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同事小秦家的孩子又「被迫營業」了。
家庭聚會時,親朋好友酒過三巡,話題自然而然就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舅舅聽說小秦兒子去年新學了街舞,於是點名讓大外甥出來表演,一邊說著,還一邊從兜里掏出了紅包。
孩子沉默許久,最後在眾人不斷的催促聲中,不情不願地站起來,被迫表演了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
小秦眼看孩子不耐煩,就小聲批評了兩句:「你這樣沒禮貌,多讓人笑話呀!」
小傢伙聽完顯得很委屈,扒拉了兩口飯,就直接離席了。
每年春節,都會有家長不顧孩子的感受,強迫孩子當眾表演才藝,展示一下自己的「投資成果」。
可結果呢?
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喜歡過年,才藝表演成了孩子們的「童年噩夢」,就算是長大後,也難以忘掉這種被支配的恐懼。
強迫孩子當眾表演才藝,傷害有多大?
之前有網友分享,自己小時候因為在飯局上不想唱歌,大人就逗他說:
「那你就是不會!」
「我會。」
「那你唱啊!」
「不想唱。」
「那就是不會!」
「那你就是不會!」
「我會。」
「那你唱啊!」
「不想唱。」
「那就是不會!」
三番五次之後,直到把他「逗」得表演,或者急哭為止。
緊接著,是一眾長輩們的哈哈大笑,仿佛見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當眾表演又能鍛鍊膽量,何樂而不為呢?
殊不知,孩子們的自尊心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強,更需要得到尊重。
被強迫在親戚面前當眾表演,在孩子們心中,與「耍猴」無異。
《不好說特想聽》節目中,一位女兒提到小時候被父母拿來炫耀的心情,說「特別不好受」。
因為成績好、性格乖,不管什麼場合,父母都喜歡誇她優秀。
但在她看來,自己優秀不是用來給別人看的,更不是父母炫耀的資本。
每次父母變著花樣誇她,她都覺得壓力萬分,生怕自己哪裡表現得不盡如人意,破壞了父母口中那個完美的形象。
以致於,高考時她的成績不理想,寧肯一個人跑到學校,也不願意聲張,讓父母「丟臉」。
為人父母,把孩子當成炫耀的工具,其實是一種愚蠢。
孩子不是父母炫耀的工具,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被父母拿來炫耀時,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孩子很容易被迫承受過多的壓力,深陷負面情緒的漩渦中,一生狼狽。
孩子的尊嚴,是無價之寶
某乎上有一個關於「要求孩子在外人面前表演」的話題,其中一個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答主表示:
「小時候,爸媽從來都是禁止我參加那種一幫親友酒過三巡,讓在場孩子每人隨便唱首歌的助興節目。」
父母的底線,最多能接受她參加單位年會這樣的正式場合表演,完全接受不了親友聚會的那種「隨意指派」。
父親對她說:
「藝術的尊嚴,底線很高;我女兒的尊嚴,更是無價之寶。」
母親對她說:
「我們培養你有一些興趣愛好,是為了讓你自己高興,不是為了別人過癮。」
是啊,真正優秀的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給予孩子更多的支持、鼓勵。
而不是光顧著自己的面子,肆意踐踏孩子的自尊,讓孩子處在被隨意支配的地位,一輩子無地自容。
父母「不要臉」,孩子幸福感才能拉滿
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有一期主題是「過年時父母逼著孩子表演節目」。
傅首爾提到:
「我最反感的,就是家庭聚會時,有人讓我的兒子背詩。」
每次有人提出這種「無理要求」,傅首爾就會挺身而出,表示:
「我會背,我來背,我背給你們聽。」
「我最反感的,就是家庭聚會時,有人讓我的兒子背詩。」
每次有人提出這種「無理要求」,傅首爾就會挺身而出,表示:
「我會背,我來背,我背給你們聽。」
面對類似場景時,很多家長第一時間考慮的,不是孩子的感受,而是「面子」。
但我們仔細想一想,是所謂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呢?
當孩子被迫「圍觀式表演」,遭受委屈時,父母及時發聲,給予孩子保護和安慰,遠比虛無縹緲的「面子」更重要。
關鍵時刻,父母能夠丟掉「臉面」,別被世俗的眼光所綁架,才讓使孩子的幸福感拉滿,親子關係更融洽。
老苗結語:
有些孩子天生屬於舞台,即便在一眾親戚面前表演,也會絲毫不露怯色。
但有些孩子恰恰相反,就算「身懷絕技」,也不喜歡隨意在人前顯露。
為人父母,一定要首先考慮孩子的感受,切忌為了炫耀,逼迫孩子表演,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今日話題:你對父母逼迫孩子表演才藝這種行為怎麼看?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