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家蕭伯納曾說:
習慣是一切的主宰,它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有許多人,因為卓越的行動力,點滴匯聚形成習慣,把一手爛牌打好,實現了人生的反轉。
然而,仍然有無數人,因為沉溺於獲取道理,忽略了習慣的力量,一次次錯失改變的機會。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起跑線大抵差別不大。
真正能夠改變人生底色的,從來不是那些天花亂墜的大道理,而是落實到日常的小習慣。
經常聽到有人說:為什麼懂得那麼多道理, 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究其原因,不過是他沒有真正形成習慣。
你想得到什麼樣的改變,就要用習慣交付足夠的成績,讓自己的言行能配得上期望的樣子。
前段時間,在第六屆廣州詩詞挑戰賽現場,人們又一次看到了雷海為的身影。這一次,他的身份是評委。
曾經,他因為偏科,初始學歷僅是中專畢業。為了謀生輾轉多個城市,工作也是換了又換,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做外賣員。
但無論境遇如何轉變,他一直沒有丟掉讀書背詩的習慣。
收入有結餘時,他就買書來讀,沒有時,就趁空閒時間去書店看,回來再記錄到本子上。
僅僅2014年,他就背誦了805首詩詞。
憑藉著深厚的詩詞功底,在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上,他一路過關斬將,斬獲冠軍。
一時間,有許多企業拋來橄欖枝,經過慎重的思考,雷海為去心田花開學校做了教研老師,不僅獲得了豐厚的報酬,還有舒適的工作環境。
但接下來的日子裡,雷海為並沒有躺平,而是繼續秉持學習詩詞的習慣。
2022年,他又加盟了《少年講書人》的專家團。
他的人生軌跡,因為背詩這個習慣,徹底發生了改變。
很多時候,拉開普通人之間差距的,往往不是誰懂的道理多,而是誰能養成習慣。
堅持讀書踐行的人,會遇到更多選擇的機會;
持續早睡早起的人,能收穫好氣色和好身體;
保持向上生長的人,會觸及越來越大的世界。
那些不起眼的微小行動,看似不經意,卻在日積月累間,形成了巨大的穿透力,影響著我們人生的走向。
正如富蘭克林曾說:
卓越是一種習慣,要讓良好的習慣伴隨人生,人生才能成功。
真正能夠成事的人,總是能夠在平淡的生活中,把聽來的道理不斷去實踐,調整,最終變成適合自己的習慣。
而這種習慣,終將在日復一日中,讓一個人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影《人潮洶湧》中,落魄演員陳小萌生活困頓,曾無數次想過自殺。
一次偶然,他目睹了冷血殺手周全失憶全過程,便趁機和對方互換身份,獲得了巨額財富。
他本以為從此可以生活無憂,卻因為之前的邋遢的習慣,沒多久就把偌大的豪宅變成了垃圾場。
又因為拖拉和應付的工作習慣,被找上門來的客戶圍追,生活再次陷入難解的困局。
反觀失憶的周全,雖然一無所有,卻第一時間把原本毫無落腳之地的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得知自己之前是個演員後,又開始苦練表演技能。
沒過多久,他便得到了導演的認可,生活一步一步逐漸步入正軌。
他們兩個人的人生走向,背後的牽引線便是生活習慣。
壞的習慣,會把一個登上巔峰的人拉入谷底;而好的習慣,則會讓人從一團亂麻中回歸有序。
猶記得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因為行業巨變,董宇輝曾跌入低谷,卻因為讀書的習慣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在迎來巨大流量時穩穩地接住,完成了職業的轉型;
因為個人選擇,村上春樹曾面臨長胖和吸煙的問題,卻因為持續跑步的習慣,保持了好的體魄和精力,成了持續高產的小說家。
這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因果。
每一個好習慣,都在默默點亮你人生前行的燈塔;無數好習慣的累加,終會將你推向期待中的遠方。
薩姆·沃爾頓曾說:習慣是我們生命的航標燈,它們能夠引導我們到達自己想要的彼岸。
想要改變自己當下的處境,不妨嘗試從養成好的習慣出發,用習慣的力量來影響行為,最終影響我們的結果。
具體能怎麼做呢?
1、想提升工作效率,就先養成專注的習慣
迪克·魯賓說過:專注是效率的源泉,只有把心思全神貫注在一件事情上,才能做到高效。
當很多任務堆積時,我們不免會焦慮,做這件事的同時還想著那件事,效率就會很低。
很有效的辦法是,按照任務的輕重緩急制定好計劃,設定先後順序。
接下來,按照次序逐項去完成,過程中只專注於當下。
你會發現,你越專注,效率也就越高。
2、想要保持身體健康,需要養成運動的習慣
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僅有助於我們保持合理的體重,還能緩解壓力和焦慮。
喬布斯就曾說過:我發現,長時間坐在辦公室里會讓我感到不舒服,於是我就開始跑步。這讓我感到更有活力和創意。
我們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運動方式入手,逐步提升運動量,比如可以從每次跑步5分鐘開始,隨著時間推移,漸漸提升為跑20分鐘甚至更長。
有需要的話,還可以邀請家人或朋友一起組隊,來養成運動的習慣。
3、想要積攢生活底氣,就要養成理財的習慣
眾所周知,對於當下的成年人來講,花錢容易,存錢難。要想讓存錢變得容易一些,就要先養成理財的習慣。
日常,我們可以學習一些財務的基本知識,設定合理的理財計劃,比如把每個月的收入分為三份,一份用來生活,一份用來儲蓄,一份用來提升自己。
無論收入多或者少,都不能少了其中任何一份。
時間久了,就能存下錢了。
4、想要突破認知邊界,就要養成讀書的習慣
持續讀書,不僅能讓一個人獲取越來越多的知識,還能使人擁有更強大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如有人說:閱讀讓我們的思想不再局限於眼前的世界,而能夠飛向更加廣闊的天空。
想要養成閱讀的習慣,不妨先營造好的閱讀環境。
在家裡,把書放在顯眼的位置,每晚吃過飯,就坐在書桌前讀上一會兒。
手機里下載好讀書APP,碎片時間也拿出來讀幾頁。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無論是思想還是行動,都有了很多的收穫。
無論你想出發去何處,請先想清楚需要怎樣的自己才能到達,然後在日常中,養成需要的習慣。
在新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我們的行為和認知會隨之發生改變,日漸靠近期待中的樣子。
喬布斯曾說:
「在生命的最初30年里,你養成了習慣;在生活的後30年,習慣決定了你。」
一個人的人生將要走向何方,其實全在這璀璨路途中,習慣的捨棄與養成。
丟掉一個壞的習慣,你便剔除了未來的一塊絆腳石;
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你就拿到了之後某一程的金鑰匙。
這山一程水一程地奔赴,總有伏筆,也總有驚喜。
願你我都能夠養成好的習慣,擁有一路繁花的人生!
作者 | 微瀾,一邊讀書沉澱,一邊寫作成長。
主播 | 文倩,喜馬拉雅電台:主播文倩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