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問底,指南為啥推薦外周T細胞淋巴瘤做這些基因檢測?

2023-10-09     繪真醫學

原標題:刨根問底,指南為啥推薦外周T細胞淋巴瘤做這些基因檢測?

外周T細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TCL)又稱成熟T細胞淋巴瘤,是一組高度異質性的淋巴細胞異常惡性增殖性疾病,屬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由於NK細胞的免疫表型及功能與T細胞相似,因此常將T細胞淋巴瘤和NK細胞淋巴瘤歸為一大類,即成熟T細胞和NK細胞淋巴瘤。本文從如下幾個方面介紹了外周T細胞淋巴瘤,以及進行基因檢測的意義:

一、外周T細胞淋巴瘤簡介

二、ALCL為什麼要進行ALK基因檢測?

三、如何檢測ALK基因以識別ALK陽性ALCL?

四、ALK陰性ALCL為何還要檢測DUSP22或TP63重排?

五、什麼情況下需檢測DDX3X 、IDH2、TEF2、RHOA等基因突變?

六、外周T細胞淋巴瘤相關的生物標誌物匯總

外周T細胞淋巴瘤簡介

外周T細胞淋巴瘤大多具有侵襲性,預後不良的特徵。PTCL 的發病率具有顯著的地域差異,淋巴瘤病理協作組報告顯示,我國PTCL占淋巴瘤的21.38%,明顯高於歐美國家(約10%)。

圖片來源: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內科健康大講堂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PTCL分為27種不同的亞型,包括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AITL)、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非特指PTCL(PTCL-NOS)、腸病相關T細胞淋巴瘤(EATL)和結外NK/T細胞淋巴瘤(ENKTL)等。而最新WHO第五版造血淋巴瘤分類將PTCL分為了30多種不同亞型

中國淋巴瘤治療指南(2023年版)

根據其臨床表現,PTCL可分為結節型、結外型、皮膚型以及白血病型。PTCL的生物學特徵與原發部位有一定的相關性,常見於淋巴結。最新第五版WHO和國際共識分類(ICC)對PTCL進行了內容細化,兩者基本保持一致。所謂的淋巴結性PTCL包括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和淋巴結T濾泡輔助細胞淋巴瘤,約占所有西方PTCL人群的60% 。

Am Soc Clin Oncol Educ Book 2023 May;43

其中「淋巴結T濾泡輔助細胞淋巴瘤(nTFHL)」是新引入的概念,並將其作為一組來源於T濾泡輔助細胞(TFH)腫瘤的通用家族術語。在此新命名規則下,舊稱「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AITL)」,如今更名為nTFHL-血管免疫母細胞型(nTFHL-AI);「濾泡性T細胞淋巴瘤」和「外周T細胞淋巴瘤伴TFH表型」則分別更名為nTFHL-濾泡型(nTFHL-F)和nTFHL-非特指型(nTFHL-NOS)。儘管採用多樣的診斷方法,但仍有30%-50%的患者被指定為PTCL-NOS,需要採用更多地排除診斷來定義這類亞型。細胞毒性標記物陽性(即 TIA1、顆粒酶 B、穿孔素)/EBV陽性的PTCL-NOS病例現在稱為原發性淋巴結EBV 陽性T/NK細胞淋巴瘤(國際共識分類 [ICC] — 臨時實體)或淋巴結EBV陽性T和NK細胞淋巴瘤(WHO-HAEM5 獨特實體)。

結節性 PTCL 分類檢測的流程Blood (2022) 140 (11): 1229–1253.

成熟T細胞和NK細胞腫瘤的發生率因西方和亞洲國家地域的亞型而異,例如東亞國家結外NK/T細胞淋巴瘤(ENKTL)發病率發生率高於西方國家。2012年一項回顧性研究分析我國多個中心共 10,002 例淋巴瘤病例,在PTCL中, 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NKTCL)發病率最高,占28.16%(由於ENKTCL主要累及鼻腔、胃腸道粘膜及皮膚等部位,臨床表現多樣,因此新分類中去掉原有名稱中的「鼻型」);其他依次為PTCL-NOS,19.88%;AITL,12.44%;ALK+ALCL,7.34%;ALK-ALCL,4.12%。以上這幾個常見亞型約占PTCL的80%以上,其他的亞型在臨床中較少遇見,我國與國外數據的主要區別在於NKTCL所占比例較高。

總結不同研究中的PTCL亞型頻率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1 May; 10: 100126.

由於PTCL疾病的異質性和少見性,其治療進展落後於B細胞淋巴瘤。以往PTCL參考B 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方案,由基於CHOP(環磷醯胺、阿黴素、長春新鹼和潑尼松)或CHOEP(CHOP + 依託泊苷)的化療骨架組成。過去的十年是PTCL取得巨大進步的時期,無論是在了解疾病發病機制還是在開發專門針對PTCL的新療法方面。抗CD30抗體藥物偶聯物-維布妥昔單抗(Brentuximab Vedotin,簡稱BV)在復發/難治性(R/R)ALCL中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緩解率。維布妥昔單抗在美國已經批准了多種適應症,包括經典霍奇金淋巴瘤(cHL)、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和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和蕈樣肉芽腫(MF)等, 是近40年來FDA批准的第一個ALCL新藥,也是第一個針對cHL和PTCL的一線治療藥物。2020年5月14日,武田中國宣布治療安適利(注射用維布妥昔單抗)正式獲國家藥監局批用於成人CD30 陽性的復發或難治性系統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sALCL)和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治療。更為可喜的是,維布妥昔單抗被正式納入最新醫保目錄,降價幅度達到了54%。

《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2年)》

ALCL為什麼要進行ALK基因檢測?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是T細胞來源的惡性淋巴瘤,表達CD30抗原。本病很大一部分患者與t(2;5)(p23,q35)相關,易位導致的ALK基因異常表達與腫瘤的發生、生物學特性以及患者的預後有明確的相關性。眾多研究顯示除ALK陽性間變大細胞淋巴瘤(ALK+ALCL)外,其他PTCL亞型預後通常較差。2020年Cancer Medicine雜誌發布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淋巴瘤患者20年的總體生存情況。結果顯示ALK陽性ALCL生存情況較好,5年OS率為79.0%;ALK陰性ALCL稍次之,為63.1%;NK/T細胞淋巴瘤為57.7%,而血管免疫母T細胞淋巴瘤(AITL)則為34.9%;PTCL-NOS 5年OS率為27.6%。

Cancer Med. 2020; 00: 1– 10. https://doi.org/10.1002/cam4.3037

目前淋巴瘤診療指南依據PTCL不同預後分層,即ALK陽性ALCL和除外ALK陽性ALCL,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

2023年CSCO淋巴瘤診療指南

ALCL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兒童淋巴瘤的10%-15%,並以男性占多數(男:女=1.5:1)。WHO分類根據基因組重排特徵將ALCL分為2種亞型:ALK重排陽性的ALCL和ALK重排陰性的ALCL,在兒童和青少年患者中超過90%的患者為ALK+ALCL,而成人患者中僅40%-50%為ALK+ALCL。大多數兒童和青少年ALK+ALCL患者已處於晚期,通常伴有結外疾病和B症狀。

兒童和青少年 ALK 陽性 ALCL 的臨床表現和病理學

Best Pract Res Clin Haematol 2023 Mar;36(1)

克唑替尼是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是第一代ALK抑制劑,已經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獲批治療ALK陽性和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在2021年01月14日,美國FDA批准克唑替尼/賽可瑞crizotinib,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的ALK陽性的系統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兒童和青少年患者。

FDA批准的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 PTCL 的新型藥物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EDBK_390334

雖然復發/難治性ALK+ALCL兒童患者應用克唑替尼的完全緩解(CR)率很高(約 80%),然而仍有報道,獲得性ALK突變為克唑替尼耐藥的原因,阿來替尼作為第二代 ALK 抑制劑,或可克服克唑替尼耐藥的ALK突變,包括L1196M。國內指南針對復發/難治性的ALK陽性ALCL患者,也推薦了克唑替尼及阿來替尼的靶向治療藥物

2023CSCO淋巴瘤診療指南

如何檢測ALK基因以識別ALK陽性ALCL?

大約80%的ALK + ALCL 含有染色體易位t(2;5)(p23;q35),導致ALK和NPM1融合,第二常見的是t(1;2)(q25;p23)/TPM3-ALK,發生率10-15%,其他不太常見的易位包括 inv(2)(p23q35)/ATIC-ALK和其他罕見變異。ALK染色模式根據不同染色體異常情況而不同。ALK融合蛋白的異常表達導致組成型ALK酪氨酸激酶激活和JAK-STAT3通路下游激活。

兒童ALK陽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診療規範(2019 年版)

Diagnostics 2022, 12(8), 2001; https://doi.org/10.3390/diagnostics12082001

目前最新的2023.V1版T細胞淋巴瘤NCCN指南推薦ALK基因重排的檢測方法:應用針對ALK(2p23)探針的FISH或者靶向mRNA的測序技術

2023.V1版T細胞淋巴瘤NCCN指南

ALK陰性ALCL為何還要檢測DUSP22或TP63重排?

近年來,一些ALK陰性ALCL預後相關的遺傳學異常被發現,如DUSP22和TP63基因重排。有研究報道在 27 例ALK陰性ALCL中,5 例(19%)具有DUSP22重排,2 例(7%)具有TP63重排,20 例(74%)為三陰性(即ALK、DUSP22和TP63重排均陰性)。一例具有一些類似ALCL特徵的PTCL-NOS檢出DUSP22和TP63的重排。其餘PTCL-NOS或任何ALK陽性ALCL或AITL病例中均未檢測到DUSP22或TP63重排。DUSP22重排ALK陰性 ALCL患者的5年OS率為80%,與ALK陽性ALCL患者相似(85%;P = .85 )。儘管兩名TP63重排的ALCL患者國際預後指數評分良好,但在首次診斷後2年內死於疾病進展。三陰性ALCL患者具有有中等的5年OS率(33%),比ALK陽性的ALCL和DUSP22重排的ALCL患者預後差,比TP63重排的ALCL患者預後好,與ALK陰性的ALCL整體相似(5年OS,40%)。所有5名DUSP22重排ALCL患者均獲得完全緩解,唯一的死亡原因與非淋巴瘤相關。TP63重排的ALCL患者和一例DUSP22和TP63重排的PTCL-NOS患者都患有原發性難治性疾病並死於淋巴瘤進展。這項研究首次獨立證實DUSP22和TP63重排可預測ALK陰性ALCL的臨床結局。

(A)僅按PTCL亞型和ALK狀態分層的五年OS率

(B)ALK陰性ALCL按遺傳亞型分層的五年OS率

Blood (2017) 130 (4): 554–557.

參考2023.V1版T細胞淋巴瘤NCCN指南整理的文獻證據總結一下:早期報道DUSP22重排的存在(占所有ALK陰性ALCL病例的30%)與良好的預後相關(5年OS率80%–90%),而TP63重排的存在(發生在大約8%的病例)與預後更差相關(5年OS率為17%)。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ALK陰性ALCL伴DUSP22重排患者的預後不如早期研究中觀察到的結果(5年無進展生存期[PFS]和OS率為40%),以及DUSP22重排病例也與一些高風險的特徵相關(可能導致較低的生存率)。然而,存在DUSP22重排的預後明顯好於ALK陰性ALCL伴有TP63重排患者(早期研究報道5年OS率為17%)以及ALK、DUSP22和TP63所有3種重排均為陰性的三陰性ALCL(5年PFS和OS率分別為19%和28%)

2023.V1版T細胞淋巴瘤NCCN指南

由於很多臨床證據的支撐,眾多權威指南均指出:伴DUSP22重排的ALK陰性ALCL的預後與ALK陽性患者相似,治療可以依據ALK陽性ALCL治療原則。

2023CSCO淋巴瘤診療指南

2023.V1版T細胞淋巴瘤NCCN指南

NCCN指南指出,如果診斷CD30陽性ALK陰性ALCL,則考慮檢測DUSP22重排,推薦的檢測方法為針對DUSP22-IRF4的FISH檢測。針對TP53重排檢測,推薦FISH或者靶向mRNA的測序技術。

2023.V1版T細胞淋巴瘤NCCN指南

系統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當前分類

Haematologica. 2023 Jun 1; 108(6): 1463–1467.

什麼情況下需檢測DDX3X 、IDH2、TEF2、RHOA等基因突變?

由於PTCL發生率相對較低且亞型分類複雜,揭示不同亞型中發生的遺傳變異存在挑戰性。然而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技術,特別是基二代測序(NGS)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對PTCL多個亞型的基因變化和發病機制的認識。除了ALCL,其他PTCL常見亞型(PTCL-NOS、AITL、ENKTL)的基因突變和致癌途徑也越來越受到臨床關注。

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ENKTL)是EBV相關淋巴瘤,90%以上的患者腫瘤組織中EBV呈陽性。前面提到,ENKTL在亞洲人群中占有較高的比例,歐美極少見,絕大部分原發於結外,多見於男性,發病年齡較低,B症狀常見。腫瘤常局限於鼻腔或直接侵犯鄰近結構或組織,鄰近器官或結構受侵以同側上頜竇和篩竇最常見,其他依次為鼻咽、局部皮膚、硬聘、軟聘、眼球和口咽等,較少有遠處淋巴結受侵或結外器官受侵。ENKTL經常發生RNA解螺旋基因DDX3X 突變(12-20%),提示預後不良,TP53突變率11.8–16%,具有DDX3X和TP53突變的ENKTL患者預後相對更差。淋巴瘤相關噬血細胞綜合徵(HPS)占繼發性HPS的40-50%,常見於ENKTL。ENKTL相關HPS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通常很短(15-116 天)。研究證明19%的ENTKL患者存在ECSIT突變(ECSIT-V140A),由於 NFκB 通路的激活、促炎細胞因子的釋放和促進巨噬細胞活化,這些患者的HPS發生率較高。

基於PTCL主要亞型的體系突變特徵

Exp. Hematol. Oncol. 2020, 9, 30.

另外臨床表現多樣、較難診斷的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AITL)常見突變基因為TET2(76-83% )、IDH2(20-45%)和DNMT3A(26-38%), DNMT3A和TET2 突變有時同時發生,IDH2(R172)突變也經常與TET2突變同時發生。在50-70%的 AITL存在RHOA(G17V)突變

《2023CSCO淋巴瘤診療指南》和《中國淋巴瘤治療指南(2023年版)》對於PTCL病理診斷中的基因檢測內容進行了如下推薦:

2023CSCO淋巴瘤診療指南

中國淋巴瘤治療指南(2023年版)

隨著對外周 T 細胞淋巴瘤發病機制和分子途徑的深入了解, 使我們能夠有機會選擇靶向分子治療和免疫治療,這些新興的治療方法包括抗體、組蛋白脫乙醯酶抑制劑(HDACi)、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及靶向TCR/共刺激和JAK/STAT通路的抑制劑,可單獨或組合使用。酪氨酸抑制劑可靶向TCR 信號通路,例如RHOA G17V突變已被證實在AITL和PTCL-NOS中可被達沙替尼抑制。另外還有其他針對靶點的個性化治療策略正在探索中,希望未來個能夠為這類淋巴瘤患者帶來持久的臨床獲益。

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潛在治療靶點

Life 2022, 12(3), 410; https://doi.org/10.3390/life12030410

附錄:外周T細胞淋巴瘤相關的生物標誌物匯總

Mod Pathol 2022 Mar;35(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b6368a57da7ae7acd16f2d0c1d08f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