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搬家有啥不一樣?特殊時期新情況

2019-09-07     軍中三劍客

劍客行者 三劍客

01

前幾天,給老袁打電話。

電話打通了,連續幾次都被掛斷了。

在忙啥?連電話都不接?

簡訊里跳出兩個字:搬家!

一聽是在搬家,我也就釋然了。

這些年,如果沒有搬過幾次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當過兵。

在地方,搬家就是喬遷新居,意味著幸福,親情,溫馨等等。

而軍人的搬家呢?意味著分別、轉移、流離。

在地方,大多數人因為上學、工作、結婚等原因而搬家。

大多數情況下,只會越搬越好,從郊區搬到市中心,從擁擠的小居室搬到寬敞的大房間。

所以,生活在地方的人,大都嚮往搬家。

搬一次,生活品質就提升一次!

但軍人的搬家卻並不是這樣。

軍人的搬家是被動的。

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你永遠也無法計劃。

通常情況下的搬家,有駐訓、演習等任務。

從營區搬到野外,幾個月後又從野外搬回營區。

這種類似於遷徙!

有工作調動的搬家。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從都市搬到邊防,當然也有從邊防到都市的。

兵當久了,基本上都記不得搬了幾次家了。

一直在路上。

02

每一次搬家都是考驗。

有的人聽軍人講搬了多少次家、去了多少個地方,都很羨慕。

實際上,經歷過的人才明白其中的滋味。

剛到部隊的時候,很希望能在一個單位、一個連隊一直幹下去,這樣不用來回搬家多省事。

可是事與願違,連隊換了好幾個,機關基層來回走,漸漸地讓歡迎和歡送成為了常態。

適應了才發現,沒人喜歡搬家,但是卻不得不隨時做好搬家離開的準備。

軍人的宿舍中,除了被褥和衣服之外,其餘的基本沒有多少物品。

沒有瓶瓶罐罐的牽掛,就是為了隨時可以背起行囊就出發。

說走就走的旅行,也可以這樣。

03

隨時都準備著出發!

軍令如山倒。命令來了,儘管心裡有一萬個不願意,但是他還是必須堅決服從。背起行囊就出發!

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泳池裡也練不出蛟龍。為了勝利,軍人必須搬家。

過去有一句話叫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而如今卻成了流水的營盤鐵打的兵。從某種程度上說,近年來各種移防是對部隊的一次考驗,對戰鬥的一種提升。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新時代軍以下部隊營區基地化標準化建設試點就有相關內容:「積極推廣可拆卸移動、靈活組合的裝配式和貨櫃式營房」「推動營區建設由分散布置向集中部署轉變」「基地化建設」。

這些都透露出未來我軍野外駐訓、基地化訓練將成為常態,動態也將成為標配。換句話說,未來軍人的搬家將更頻繁。

04

還記得軍改開始後那個首批移防的集團軍嗎?

2015年12月2日,第27集團軍領導機關和直屬分隊奉命移防山西,限2016年1月5日前騰空營區,交給新成立的陸軍某部。

這個集團軍成為全軍第一個因改革而進行部署調整的軍級單位。

從2015年12月14日深夜,第一批人裝離營,到27日最後一批人員裝備離開駐地,橫跨2省3市,數千名官兵、千餘台裝備,沒有鑼鼓歡送,沒有警車開道,他們走得悄無聲息,他們走得毅然決然……這樣的移防還有很多,在軍改大考之中,每個涉改單位都堅決執行。

一次兵車行,一次搬家,見證的是人民軍隊的本色不改,見證的全軍官兵擁護支持投身改革的赤膽忠心。

這就是軍人的忠誠。

有資料表明,美軍的軍官平均每3年搬一次家,頻繁的搬家意味著經歷、能力的豐富,對個人的發展和軍隊戰鬥力的提升都有好處。

當兵久了,對這種隨時搬、年年搬的狀態也就習慣了。

一位戰友曾經說過,為了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軍人經常搬家又算得了什麼呢。

而每一位軍人服務命令的背後,其實都少不了軍嫂和軍娃的支持和付出。

特別是隨軍家屬,有的可能剛剛把工作調到駐地,丈夫又因各種原因到了下一個城市。還有軍娃,剛剛適應了學校的環境,又不得不轉學。

其中的苦,難以言說。

不過,當搬家成為常態,隨著各種政策的不斷完善,官兵及家屬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也都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儘管軍人註定無法停下搬家的腳步。但還是希望,軍人和軍嫂的搬家,也能像地方那樣,越搬越好,越搬越精彩,越搬心裡越踏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I87EW0BJleJMoPMGP_r.html




留不下的士官

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