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播就拿下8.5分,這部醫療劇真的太贊了

2020-02-13     美劇院線

PTSD,即創傷後應激障礙。

一般來說,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過「死亡威脅」,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有些患者通過藥物、精神疏導可以在短時間內治癒,但也有患者可能因此患上長期抑鬱,進而有生命危險。

這也解釋了戰爭、地震或是某些嚴重疫情過後,那些「倖存者」反而失去生活希望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醫生」的作用不言而喻,特別是精神科醫生。

今天推薦的這部劇主角正是一名精神科醫生,治病醫人固然重要,但撫慰內心亦不可忽視——

《療愈心中的傷口》

安田和隆出生在一個保守的日式家庭中。

父親在外經營公司,負責賺取整個家庭的收入,平日裡不苟言笑,對待子女更是嚴苛,每一步都需按照他所規劃的道路前行。

母親是典型的家庭主婦,和隆排家中老二,大哥偏愛原子力,三弟希望繼承父業,唯有和隆一直沒有想好未來的路。

某天,他們偶然間發現了母親是韓國人,追問之下,得知原來安田一家都是居住在日本的韓國人。

只因怕被他人「另眼相看」,才刻意隱瞞身份,連姓氏也由「安」改為「安田」。

這個秘密一直被和隆埋在心裡,直到高考前夕,需要填報志願時,他卸開心防,告訴了好友淺湯,並與他約定一同考入醫學系。

提起醫學系,很多人會選擇內科、外科,或者兒科,像和隆這樣選擇精神科的人少之又少。

特別是處在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不少人看待「精神科」都戴著有色眼鏡,片面的認為是同「精神病」打交道的工作。

得知和隆選擇後的父親大發雷霆,指責他沒有同家人商量,認為這是「拿不上檯面的工作」,還對比著大哥好好奚落了和隆一番。

然而,在和隆看來,他並不想做特別有益人類發展的偉大工作,只是單純想探究人們內心,找尋他們隱藏最深處的脆弱與傷痛,並幫助治癒。

成功當上精神科醫生的和隆每天會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人,有厭食症患者,也有重度潔癖患者……漸漸的,和隆成了全國聞名的精神科醫生,各種疑難雜症都會前來諮詢。

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收穫了美滿的婚姻與可愛的女兒。

不過真正讓他體會到這個職業的意義,是在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之後。

那場7.2級直下型地震發生在凌晨,致使5400多人喪生,3.4萬多人受傷,19萬多幢房屋倒塌和損壞,更令人揪心的是,地震後又發生500多處火災。

這是自1923年來,在日本城市發生最為嚴重的地震,單經濟損失就高達數萬億日元,因這次災難流離失所的人們更是不計其數。

剛開播就拿下8.5分,這部醫療劇真的太贊了

那些「倖存者」們雖然保全了性命,但精神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損,他們用各自的方式對抗災難過後的夢魘。

有的焦躁不安,持續處於恐懼之中;

有的一言不發,好似失了魂,刻意忽略經歷災難的事實;

有的滿腔怒火,通過向護士發脾氣轉移注意力;

有的人一直在抱怨,有的父母抱著去世孩子的屍體不撒手,相信還會出現奇蹟……

哪怕表面正常,毫無過激反應的人們其實也處於自責愧疚之中,

因為周圍鄰居房子起了火,只有自家房屋未受損,感覺愧對鄰居;

地震當時,沒有回身救助他人,以至於救命聲久久縈繞耳畔,夜不能寐。

就連孩子們也聚在一起,玩著「地震」遊戲,他們年齡尚小,有些人根本不會表達內心情感,只得通過這種方式宣洩。

其中有個小男孩格外懂事,因為曾經有個爺爺說過男子漢不能太軟弱,所以地震後一直假裝安好,無憂無慮地穿梭在人群之中,實則總是擔心餘震,處於惶恐不安的狀態。

和隆開導他的這一段特別觸動我,他說會軟弱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因為只有自己軟弱過,才能更好的體會他人的軟弱,並給予幫助。

《療愈心中的傷口》目前豆瓣評分8.4,共有4集,劇情節奏適中,看起來讓人感覺暖暖的,特別是後面兩集,特好哭!

劇中還有一段是關於災後採訪,記者們拍攝受災群眾痛哭的照片,那這個過程中對於受害者是否是二次傷害?

然而實際上,記者拍攝以及採訪的素材對於後人記錄有著重大影響,為了不讓人們遺忘,所以需要記錄,也值得留存。

剛開播就拿下8.5分,這部醫療劇真的太贊了

人們總愛把「醫生」稱為「白衣天使」,其根本意義或許不是因為他們可以醫治疾病,而是能在治癒患者的過程中帶給人們力量,好像看見他們的存在,就有了生的希望。

所以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鼓起勇氣面對,振作精神,相信醫生,光明與美好就在前方!

點贊是個好習慣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UImEnEBnkjnB-0zER4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