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風水文化與現代科學有何關係?

2022-10-11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古代風水文化與現代科學有何關係?

在現代科學高速發展,對與古代風水堪輿學理論在內心裡認為這是封建迷信。其實不然,風水學術在古代社會是極其發達的一種環境文化學術,可以為人們尋找宜生宜居的生活環境,尋求利發展,利健康等理念,同時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各種寓意以及願望。

古代環境文化學與水文地質學的關係

現代水文地質學認為:地球上的各種地質構造和地容地貌是經由億萬年演變來的;各種水和土含有的有機和無機元素,會對人體造成有益或有害的影響;這些化學元素的含量和組合結構的不同對人類會產生不同的正面或負面效應。

在古代環境文化學中,講求勘察地貌、水流,品嘗土和水的味道,從中判斷該地方的環境是否有利於人類居住,這與現代水文地質學的觀點是一致的。

古代環境文化學中的「龍脈」思想,其實就是把現代地質地理學中的山脈、水流與岩層走向的學問。保護龍脈。也就是為了防止水土流失,不讓原有的生態環境破壞。

古代環境文化學與醫學的關係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小宇宙,維持著內在的平衡。但人體會受自然環境和其他磁場的影響,如果不良影響過於嚴重,就會失去平衡,人體就會患病。

醫學是幫助人恢復內在平衡的一種手段。中藥直接採用大自然的信息或能量,西藥間接利用自然物質。對症服藥,就是將恰當的能量與人體能量相調節或交換,讓人體恢復到和諧和平衡的狀態。

醫學是在人生病後,試圖調節人體生命信息,以適應自然信息。古代環境文化學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讓它們更加有利於人體生命信息的運行,達到防病於未然的目的。

古代環境文化學與氣象學的關係

氣象對人類的影響眾所周知。以我國為例:北方天氣多寒冷乾燥,人們容易患哮喘等病症;南方天氣溫暖濕潤,容易患風濕。

因此,北方的房屋要防寒保暖,牆壁厚實。古代山里人喜歡住窯洞,冬暖夏涼。南方的房屋則要防熱防潮,門窗寬敞,以便於通風透氣。古代鄉里人常住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既通風又防濕。

古代環境文化學認為,北方的住宅一般以坐北朝南為吉;南方則不太講究,只要合理利用山形水勢,即為吉宅。從氣象學的觀點看,這是因為北方門窗朝南有利於採光取暖,避風禦寒;而南方的房屋,只要順勢通風,涼爽防潮即可。

古代環境文化學與生態建築學的關係

最早的山洞即為最早的建築,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建築學開始向美觀和健康方面發展,古代相宅理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近代的生態建築學時一個新興的領域,它以研究人類建築與自然生態的關係為目的,尋求人類在地球上的理想建築模式。生態建築學對於住宅的建築規劃,有著各方向的考慮,以求與自然生態相協調。

生態建築學與中國古代環境文化學有著一致的目的和觀點,它們都是追求人類住所與周圍環境的協調統一。

古代文化環境學體現了怎樣的居住觀念?

在數千年的文明歷程中,中國古人對理想生存環境的追求,成就了古代環境文化學。古代環境文化學最基本的目標,就在於人與居住環境和諧統一。古代環境文化學把人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認為人與自然處於同一個有機整體。因此,人類的住宅要與自然環境協調一致。這種大的有機自然觀,既是古代環境文化學思想的核心,也是東方傳統哲學的精華。

西方進入工業社會後,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隨著環境破壞帶來的負面效果越來越明顯,人們開始重新關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國古代環境文化學提倡「人居之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主張建築與環境融合。這種有機自然觀,得到了近代建築設計界的認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a2b608923a91ec3c13b30a42cd31c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