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園】麻煩是麻煩了一點,但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2020-07-03     高達

原標題:【學園】麻煩是麻煩了一點,但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今天咱們來說一個稍微拔高一點點的技巧。原因挺簡單的,昨天的回覆裡面有一個粉絲在說:「做軍模的來做高達屬於降維打擊」

這樣的話會很讓大家傷心的,不過事實的確如此,前幾天在軍事的頭條號上還接收到了一個問答題目「軍模圈是如何看待高達等模型圈的?」,好像都形成了一個涇渭分明的不同陣營了,在不同的圈子裡面也存在出了一系列的鄙視鏈。但這些負能量的感覺其實都是人為的心裡在作祟。

如果要做好任何一個方面的模型,其實兼收並蓄的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是完全必要和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這也是為啥咱們的學園裡面會有各種「奇奇怪怪知識」的初衷,為的就是讓大家不要僅僅局限在一個高達模型製作的圈子裡面,外面的世界會有各種精彩。

圈爭閃退,閒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在很多高達製作的過程中,我們會應用到陰影噴塗的技法。這個技法有很多的變種,但基本的做法都是在零件的外圍進行顏色的噴塗,然後在零件的中央區域噴上主色以及高光色。這樣的一個效果可以在視覺上形成更好的立體感,之前的教程《 你的眼睛欺騙了你,立體感是怎麼來的? 》也就是在教大家如何做這樣的陰影。

但是,這樣做真的就是一個無敵的陰影了嗎?它有什麼缺點呢?很多的人往往並不會去說陰影噴塗的缺點:

首先這樣的噴塗效果其實會降低零件邊緣的對比度,讓一些邊緣的細節會有那麼一點模糊不清。

其次,對於細節更多的部分,由於在陰影的過渡帶中,也有削弱或不自然的狀態產生。

最後,對於C面的保留陰影噴塗的方法也很難做到銳利的C面和自然的陰影並存。

當然了這屬於事物的自然規律,魚往往是和熊掌難以兼得的。

那麼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這種技法還真有!製作出來的模型是這樣的:

在模型的平面上形成色彩的過渡和過渡截止,這樣如果做的適度的話你會發現模型的立體感比普通的陰影噴塗更強一些。而且對一些線條的效果並沒有陰影噴塗的削弱感。例如上圖78的盾牌。就是這種效果的一個最好體現了。

這個技法就是CM(Colour Modulation)噴塗。這個技法其實還是來自於早年間製作軍模的一個打底方法。

通常會按照形體的高光和陰影關係確定出高光面,然後利用遮蓋法進行CM噴塗的製作。

這個高光面的確定,如果有一些素描基礎的話,就很好理解了。還是幾何形體上的光影過渡。只不過CM噴塗的方法會更加突出稜角的感覺。

先看一個實際操作,理解一下CM技法:

模型形體在製作CM噴塗的時候需要確定一個主光源的位置,同時根據這個主要光源的位置規劃出模型上的陰影過渡方向。

這是一個特別考驗模型製作者對空間和光線理解的過程。

在確定了位置後先做出基礎的底色噴塗,由於大部分CM技法的底色和陰影色彩相同,因此也就是噴黑色或者深灰色。當然了具體模型的色彩搭配具體分析。

在噴完全部的陰影色後,就可以得到有一個暗部基準的模型噴漆效果。此時如果忽略掉現實的環境燈光照色,模型上的明暗度是基本一致的。

這時就需要按照對模型事先規劃好的明暗度過渡線路進行貼遮蓋帶的操作,遮蓋帶按照規劃的線路來貼。

遮蓋帶貼好後,噴比基本的陰影色稍微亮一點的顏色。由於遮蓋帶的阻擋,在稍微亮一點的顏色和基本的陰影底色之間就可以形成特別明確的分割線。這其實在應用到我們製作高達模型的過程中,是一個保持C面銳度的方式。

揭開膠帶後,我們可以發現膠帶遮蓋處的銳利過渡效果。

CM噴塗的實施方式其實就是噴色後遮蓋,繼續噴色,繼續遮蓋的循環,用遮蓋帶沿著規劃出來的路線一路噴下去。

最終也就可以得到一個過渡自然而且邊緣清晰的噴塗效果。

基礎的陰影色調和過渡色做好後,繼續再做遮蓋,噴更亮的顏色進行提亮。基本的原則就是向著預設的光源方向不斷的加大亮度,如果遇到了預設的分割界限,那麼利用貼紙進行遮蓋。

最終也就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有嚴格的陰影過渡分界線的塗裝效果。

當然了現在說的是以陰影色作為最基礎的噴塗次序的方式,在做亮為主題的模型的時候也可以以高光色為基礎噴塗。

由於這種方法麻煩的很,所以在高達模型製作中用的人並不是太多,這裡說一個iN特別喜歡的韓國作者JENIC。在他的作品中很多運用了CM噴塗的技法。

大多數情況下JENIC是以亮色噴塗作為「起手式」的。

例如這個獨角獸。不過高達模型由於面太多,太碎,應用起來CM噴塗的方法就相對比較麻煩了。

需要進行大量細緻的的遮蓋帶粘貼工作。

但是噴出來的效果則是簡單前置陰影噴塗所完全不能比擬的。

所以說,模型是最誠實的,你只要耗費時間在裡面,就能給你體現出和時間相對應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GiHE3MBd4Bm1__Yzvzi.html


【佳作】FREEDOM

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