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黑塞的《玻璃球遊戲》,我不再恐懼任何人的陰暗

2023-10-08     洞見

原標題:讀過黑塞的《玻璃球遊戲》,我不再恐懼任何人的陰暗

讀過黑塞的《玻璃球遊戲》,我不再恐懼任何人的陰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塞,被稱為 「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

在最後一部長篇小說《玻璃球遊戲》中,他運用哲學的比喻,虛構了一個名為「卡斯塔里」的精神烏托邦。

主人公克乃西特,過早經歷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世事陰暗,以為只有在卡斯塔里才能找到光明。

他拼盡全力擠進去後,卻發現這個烏托邦中,也隱藏著數不清的陰暗角落。

原來,不存在沒有陰影的光明,也不存在沒有光明的陰影。

光明與陰影,本就是一體兩面,我們註定躲不過生活的斑駁,逃不過世間的陰暗。

黑塞在書里告訴我們,不必懼怕黑暗,眼下的黑暗與困頓,或許正是人世間最好的修煉場。

1

遠離了世俗,也逃避不了世間陰暗

在一個虛構的世界中,人們崇尚一門複雜深奧的學問,名為「玻璃球遊戲」。

為了發展這門學問,政府成立了專門研究玻璃球遊戲的學院——卡斯塔里。

卡斯塔里下屬的精英學校,每年會從世界各地,找尋適合重點培養的天才兒童。

主人公克乃西特,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個孤兒,好在被宗教團體收養,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可無父無母的他,總是被其他孩子排擠在外。

當他展現出音樂才能,被選入精英學校時,也沒有人祝賀他。

大家或羨慕,或嫉妒,甚至有的人還站在敵對立場上憎恨、嘲笑他。

早早看到人性中最陰暗的那一面,令克乃西特對世界無比失望。

他迫切地渴望進入卡斯塔里,過上與世隔絕的生活。

在精英學校訓練十幾年,他終於成為了卡斯塔里的正式成員。

他以為,進入如此聖潔的象牙塔後,自己就能徹底遠離所有的陰暗面。

可當他深入其中才發現,這個看似清凈的聖地,也處處都藏著人性的污垢。

卡斯塔里由玻璃球遊戲大師,以及他選定的核心成員管理。

為了躋身管理層,大家明面上費盡心思地討好大師,背地裡不擇手段地算計他人。

學者貝爾特勒,在大師生病期間,代替大師主持了一場玻璃球遊戲大會,結果遭到了所有人的排擠。

他們故意不配合貝爾特勒,胡亂敷衍分內之事,害得對方搞砸了大會,被趕出了學園。

而憑藉才華獲得大師青睞的克乃西特,也是眾人頻頻攻擊的靶子。

有人刻意疏遠他,有人猜疑他耍手段,還有人嘲諷他是「往上爬的怪物」。

唯一願意繼續跟他來往的朋友,也不過是想借著他的權威出風頭。

這些人不必為生計發愁,也不會被瑣事消耗,活在近乎真空的精神世界裡。

可是,他們依然擺脫不了人性陰暗,為一己之私而明爭暗鬥。

遠離世俗的高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困在滾滾紅塵中的普通人?

星雲大師說:世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與好壞,就有光明與黑暗。

身處紛繁人間,你就算踏破鐵鞋,也找不到一片真正的凈土。

站在利益的鏡子面前照一照,一切道德、倫理和規範,都成了道貌岸然的偽裝。

這些醜惡與陰暗,在生活的角落中無孔不入,令我們防不勝防。

你越是步步後退,設法逃避,它們越會肆無忌憚地入侵更多的空間。

到最後,你只會無路可退,被外界的黑暗和內心的痛苦逐漸吞沒。

2

內心不強大,生活處處都是陰暗面

卡斯塔里下屬的精英學校,偶爾會招收幾個家世好、有天分的旁聽生。

其中有一位叫普林尼奧,是克乃西特的同窗。

在這裡,普林尼奧享受到了自由探索的快樂,見識到了知識高峰的廣闊。

幾年後課程結束,他按照父親的要求,就讀了一所普通大學,將來準備走上仕途。

然而,窺見過豐富的精神世界,他難以再適應世俗生活中的庸常。

在學校,他抱怨學校的課程呆板,不願意好好上課,差點就被學校勸退。

進入職場後,他瞧不上繁瑣的事務性工作,整日渾渾噩噩,得不到上司的提拔。

結婚生子後,他也責怪妻子和兒子都不理解自己,常常覺得很委屈。

為了發泄苦悶,他花天酒地、縱情聲色,沉沒於俗世的陰影中。

如此頹靡的生活狀態,他持續了好幾年。

直到有一年,他去參加玻璃球大會,偶遇了克乃西特。

看到當初意氣風發的少年,已是滿臉滄桑的頹廢模樣,克乃西特感到十分驚訝。

但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他很快就看明白:普林尼奧的糟糕狀態,取決於他自己的心境。

一個人的心中長滿毒草,眼裡自然也就只能看到遍地狼藉。

於是,他邀請普林尼奧到卡斯塔里散心,開導他直面現實的難題。

他還安排卡斯塔里的專家,到普林尼奧家中,指導他靜坐修行。

在克乃西特的幫助下,普林尼奧試著以積極的心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他發現,上司並非不賞識他,只是擔心他處理不好人際關係。

妻子和兒子也心疼他壓力大,想要幫他排憂解難。

原來,一切雖然沒有他自己期待得那麼好,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

他不再隨意釋放怨氣,努力改善與周圍人的關係。

最終,他漸漸恢復了精氣神,與家人相處和諧,在單位也終於得到了提拔,日子越過越幸福。

想起《菜根譚》中的一句話:「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念間耳。」

所謂的苦境樂境,全在個人的心境好壞。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志得意滿的風光,也有泥沙俱下的狼狽。

有人只顧低頭看腳下的泥濘,在怨天尤人中慢慢沉入泥沼。

有人卻會抬頭望天上的繁星,找到命運給予的隱藏福利。

生命中的光明,不在別處,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

強大你的內心,戒掉唉聲嘆氣,你會發現眼前所有的陰暗,不過都是黎明的前奏。

3

真正的覺醒,是踏入紅塵俗世中修行

克乃西特生性淡泊,渴望過一種不受關注、沒有公務責任的自由研究生活。

可他的光芒太過耀眼,憑藉在玻璃球遊戲上的突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玻璃球遊戲大師托馬斯,有意栽培他為接班人,時常要求他幫自己分擔工作。

內向寡言的他,不得不暫停研究,硬著頭皮去學習交際。

兩年時間裡,他幾乎荒廢了玻璃球遊戲,一天到晚忙著與宗教團體交流。

當他終於結束外交工作,準備繼續進行獨立研究時,托馬斯又意外病逝。

他只好臨危受命,接任了托馬斯的大師一職。

同事們很不服氣,不聽從他的安排,故意給他找麻煩。

工作內容也非常繁重,他既要接待賓客、處理公務,又要以教師的身份指導年輕精英。

一旦忙起來,他一連幾個月都不能好好休息,頭腦昏昏沉沉,眩暈不止。

除了身體上的疲憊,老友們也與他漸行漸遠,令他飽受了心靈上的寂寞。

這些難關,燃盡了他全部的精力,幾乎要將他燒成灰燼。

但他別無選擇,只能竭盡全力,對抗眼前的黑暗。

他頂住壓力,成功舉辦了一場玻璃球遊戲大會,擴大了卡斯塔里的影響力。

原本刻薄而冷漠的同事們,對他心服口服,認可了他的大師身份。

他克服厭倦,承擔起繁瑣的教學任務,努力發掘和培養優秀人才。

沒想到,他的課程大受學生的喜愛,讓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不過短短几年時間,他就從不諳世事的理想主義者,成長為了獨當一面的領導者。

他由此頓悟:一個害怕麻煩的人,永遠甩不掉麻煩。

只有敢於面對,各個擊破,與生活的陰暗面共處,你的世界才會回歸一片清明。

一番掙扎後,他選擇離開卡斯塔里,以家庭教師的身份,踏入世俗紅塵中繼續修行。

人這一路走來,註定起伏無常,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順著我們的心意。

席捲而來的壓力、是非與煩惱,如陰霾般遮天蔽日,將我們牢牢禁錮在恐懼中。

也許你會抱怨,這些陰影限制了自己的生長,鎖死了自己的可能性。

但倘若你只是站在原地,不去驅散它們,就永遠找不到生命的出口。

縱使世事艱辛,我們也要親自深入生活,用心體悟酸甜苦辣。

在這繁雜世事中,修出一份清醒與堅韌,我們自己就是打破黑暗的那束光。

故事的最後,克乃西特去陪學生游泳,卻因體力不支而溺亡。

他的修行就此戛然而止,但他留下了一些覺醒的種子,在慢慢生根發芽。

幾乎每個認識克乃西特的人,都從他身上找到了喚醒自我、對抗黑暗的勇氣。

而現實生活中,甩不開的無奈,掙不脫的無常,也像一張大網,將你我緊緊包裹在其中。

我們必須克服心中的恐懼,接受命運的試煉,才能繞過黑暗,迎來下一片光明。

就像作家王瀟所說:生活就是修行場,不管你有多少方法論,都需要在現實中去踐行它。

修行的最高境界,不是避開喧囂,而是走進塵煙深處,歷盡悲歡離合。

人只有先入世修行,才能獲出世智慧。

點個贊吧,別害怕,請相信那些你所懼怕的陰暗,厭倦的紛擾,終將成就最好的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a985dec030fe08986c4fe558ba84a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