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沐青 編輯丨金雀兒
來源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布穀老師
前幾日,朋友向我哭訴,兒子月考越來越糟,被班主任約談了,說孩子上課不專心、作業拖沓。
為此,朋友加班加點給孩子補習,不料一到做作業時,孩子就開始出各種么蛾子,一會兒要喝水,一會要上廁所,一會兒又要吃水果……
不管怎麼努力,兒子就是無法專心學習,眼看就要期中考試了,再這樣下去可不行啊!
後來,我陪她去請教了當地一位資深的兒童心理學專家後,才得知原來她兒子竟是專注力出了問題。
對此,專家說:「孩子的專注力一旦出了問題,不但影響他的學習,更直接影響他的成績,需要有計劃的進行訓練才能改進。」
那到底什麼是專注力呢?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期中考試前用好本文的方法,孩子分數還能再漲漲!
1
孩子的學習離不開專注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件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作品《專注》中,引用了一個研究結論:專注力比起智商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更大。
美國心理學家也曾做過一個長期追蹤:
同一個智力水平的50個孩子,專注力強的那些孩子,長大後大多成為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而那些專注力不夠的孩子,多年後則生活和工作都不如意,只能靠相信命運是上帝的安排來安慰自己。
想起,中國有三年不窺園,專心攻讀的文學大儒董仲舒;國外有沉迷於做實驗,誤把手錶當雞蛋的物理學家牛頓。
他們都並非聰穎過人的神童,但憑著對熱愛的工作極強的專注力,成就了非凡的事業。
蒲松齡說:「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
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試試,就像凸透鏡!然後一條路硬走下去,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
比如:
曾經比爾·蓋茨被問到成功的秘訣,他只給出了一個詞:「Focus」(專注)。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這樣評價專注力:注意力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
注意力是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之一,是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的準備狀態。
如果孩子在注意力上出現問題,那麼就會影響知識的吸收,從而進一步影響孩子的學習質量。
2
影響專注力的三大因素
作為父母的我們,想要幫助孩子改善這種糟糕的情況,首先需要了解影響注意力的三大影響因素:
1
生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把注意力作為一種力進行量化測定,發現小學生只有15個單位的注意力,這點注意力僅夠支撐孩子聚精會神聽20分鐘課、抄寫15分鐘生字、背8分鐘單詞。
另外,學習的不同階段注意力消耗量也有差別,其中三個階段消耗最大:
心理學研究發現,注意力的持續時間有其年齡特徵:
綜合以上研究,可以發現:
由於剛剛告別恣意玩耍的幼兒園,進入嚴肅規範的小學校園,大部分孩子都會因為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注意力穩定性不夠、注意力轉移能力弱等生理因素,在課堂上出現分心走神、坐不住、喜歡打岔、不認真聽課等表現。
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會逐步下滑,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困難也會越來越大,進入高年級之後,厭學的幾率會遠遠高於同齡孩子。
2
環境因素
如果學習環境混亂、嘈雜、干擾過多,也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孩子在學習,家裡突然來了很多客人,進進出出,開著電視機,大聲聊天。每隔三五分鐘,就有人推門進來看看,在不斷的被打擾中,孩子根本無法專心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專注力的勁敵之一就是嘈雜的環境,經常處於嘈雜環境中的孩子,不僅無法集中注意力,而且還會出現焦躁、不安等情緒。
3
心理因素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很多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注意力非常集中,但當面對學習、寫作業的時候,往往注意力就變差了,因為學習一開始就是比較枯燥的,孩子需要經歷一個摸索的階段,才能慢慢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但很多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達不到要求,便著急上火批評責罵。
最後,將會給孩子帶來這樣一個信念:學習又難又枯燥,我總是被爸媽批評,真不開心。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本能地把學習和負面情緒聯繫在一起,一想到學習,立刻心生反感和厭惡,缺乏了內心的積極驅動力,導致孩子在學習上越來越不專注。
甚至越來越逃避和抗拒學習,久而久之,很有可能會患上心因性的注意力渙散。
3
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家長不妨這樣試試
《顏氏家訓》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意思是:人在幼年的時候,注意力高,容易專心,一旦,長大成人後,精神便容易渙散,難以專心,所以在幼年時期,接受有關專注力培養的教育,是不容忽視,不容錯過的。
1
利用日常遊戲培養孩子專注力
日常遊戲並非網絡遊戲,而是一些益智類遊戲。
舒爾特訓練法
舒爾特表格,是目前最科學,最有效的專注力訓練法。
在一張白紙上,畫上5X5的正方形表格。將1~25的數字打亂,讓孩子按照數字1~25的順序依次指出數字,並統計對應使用時間。
這個表格還可以根據難度,自由做出變形。
如果開始覺得困難,可以先從3X3,4X4的表格進行,再增加到5X5,6X6的表格,以此類推,難度可以遞增。
也可以換成英文字母,或者圖形,根據自己喜好決定。
舒特爾表格,同樣適合大人訓練專注力。我們家長可以跟孩子比賽,比誰用的時間更短,增加遊戲的趣味。
番茄適中專注法
設定25分鐘為一個番茄鍾,在這個時間內,專注做事。等25分鐘過去了,再休息5分鐘。
番茄鍾簡單易行,番茄時間可以根據孩子的專注情況而定,可以是5分鐘,10分鐘,再依次向上遞增。
連數字遊戲
按照數字的順序,一次畫線,最終畫面上會呈現一幅可愛的簡筆畫。
家長可以讓孩子猜猜,這幅畫最後連完線會是什麼?孩子在連線的過程中,既可以體會樂趣,同時也鍛鍊了耐心。
目前,像這種連數字的遊戲書,市面上都有賣,買一本就可以給孩子玩很久。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更加感興趣,還可以增加環節,最後連完成的圖讓孩子用彩色筆給它們穿上美麗的顏色。
反口令遊戲
反口令遊戲是,家長發出指令,孩子按照相反的口令做出行動。
如:家長發出「站起來」的指令,孩子就做出相反反應,立馬坐下。
「睜開眼睛」,則要閉上眼睛。
「舉左手」則要舉右手。
拼圖、積木
拼圖、積木,估計是家長們最常用到的以視覺為主的專注力訓練遊戲了。
拼圖過程中,提高孩子的細節觀察力;搭積木可以提高孩子的空間力,這都有助於鍛鍊專注力。
找關鍵字
聽故事找關鍵字:家長可以給孩子朗讀一遍以上的故事段落,提前告訴孩子需要回答故事中的某個關鍵字出現幾次,要求孩子認真聽故事。
故事朗讀完後引導孩子說出正確答案。
2
時刻關注孩子情緒
日常生活中,家長需要注意和孩子的溝通,第一時間了解到孩子的情緒變化。
當發現孩子情緒不穩定時,就要及時找出讓孩子產生不穩定情緒的原因,找出原因後,第一時間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疏導。
《正念養育》一書中,提到專注力情緒控制力練習法,其中有:
青蛙呼吸法
像青蛙一樣,吸氣的時候把腹部脹滿氣,呼氣的時候一下全部吐出。
在一些容易焦慮情緒的場景下,把注意力轉移到腹部,可以停止大腦的混亂,起到「立刻平靜」的效果。
個人天氣報告法
「負面情緒就像泡沫,只有身在其中,才會受它影響。一旦脫離出來,以旁觀者的視角去審視它,它們很快就會自然消失」
「個人天氣報告法」就是一種切換「第三視角」的方法。
孩子上了小學之後,生活中開始面臨各種各樣複雜的事情,於是他們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各種焦慮:
在學校,家庭中,有意識的代入這兩種練習,能夠提高孩子對自己的覺知,更有利於專注力的進一步培養。
此外家長還應注意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比如,給孩子準備固定的學習地點,為他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良好的照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