有著一年左右採摘經驗的農戶表示,有些熟練的採摘工人一天甚至能採到兩三百盒。

當然,也有一些天生手腳靈巧的採摘工人,哪怕入園不久也能創造奇蹟。來自十里舖村的王普珍今年已經66歲,雖然只有大半年的藍莓採摘經驗的她,卻在採摘高峰期創造過一天摘370盒的紀錄,算下來一個月就能賺到六七千元。

鋅刻度了解到,為白慧清和王普珍提供工作的這個占地500畝的雲南紅河(國際)藍莓示範區,是鑫榮懋果業科技集團在蒙自建設的佳沃藍莓基地,因園區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及藍莓種植採摘工作,每年產季用工數量超2萬人次。

請輸入圖說

佳沃藍莓每年產季用工數量超2萬人次

換句話說,經過當地農民和鑫榮懋的合作,藍莓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致富果」——只憑這一顆小小藍莓果就能輻射帶動周邊7、8個鄉鎮,近29個村子的3000多位村民就業增收,家庭月收入翻4—5倍不是夢。

如來自就能村的李正濤,隨著他們夫妻兩個人在當地藍莓種植園工作,自己的兩個孩子也在蒙自上班,「我們兩個工作一年五六萬,土地流轉兩三萬,加起來一年就有10萬收入,生活比較小康了。」

這樣的改變其實並不讓人意外。在很多當地村民來到該園區工作前,他們一般都是靠種玉米、蠶豆為生,每月僅賺2000~3000元。且這還是降雨正常的情況,老天不爭氣的時候,可以說是顆粒無收。如今加上土地流轉以及採摘等工作,收入輕鬆達到萬元以上,可以說是真正實現了質的飛躍。

現代農業模式下的農產典型何以「出圈」?

之於藍莓的種植生產,蒙自無疑是一塊「寶地」。

說到這個話題,身為佳沃藍莓基地技術管理人員的劉冰談性頗濃。因為日常對接基地藍莓生長情況,主要負責藍莓品質記錄與跟蹤,他非常清楚國內藍莓產業的今昔對比,「在雲南藍莓出現之前,最早是山東、遼寧等傳統種植區,因為是裸露種植,每逢一到7、8月的採摘季,當地藍莓受雨水影響,品質不好不說,產量也比較少,這也導致消費者的認知度不是特別高。」

生長在蒙自的藍莓則不然。因地處雲南低緯高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8.6℃,陽光充盈,常年溫暖,得以在冬春也能結出美味藍莓。藍莓採摘季從11月陸續開始到第二年6月結束,而這正是進口與國產其他產區藍莓的上市空窗期。上市時間的差異化,使得雲南藍莓找到了打響名氣的支點。

請輸入圖說

蒙自優越的地理位置讓當地得以產出更優質的藍莓

此外,蒙自藍莓的成功「出圈」還離不開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優質的藍莓品種。

2018年,中國果業龍頭企業鑫榮懋與全球知名漿果公司合作,引進其先進品種和種植技術,以技術革新和科學管理,實現節能增效。「在蒙自的基地採用了世界先進水平的無土栽培技術、耐特菲姆節水滴灌技術、水肥一體化系統、智能溫控管理系統等行業尖端科技,並邀請中外合作專家團隊作技術指導,在產量更高、品質更優的同時,節約土地、水電等資源,減少農藥化肥等造成的環境污染,促進果業綠色轉型升級。」據劉冰介紹,因使用了更先進的大棚技術,如今在蒙自盆栽種植的藍莓產量是傳統大田種植的3~4倍。而從種植到收穫的全過程,基地都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環境管理等國際標準,成為國內少數獲得GLOBAL GAP認證的藍莓基地之一,這也為雲南藍莓的出口打下了基礎。

對於藍莓品種的不懈追求尤其關鍵, 「我們基地自主研發了好幾個品種,經歷過技術和品種的更新之後,雲南藍莓比過去都更接近現代農業模式——更少人工干預、更標準化的種植模式、更大的規模和產量,為當地和企業都帶來了更高的收益。」據鑫榮懋市場營銷部副總監郭敏介紹。

由獨特的地理位置、先進的種植技術、自主研發的品種等要素造就的蒙自藍莓,無疑是現代農業模式下發展起來的農產典型代表之一——通過標準化種植,實現了品質、產量的穩定,贏得了消費市場的認可,實現彎道超車。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雲南全省藍莓種植面積約10萬畝,產量約4.5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排全國第6位,僅蒙自就建成6000餘畝現代化基質藍莓基地,年藍莓銷售額達4億元。

深耕鄉村振興領域的京東甘當「領航員」

不過,藍莓種得再好,也得等銷出去才能讓當地農戶和果業龍頭公司共同實現收入的正循環。

作為漿果類水果,藍莓保鮮期短是公認的事實。在過去,來自蒙自的藍莓因為保鮮難題,難以走出雲南。但如今,隨著京東電商和冷鏈物流的發展,蒙自藍莓只需要3~4天就能送到全國人民的手中,甚至還能遠銷東南亞。跟京東合作以來,根據數據研判和營銷分析,提前布局在京東位於全國的三百多個冷鏈倉庫,當地消費者下單,基本都可以實現24小時送到。

請輸入圖說

京東物流幫助雲南藍莓「走出去」

「運用『趨勢洞察+精準運營』,京東高效連接雲南藍莓和擁有潛在購物需求的消費群體,成為雲南藍莓線上銷售的重要渠道之一。」京東奔富村特派員、京東超市生鮮采銷部胡威表示,「每天都有數萬藍莓訂單從京東發往全國各地。僅2022年一年,雲南藍莓賣出的4個億中,線上渠道就占比1億,其中京東就銷售了8000萬。」

請輸入圖說

除了京東超市,網際網路+農業的探索已經成為藍莓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在這個過程中,藍莓產業不僅實現了生產方式、銷售渠道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更促進了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

作為一家根植於實體經濟,成長於實體經濟,也將始終服務於實體經濟的新型實體企業,其實京東早在2020年10月份就推出了助力鄉村振興的「奔富計劃」,雲南藍莓只是其中之一。

在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京東在近三年里助力銷售的茶葉足足有100多萬斤,為2600戶茶農家庭每戶帶來了近萬元的收入,這其中包括19戶低保家庭;在雲南芒市,京東幫助當地咖啡種植戶進行標準化收購,從生產、包裝到分揀都要進行分級,以賣到更高的價格;在雲南玉溪,京東通過「造血式興農」策略幫扶所在產業帶全面提升質量效益與競爭力,傾注全渠道銷售、營銷、供應鏈等資源,助推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規模化打造……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份的兩年間,京東已帶動農村實現產值約7000億元,有望提前實現三年產值超萬億的目標。

「京東鼓勵具備實體供應鏈基礎設施、運營經驗和數位技術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參與地標產業帶的供應鏈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產地電商供應鏈主企業,提升產地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水平。」胡威介紹,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在京東助力下,眾多地方特色農產品實現了質的飛躍,更多的優質農特產走向千家萬戶,「這是京東數智化供應鏈最直接、最真實的效果體現之一。」

在持續深耕鄉村振興領域,推動降本增效,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京東這個「領航員」人設立得越來越穩,鄉村產業振興的事業也將在農戶、果業龍頭公司、電商平台這一環環的共同努力下加速推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c10ec4a77822b46372628fb271fd3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