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肉雞養殖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增重慢、料比高還需科學管理

2019-10-10     愛養殖的樂樂

817雜交肉雞是我國獨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種特殊肉雞,1988年8月17日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推出的。817肉雞養殖周期短、生產效率高、全過程投資較少、產出的利潤較高,且其肉質口感好,可用於扒雞、烤雞、熏雞等多種肉食品的製作,市場需求量大。

817肉雞的飼養優勢明現顯,因此在養殖業得到了迅速的推廣和發展,並形成了品種,飼養規模不斷壯大,如今817肉雞養殖已遍及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養殖前景廣闊。

雖然817肉雞養殖發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行情不穩定,其品種製品消費的局限性導致行情忽高忽低。加之疫病的危害,使得養殖戶的風險加大。

2、養殖戶盲目追求規模,飼養密度過大。造成疾病不斷,增重緩慢,料肉比升高。

3、商品代雞沒有飼養標準,沒有專門的飼料。養殖戶只是在盲目的飼養,使用的飼料往往是大肉雞料,不僅造成飼料的浪費,而且過高的營養造成雞隻負擔過重引發疾病。所以在817商品代肉雞上,最後出欄的料肉比參差不齊,差異較大。挑選一些用於減輕機體消化負擔,保肝護膽,促進脂肪代謝分解的添加劑也是不錯的選擇。


4、肌腺胃炎高發,影響出欄經濟效益。雖然不會像一些烈性傳染病那樣導致雞群大量死淘,但是發生腺肌胃炎會導致雞群無法正常地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時間長了會引起雞群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容易繼發感染其他細菌和病毒病;由於許多飼料無法正常吸收,雞群發育不均勻、大小不一,同時也造成料肉比偏高0.05-0.3,極大地影響出欄的經濟效益。

肉雞肌腺胃炎難治療、危害大,且造成免疫抑製造成養殖失敗,目前市場將此病作為重點對象,提前做好預防,在前期預防效果好於發生治療效果。

可以飲水添加膽汁酸,既可促進雛雞肝膽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發育,又可以促進肉雞對飼料中的脂肪的消化吸收從而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同時膽汁酸還可以促進肝臟清除黴菌毒素、重金屬離子等毒害物質從而修復肝膽損傷。

在817肉雞養殖後期,如果腸炎、過料嚴重,要注意在中期時就及時預防或治療球蟲病,或直接在料中長期添加益生菌、脫霉劑以及膽汁酸用以保護肝臟以防肝臟受到藥物和黴菌侵害,影響後期增重。

經過30多年的發展,817肉雞現已成為我國肉雞產業的三大主導類型之一,目前養殖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主要是由於管理而非技術原因造成的,我們要規範生產管理、做好疾病防控、科學合理用藥,把養殖風險降到最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GX8tm0BMH2_cNUgNPB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