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自然的聖者,告訴我們什麼是無法掌控的,什麼失去再也回不來

2022-06-27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水是自然的聖者,告訴我們什麼是無法掌控的,什麼失去再也回不來

老子在《道德經》當中這樣評價「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想要做到至善就應該如水一樣,滋養萬物而從不爭,水往低處流,身處眾人最厭惡的地方也無怨無悔,所以它是最接近「道」的。古聖先賢在教育我們後代子孫,要擁有像水一樣的品德。

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至柔之中又有至剛,有能容的胸襟和氣度。因此,《說文解字》中對「水」的解釋就是:准也。

「水準」二字就是在提醒世間的人們,做人要講究個程度,講究個標準,如果人喪失了做人的水準,恐怕這個社會也會亂套。

我們再來看一個字的演變過程。

篆書「川」(元·趙孟順) 隸書「川」(漢·華山廟碑) 楷書「川」(唐·柳公權)

這個字乍一看,很像「水」,其實是我們常說的「山川」的「川」,從「川」這個字的甲骨文來看,

甲骨文中的「川」

好像河道中有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後來篆書乾脆將其寫成了三條曲線,代表流淌的水。「川」在《說文解字》中的意思是:貫穿通流水也。

從字義上我們就能感受到水義無反顧奔向大海的狀態。《論語》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站在河岸邊,看著浩浩蕩蕩的河水發出感嘆:時間就像這奔流的河水一樣,不論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把時間比作流水,是多麼恰當的比喻啊!

如果換個角度,我們可以這樣想,這是水在告訴我們什麼是無法掌控的,什麼是失去就再也回不來的。它讓我們思考:今生最應該珍惜的到底是什麼?也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甲骨文中的「州」

上面這個字還是跟「水」有關係。看上去,好像是「川」中有個小島,這個字就是「州」,它在《說文解字》里的意思是:水中可居曰州。

說到「州」這個字,我們會想到:為什麼祖國大地被稱作「九州」呢?跟「水」有什麼關係嗎?

「九州」最早見於《尚書·禹貢》。話說大禹治水的時候,用的不是堵塞的方法,因為水是堵不住的,他順著水流,用疏通的方式把國家分成了九個州,根據九個州的分布和所產的東西來向國家繳納賦稅。最後,「九州」便成了全國的代稱。

篆書「州」 (元·趙孟順) 隸書「州」(汊·華山廟碑) 楷書「州」(唐·歐陽詢)

當然,關於九州的定義還有很多,九州州名也有不同的說法,但從古時候傳下來的這個「州」字,卻讓我們感受到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的人們充滿了智慧,從古至今各個方面人才輩出,因此稱我們的祖國為「神州大地」是不為過的。

水,自然的聖者,以母親般的愛滋養著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它沒有格外眷顧誰,卻以獨特的方式不斷啟發著愛它和敬仰它的人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b8c1202b35472831a45c002c336af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