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小麥斷壟死苗的幾個原因,今年播種時要注意了,這樣做才對

2019-09-30     回村歇歇

眼下,正值冀魯豫交界農業種植帶的冬小麥整地播種期間。俗話說,麥在種秋在管,小麥播種的各個環節是打好豐產高產的基礎,特別關鍵。因此,看似非常簡單的冬小麥播種,自古至今,農人們就強調冬小麥種植一定要「種」好。

冀魯豫交接的冬小麥種植帶不比黃河以南小麥種植區,麥苗冬天凍不死。而冀魯豫交接的冬小麥種植帶,麥苗地上部分冬天會被凍干,只麥苗心葉和麥根活著,這個種植帶冬小麥越冬就要保護冬小麥根不被凍死,促髮根系下扎發達,才是冬小麥種植管理的重中之重。

當來年冬小麥返青後,發現嚴重缺苗斷壟或者大片被凍死,是沒有辦法補救的,要是過大犁,改種春作物,要是束手無策乾瞪眼,看著嚴重減產干著急。去年犯過的錯誤,今年不能重犯,科學種田,符合一個地區的農業經驗也是在這樣的一次次減產絕收的教訓中總結的。

根據近十年來,機收玉米、秸稈還田、犁地轉旋耕,冬小麥機械化耕作播種新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冬小麥播種一定要做好如下幾點,才能保證冬小麥豐產高產。

麥苗斷壟死苗的第一個原因:玉米秸稈還田

現如今,因為農村人燒火做飯的越來越少,為保護大氣環境的禁燒政策宣講,農業耕作機械化程度提高,玉米秸稈還田基本上被農民們認可了,但仍有部分農民認為玉米秸稈還田影響後茬的冬小麥生長。只要玉米秸稈還田做到了合理到位,小麥增產是毫無疑問的。

哪怎麼做呢?

一、玉米秸稈趁濕碎:掰了玉米棒子,趁玉米秸稈含水量飽滿,隨即碎杆,徹底把玉米杆碎化。秸稈含水量大,機器更容易破碎。當玉米杆脫水後,就形成了纖維,特別難破碎。尤其可做鞋底用玉米棒子包皮,一旦脫水乾了,其纖維堅韌柔軟,根本就破碎不了。破碎不了就無法與土壤融合,麥種播在了玉米棒子包皮上,不好紮根發芽。趁濕破碎,玉米秸稈水分種含有的糖分還會滲透到土層里。沒見玉米杆青儲飼料?為啥不幹儲飼料?

二、深耕:現在很多僱傭的農機旋耕,機主為節省燃油,多幹活,故意把旋耕犁調得很淺,使碎杆不能充分和土層混合。寧可多旋耕一遍,也要堅持深耕,讓碎化的玉米秸稈徹底和耕作層土壤混合。

三、播種後鎮壓:小麥播種後,土壤只要不是特別濕,就要鎮壓。鎮壓有兩個好處:1是讓新播的種子不懸空,與土層接觸;2是防風吹跑墒情,沒有墒情小麥苗怎麼生根發芽?

四、澆出苗水:墒情差的地塊,冬小麥播種後,悶3~5天,讓種子受潮吸足水分後,澆一次出苗水。為啥要悶3~5天?因為種子應時播種後一周時間出苗,若播種後,立馬澆水,會導致地表很快曬乾,不利於出苗;悶3~5天的種子在土層里已經吸足水分開始發芽紮根,這個時候,才能保證一水齊苗。

麥苗斷壟死苗的第二個原因:慎選河南偏南繁育的冬小麥品種

冀魯豫交接小麥種植帶不同於黃河以南,冬小麥苗要經過寒冷的冬季,麥苗地上部分會被凍干;而河南偏南的麥苗都是全青越冬。因此,南北方小麥種子的差異表現在耐寒的區別上,所以,農民不要盲目追求產量高,引進河南南部等地的小麥種子。連續兩年被大面積凍死的麥苗多是購買了河南偏南地區繁育的冬小麥種子。要選在當地或者以北地區繁育的小麥種子。

麥苗斷壟死苗的第三個原因:澆出苗水晚了或沒有澆凍水

一、澆出苗水:若播種冬小麥墒情特別好,可不澆出苗水;只要墒情不是很好,就一定要應時,毫不猶豫澆出苗水,不能有等等看的思想,覺得等麥苗上來不齊了,再澆出苗水。因為秸稈還田,土層懸空多,有的種子播在了玉米秸稈上,玉米棒子包皮上,種子雖然發芽了,但土壤水分不充足,又回芽了,就是剛發芽還沒紮根,新芽又縮了回去,變成死種,再澆水也不會上來了,因此造成缺苗斷壟。所以說,墒情一般的地塊,播種後要及時澆出苗水。

二、澆凍水:秸稈還田後播種的冬小麥,不能看土壤墒情好,不幹旱就不澆凍水。因為澆凍水,不僅僅是補充墒情,更重要的是通過水讓土壤徹底踏實,土壤里的碎秸稈經過一冬就會被「土吃」了,來年小麥返青後,地里的秸稈就看不到了。麥苗的根只有緊扎在土層里,才能抗病抗逆,茁壯成長。

三、澆凍水的好處你應該知道:你想,冬小麥苗從大雪前澆一次凍水,然後要經過漫長的100多天後的清明前後才澆返青水,在冀魯豫旱作區,這麼長時間,麥苗的根系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安全越冬。澆凍水後,麥田地表被封凍,保證了土壤中的水分不被蒸發。立春後,隨著氣溫回升,封凍的地表,會慢慢消融,形成一層絨絨的土層,再次保證了天氣回暖後這一段的水分蒸發,還有利於根系下扎。

因此,冬小麥澆凍水是很關鍵的。

麥苗斷壟死苗的第四個原因:播種機械操作

一、播種機選擇:玉米秸稈還田後播種冬小麥,適宜切片播種機播種,不適宜耬鏵式播種機;因為切片播種機不會勾起土層里的碎秸稈,播種深淺一致;而耬鏵式播種機,遇到土層里碎秸稈多,就會勾起來碎秸稈,造成種子深淺不一致,嚴重影響了出苗。播種機速度要均勻。

二、決定播種深淺的策略:通常情況下,小麥適宜播種深淺為3~5厘米之間;土壤墒情特別好的,播後不用澆出苗水的地塊,可適當深播,甚至可「借墒」,播深至不超過7厘米;播後墒情差需要澆出苗水的地塊,適宜淺播,千萬別太深,播種太深了,麥種拼勁發芽上長,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時間長了,累得沒了一點勁,攻出土層就躺倒(麥苗倒針),成為弱苗,真葉生出弱慢,分櫱少,造成缺苗斷壟。

三、加大播種量:玉米秸稈還田後播種冬小麥,要適當加大播種量,每畝3~5斤。因為秸稈還田造成土層懸空,防治麥種漏下太深,苗攻不上來。因此要加大播種量來彌補漏種。

麥苗斷壟死苗的第五個原因:被羊群啃食

麥苗被羊群啃,這就是人為的原因了。在冀魯豫個別農村,羊群冬天依賴啃食麥苗長大育肥。冬小麥苗即使是凍乾的葉子,也是羊群最好的食物。牧羊人說,上凍後,只要羊吃不了小麥的根,就不耽誤豐收,這是胡說八道。羊群連啃帶踩,羊蹄子是很厲害的,能把麥苗沒凍乾的心葉踩死造成缺苗斷壟。

再就是秸稈還田,澆出苗水的地塊,雖然上了凍水,可因為播種淺,很容易被羊群把麥苗根一起咬起。

這些羊群多是夜間活動,防治羊群啃青最好是求助於當地鄉里村裡制訂規矩。

提醒農民朋友:麥田投放農藥防放羊不可取,雖然放羊危害冬小麥苗不對,但田間投毒不僅僅會毒死羊群,其它的保護鳥類也會被毒死觸及無辜,還有萬一發生其它意外呢!2019年春天農民自家麥田投毒毒死羊群被拘留的新聞,想必都還記憶猶新?

總結:這些年來,隨著玉米秸稈還田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每年都會有個別農戶因為冬小麥播種沒用做好,造成大面積缺苗斷壟。只要因地制宜,活學活用,多學習總結,因為農業耕作的新技術帶來的新問題,不能照搬過去的經驗了。只要農人們在播種冬小麥時,能按照以上五點綜合考慮實施,就能讓冬小麥一播全苗,並且保證麥苗安全越冬,打好小麥豐產高產的基礎。

以上為個人經驗總結,適宜冀魯豫交界的冬小麥種植帶,你還有啥好的經驗,請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RLQhG0BMH2_cNUgpB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