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我們經常聽人說,個性相同的人往往很難做朋友,即使能夠成為朋友或者戀人,最後也難有圓滿的結局。
這種說法其實並非一家之談,現實生活中的大量例子表明,性格互補的人的確更好相處,可以規避很多矛盾。
某女是一個十足的吃貨,她交了一個男友恰巧也是吃貨。這兩個人湊在一起後,相互影響,增重明顯,這個女孩多次表明想要減肥,因為確實認識到了身體變化帶來的害處。她嘗試了很多次,均已失敗告終。與此同時,她越來越看不慣男友了,覺得他太愛吃了,身材變得沒有型。
而男友也很委屈,女孩最開始是接受他愛吃的習慣的,現在怎麼嫌棄他了呢?況且女友本身也是吃貨,身材也不好。最後,兩人的關係在女孩的嫌棄中宣告結束。
通過這個例子,得出的結論是:你討厭別人身上的缺點,本質上是因為你受不了自己有類似的缺點和表現。案例中的女孩就是自己愛吃導致身體發生變化,而自己又無力改變這個現實,從而開始將自己的怒氣和缺點轉移到了男友身上,實際上她是在和自己生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一、潛意識和自我暗示
很多人都知道潛意識和意識之間的關係,但是,潛意識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潛意識中隱藏了很多我們內心渴望的東西,這些東西有些是好的,而有些是不被世俗和道德所接納的。
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內心渴望的東西在人們沒有及時感知、釋放的時候就被意識壓制下了,這種沒有機會萌生出來的潛意識的渴望,人們是不知道的。
但是,在看到別人身上有自己潛意識中的那種負面的渴望、表現和行為的時候,就會無形中激發出潛意識的記憶,再加上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這樣,別人的缺點和讓人討厭的行為就讓你產生雙重的厭惡感。
一重是此人本身不被接納的缺點和行為,一重是你自己被壓制下的不被兼容的缺點和行為。而這雙層的厭惡情緒很多時候怎樣產生、為何存在,自己都不會察覺。
二、逆向投射
人在受到壓力的時候,很容易產生心理投射行為,心理投射通俗的講就是把自己身上的特點和情感、情緒轉移到別人的身上,由己及人,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很多功於心計的人總是覺得周邊的人都在算計他,即使再單純的人在他眼中,都是滿滿的心機。而他們將情感和認知投射在別人身上的同時,也會從別人身上讀出一些自己假想的心理反饋,這就是逆向投射。
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對方的很多缺點和令人厭惡的行為,其實,其中很多都是我們自己錯覺投射給他們的,即使真的存在的錯誤,也被我們投射放大了。
而放大的錯誤再經過加工後,又逆向投射到我們自己身上,就會有一種被傷害的感覺。因為這些能夠觸發我們發生投射行為的事件和行為以及心理都是給我們帶來過創傷和壓力的來源。
在我們認知和記憶中,這些都是帶著苦痛的,所以,當看到別人出現這些缺點和行為的時候,我們打心底里是沒有辦法接受的,從這個角度看,討厭別人的缺點,其實就是受不了自己的表現。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精神分析引論》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