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15塊錢鞋捐1000萬的老兵和拯救7個人的少年

2019-09-06     青白江區交易中心

導讀:致敬公益踐行者,關懷慈善受助者。六年來,「CCTV慈善之夜」群星薈萃,這裡有像曹德旺、許榮茂這樣的企業家,也有姚明、惠若琪等明星人物,但更多的是如盲人教師劉芳、「女愚公」鄧迎香這樣以平凡之軀,做出非凡事跡的普通人……今年更是如此,下面來聽兩個普通人的故事。

一千萬背後的故事

「獎盃可能有點沉,奶奶先試試,不行的話,一會兒讓人幫忙拿著?」

獎盃是黃銅製成的,大概兩三斤重,對於一般的成年人來說並不算什麼,可是對於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來說,拿著就有些吃力。不過,馬旭還是執意自己要拿一會兒,這一幕發生在第六屆「CCTV慈善之夜」錄製現場的後台。86歲的馬旭爽朗頑強,一如她的人生

2018年9月13日,馬旭和老伴兒顏學庸從他們生活的武漢往千里之外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木蘭縣教育局匯了一筆300萬的善款,用來發展當地的教育,緊接著,這兩個普通的老人在今年4月8日捐出了第二筆善款——700萬。經媒體報道後,大家對這兩位老人肅然起敬。

故事是這樣的:

1933年,馬旭出生在木蘭縣,那時東北已被日本占領兩年。親身體會過當亡國奴的痛苦,讓馬旭有了參軍的念頭。1946年,木蘭縣解放,在家人支持下,馬旭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

隨軍參加過遼瀋戰役,登上過抗美援朝的戰場,親歷無數的生死離別,讓馬旭更明白生命的可敬與不易。戰爭結束後,不甘當一名普通的軍醫,她主動申請成為一名空降兵。但是由於身體條件不符合空降兵標準,領導沒有批准她的請求。

要強的馬旭認準了一件事兒,就不會輕易動搖。在家中挖坑練習跳傘,從桌子上一遍遍跳下來,一天要跳個五六百遍,而即便崴了腳,她也不吭聲,只貼了膏藥繼續練。靠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半年後的考試馬旭順利通過。

馬旭進行跳傘訓練

從1962年開始,二十多年的跳傘生涯,馬旭跳傘140多次,曾在江河、森林、戈壁、高原等環境下完成跳傘任務,成為了新中國第一個跳傘女兵,她也是當時跳傘次數最多的女兵,和實施空降年齡最大女兵。

年齡大了,不能跳傘後,馬旭卻沒有停下腳步。和丈夫顏學庸一起搞科研,在軍內外報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和體會,並撰寫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學》《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依據》;針對跳傘容易扭傷的問題,夫妻二人查閱資料反覆研究,研製出充氣護踝,並在1989年獲得國家專利;1996年,研製的「單兵高原供氧背心」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二位老人在武漢郊區的家

著作和專利,本可讓夫妻二人過上富足的生活,但他們卻選擇將收入積攢起來。近兩年來,馬旭只買過一雙鞋,也是她最貴的一雙鞋——15元。而在他們武漢郊區堪稱「簡陋」的家裡,最貴的家具也僅是一套五六百元,用來存放資料的書櫃。

拿著不低的收入,過著清苦的生活,皆因馬旭有個願望,給自己的家鄉木蘭縣捐款一千萬。

自從參軍後,因為種種原因,馬旭再也沒回過家鄉。年齡越大,思鄉之情益盛,她便想著為家鄉做點什麼。看到國家關於「精準扶貧」的號召,她找老伴兒商量,要把一輩子的積蓄捐給家鄉,用來發展教育事業,老伴兒聽了她的想法,當即表示支持。通過多方聯絡,找到了木蘭縣教育局,老人表達了心愿,捐出了他們一生的積蓄。



今年6月28日,時隔72年後,馬旭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開往木蘭縣的汽車上,見到了松花江,馬旭眼淚簌簌落下。72年,曾經的青苗長成了合抱之木,那曾經生活過的土地,也已沒了過去的痕跡,唯有江水,滾滾東流。走下車,以手扶堤,「松花江,你黑土地的女兒回來看你了!」

馬旭、顏學庸的事跡感動了全國人民。今年夫妻二人當選了第六屆「CCTV年度慈善人物」,在他們的頒獎詞上這樣寫到:那是你們的全部,來自於陋室經年的簡樸,衣著反覆地縫補。戎馬一生,國是你們守衛的魂,鄉是你們回家的路。涓滴成河,流向那片故土,晚霞輝映,光彩奪目。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同志為馬旭、顏學庸夫婦頒獎

在距離馬旭、顏學庸夫婦數百公里外的湖南長沙,2017年4月27日,一個普通百姓家中發生了一場悲劇。

一個人的球隊

葉沙

葉沙,一個身高一米八多,酷愛籃球的16歲少年,曾經是學校的數學王、化學王、物理王,是父母的好孩子,老師的好學生,因為突發腦溢血,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

請記住2017年4月27日這個平凡的日子,這的的確確是一場悲劇,但也是許多奇蹟的開始。

他生前有兩個夢想,一個是長大後做一名腦科醫生救死扶傷,另外一個是和職業球隊打一場比賽。為了圓他第一個夢想,父母強忍悲痛簽署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最終,葉沙的心臟、肝臟、肺臟、兩顆腎臟、兩個眼角膜拯救了七個亟待器官移植的病人,把七個家庭從破碎的邊緣拉了回來。

後來,為了紀念葉沙,他的五位器官受助者組成「葉沙隊」,以20、1、7、4、27作為球衣號碼,要幫助他完成最後的心愿——和職業籃球隊打一場比賽。

劉福、周斌、顏晶、黃山、胡偉(均為化名)五名成員,在接受器官捐獻前,只有周斌打過籃球,其他對於籃球根本一竅不通,至於和職業隊交手更是天方夜譚。

2018年11月,「一個人的球隊」得知「暖春行動」節目組公布的「夢想徵集令」後,便向「暖春行動」節目組求助,希望實現籃球夢。隨後,節目組聯繫了WCBA(中國女子籃球聯賽),經過幾番磋商,終於確定讓「一個人的球隊」參加WCBA(中國女子籃球聯賽)的全明星賽。這支「一個人的球隊」終於站在了國家職業籃球的賽場上,完成了葉沙的夢想。

WCBA全明星賽正式開打。被「葉沙隊」的故事感動,女籃隊員在場上不對位防守,也不主動進攻,甚至在「葉沙隊」進攻後,主動將籃板點給「葉沙隊」隊員。眼看比賽時間就要結束了,突然,哨聲吹響,「葉沙隊」獲得一個罰球!

周斌走上罰球線,下蹲、曲臂、抬手、出球,球在空中劃出一個不那麼完美的弧線,砸向了籃筐。全場窒息,只有籃球在籃筐上顛簸的聲音。

或許,是命運的安排,周斌的這一記不算成功的罰球,終究還是跌跌撞撞的落進了籃網。

終場哨響,「葉沙隊」獲得比賽勝利!五名隊員興奮的抱在了一起,而在場的觀眾,也帶著感動給與了「葉沙」最熱烈的掌聲。

比賽之後,葉沙的父親給隊員們寄去了一封信。他說,「願你們身體健康,帶著葉沙,日日相伴,夜夜共眠」。

在葉沙事跡的鼓舞下,全國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顯著提升。據湖南省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統計,3月以來,有2411例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而這個數字是2017年湖南省全年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的總和。

生命不過是一場告別,和過去告別,和親人告別,最終和自己告別。在奔走中,人們會得到也會失去,葉沙的父母失去了葉沙,卻意外的收穫了「葉沙隊」。葉沙,他雖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卻「活」在了更高的地方。

在第六屆「CCTV慈善之夜」現場,「葉沙隊」代替葉沙接過了「CCTV年度慈善人物」的獎盃。如頒獎詞中所說:在此,生命重新綻放,文明再度出發,那些可敬的人們,名字都叫葉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I5yEG0BJleJMoPMv-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