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拍攝出清晰的照片其實並不困難——但對於許多新手來說似乎並非如此。即使絞盡腦汁,多次嘗試,他們拍出的照片總是因為各種大大小小的失誤而不夠清晰。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成立的前提是你需要從失敗中進行歸納、總結,並得出相應的經驗和教訓。本文為您整理除了最常見的 6 種導致你照片清晰度下降的原因,希望諸君能引以為戒,不要再犯下類似的錯誤。
1. 快門速度不足
快門速度不足,通常就是清晰度不足這一問題最大的罪魁禍首。不過具體說來,快門速度是否充足,往往取決於以下 3 種因素:
拍攝對象的速度
當你拍攝運動中的物體,並且想拍出清晰的圖像時,你需要根據它運動速度的快慢來選擇足夠高的快門速度,它的運動速度越高,你需要的快門速度也就越高。比如說,拍攝跑步中的人,你可能需要 1/200 秒以上的高速快門,否則很可能會拍糊;而拍攝快速行駛的汽車,需要 1000/1 秒以上的快門。
你使用的鏡頭
當你需要手持拍攝時,需要注意「安全快門速度」數值,它的具體數值是鏡頭焦距的倒數。例如說,當你使用 200mm 鏡頭時,安全快門速度數值就是 1/200 秒。
如果你使用的快門速度低於安全快門速度時,很可能就會因為手抖而拍出模糊的照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你使用短焦距鏡頭進行手持拍攝時,也不要使用低於 1/60 秒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雖然它的安全快門速度要低於這個數值。
你的手「穩不穩」
不同的人,手部的力量也不一樣。如果你有一雙強壯有力並且端得穩相機的手,那麼你完全可以用比別人慢的快門速度拍出清晰的照片。如果還對自身能力不夠了解的話,你可以試著以不同的快門速度拍攝同一個場景,通過照片你就能確定自己「幾斤幾兩」了。當然,你也可以採用一些特殊的握持相機姿勢,來增強手持相機的穩定性。
2. 沒有使用正確的光圈
我們常說「光圈決定景深」,而景深對於照片的清晰度也有相當的影響:當光圈大景深淺時,你的畫面可能只有部分是清晰的——這不一定是壞事,但如果你追求的是拍出全局清晰的照片,這無疑與你的追求背道而馳。一般來說,如果你想拍攝整個都清晰的場景,那麼你拍的場景越「大」,需要用到的光圈就越小。比如說,當你拍攝一個靜物的特寫時,可能 f/5.6 就可以讓整張照片都清晰;而當你拍風景時可能就要用到 f/11。
拍風光時,你需要使用更小的光圈才能保證全局清晰
3. 感光度過高
儘管現代單眼相機會修復高感光下拍的照片中出現的噪點,但它仍然會影響到清晰度。如果你把你的感光度設置得太高,你的圖像會開始看起來很虛,因此造成清晰度下降。
如下圖,由於在夜間手持拍攝,快門速度不能低於安全快門,而又要用小光圈創造「星芒」特效,所以必須調高感光度,因此產生了許多噪點,顯得有些「霧蒙蒙」的。
雖然現在相機的高感成像能力有所提高,數碼後期手段也越發高明,但高感光度的成像畫質始終會受到不小的影響。所以,如果當你手頭有三腳架的時候,儘量用三腳架來延長曝光時間,並調低感光度吧。
4. 三腳架質量差
就像其他東西一樣,質量好的三腳架和質量差的三腳架完全會帶給你兩種體驗。當然,買一個更好更結實的三腳架可能會很貴,但這絕對值得。劣質的三腳架會帶來損壞設備的危險,因為它可能不夠堅固,甚至一陣風就會將它吹倒,想想你那價格昂貴的單反吧;同時,價格的不同取決於製造材料的不同,所以自然材質差一些的三腳架也容易振動,從而造成清晰度下降。
既然單反都買了,所以一咬牙一跺腳,投資個優質碳纖維的三腳架吧。
5. 沒有使用反光鏡預升
使用三腳架,並不意味著就「完全防抖」。比如說,每次你按下快門時,相機就會升起反光鏡,讓光線進入傳感器。這一過程的速度和曝光時間成正比。
當你使用高速快門時,這種負面效應並不明顯;但當你使用低速快門時,反光鏡翻轉的過程會變慢,產生的震動可能足以導致你的作品出現預期之外的模糊。
你可以在單反的設置菜單中開啟反光鏡預升功能,這樣按下第一次快門的時候反光鏡會升起;按第二次快門的時候才開始正式曝光;也可以開啟實時取景功能,同樣可以實現反光鏡升起過程和曝光過程的分離。
6. 沒有使用遙控快門線或自拍定時器
在長曝光的情況下,即使是最輕微的觸摸也會導致相機的抖動。這意味著你按下快門來拍照的點小動作,你也會引起震動。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考慮使用遙控快門線來在不接觸的情況下按下快門;也可以使用自拍定時器,讓按快門和曝光的過程分離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