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天天跑步了,當心這些傷病來敲門!

2023-11-09     跑步指南

原標題:別再天天跑步了,當心這些傷病來敲門!

近年來,跑步愛好者的隊伍日漸壯大,有的人甚至每日堅持跑步,這種日復一日的堅持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種樂趣,是他們展示毅力的方式。

然而,這樣的連軸跑的方式卻可能會讓他們陷入追求強度的狀態,或者因為傷病打敗停止跑步。

持續性高強度跑步的潛在危害

當前,我們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人把跑步看作是釋放壓力的方式,但很容易忽視一個事實,那就是高強度的長跑也可能帶給我們傷害。

穩步的跑動,落腳時關節和軟組織需要承受相當於身體幾倍的衝擊力,這就需要肌肉、骨骼和關節承受大量壓力。

當你持續高強度跑步時,這些衝擊力會變得更加強烈,壓力也隨之增大,超出身體的承受能力就會產生損傷。

然而,身體受到的壓力遠不止這些。大家往往忽視的是:維持長距離高強度跑步的能量消耗非常大。為了滿足能量需求,身體需要借用糖原和脂肪作為燃料。

如果沒做好營養補充,這種長期的能量供應不足可能會對身體的正常代謝產生不良影響,免疫力下降、疲勞感增強、失眠及內分泌等一系列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你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跑步愛好者,或者心臟功能出色的職業運動員,一旦過度訓練,同樣會面臨上述問題。

所以,合理安排跑步計劃,尤其是高強度跑步,是每一個熱愛跑步的人都需要深入思考和充分執行的事情。

長期高強度跑步可能引發的問題

一直在極限狀態下運動的你,是否已經開始感受到身體的不適?

長期的高強度跑步,可能會引出一些隱患,比如跑步性損傷、肌肉拉傷、跟腱炎、關節炎,甚至是心臟病等等。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跑步性損傷是非常常見的,它可以攻擊你的膝蓋、腳踝或者腳部。伴隨你跑動的,不僅有風景,還有可能是慢性甚至急性的疼痛。

不僅如此,長時間跑步還會導致過度疲勞。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得到有效的防治,可能讓你無法繼續跑步,甚至嚴重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

所以,不要忽視任何一點點的疼痛,不要讓身體的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為什麼我們需要跑休結合?

「我需要休息嗎?」這是很多跑步愛好者常問的問題。

有些人認為,只要強度適中,每天跑步並無大礙。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連續不斷的跑步,不管強度如何,都會對身體產生壓力,我們需要適當的休息來對抗這種壓力

休息不僅可以幫助身體修復跑步中損傷的肌肉和骨骼,更重要的是,休息能給身體提供一個適應更高跑步壓力的機會,從而讓跑步者能夠逐步提升他們的跑步空間和持續性。

也就是說,恰當的休息可以幫助你避免過度訓練帶來的損傷,並打造一個更強大、更能跑得更遠的身體。

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將休息作為訓練的重要部分,跑者應該遵循「跑-休-跑」的周期模式,以實現最佳的身體適應和提升跑步效果。

如何預防跑步傷害?

跑步傷害預防首先得從多方面措施共同進行,其中包含以下幾項原則:

1、跑步與休息相結合:跑步雖好,貪杯卻不美。要堅持運動的同時,也要注重休息。適當的休息能夠讓身體得到恢復,避免出現過度疲勞造成傷害。

2、選用合適的裝備:選擇合腳的跑鞋和適宜的裝備,能有效減少運動過程中對膝關節等身體部分的衝擊與摩擦,進而降低跑步傷害的機率。

3、形成良好的跑步姿態:良好的跑步姿態能降低因錯誤動作引起的運動傷害。

4、做好熱身運動:跑步前適當的熱身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運動狀態,從而降低運動傷害。

5、適量飲水和填充電解質:運動過程中適量飲水和補充電解質,可以預防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帶來的運動風險。

6、關注身體的警示信號:有時身體會發出警告信號,比如關節疼痛,乏力等,這時應該減少運動量,甚至暫停跑步,給身體提供恢復的機會。

總之,想要享受跑步的樂趣,又不想讓傷害而截停你的腳步,科學預防運動傷害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對於剛入門的跑步新手,我建議嘗試採取「一日跑、一日休」的輪換方式進行訓練。

然而,每個人的體能和狀況都不相同,這並非一成不變的金科玉律,也有些跑者習慣「跑二休一」。

關鍵是根據自己的身體感覺來調整,要注意避免過度疲勞。但無論怎麼跑,每周至少需要徹底休息一天

科學地結合跑步與休息,讓身體獲得應有的修復,才能讓我們更加健康,越發享受跑步帶來的喜悅。

不能為了追求高強度而置身體的警告於不顧,肌肉、骨骼、關節,他們都需要充足的恢復時間。

要學會尊重身體的節奏,畢竟,健康是我們跑步的終極目標。記住,跑步應當是一項讓人愉快的運動,而非壓力的來源

你跑步的頻率是多少?會天天跑嗎?歡迎大家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a1ab35a404be08f5c8601f1147d5d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