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
在《鶴唳華亭》中,太子幾次提到「此情可待」這個詞。原本這是李商隱《錦瑟》中的句子:「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大意是那些美好的情義情事,都只能留在記憶中了,想起來也只能是惆悵萬分了,表達的是一種無奈的心情和狀態。
但是在太子這裡,他將「此情可待」改成了另外一種充滿希望的用意和狀態。
而這種改動和理解,也能看出了太子在這部劇中的角色是有鍥而不捨精神的,是一直在堅持,一直是充滿希望的。
也就是那種明明有點「弱」,但是不能服輸,因為他也有「哪怕力量不足也想保護的人」,所以他看似柔弱的性格後面,藏著倔強的堅定和堅強。
只是赤子之心一直在,無法太狠,所以只能先盡力自保,但顯然處境不妙,四面楚歌。
看起來,太子是不受父皇的待見的,又有其他王子皇子跟自己作對,對自己的太子之位虎視眈眈,威脅仿佛無處不在。
他身邊的人,要麼被傷害,要麼被連累,要麼被削弱,看起來有些孤立無援的樣子,看起來有些疲憊不堪的樣子。
但是壓迫多了,壓力大了,擠兌多了,再柔弱的人也是會反抗的。所以太子除了談戀愛,最重要的還要對付皇城裡的複雜爭鬥。
只是戀愛對他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很小就失去母愛,父親好像對他有些刻意疏離,所以他感受不到親情。
身邊也沒幾個可靠的人,唯一如父親般疼他的恩師也被迫要離他而去。所以對待選擇太子妃這件事情,他可能會更看重一些。
仿佛是那種缺愛的狀態,同時又有一顆赤子之心,不想讓自己的婚姻成為那種為達目的而娶的情況。所以他太子妃的對象,是選擇自己喜歡的人。
這種喜歡,大概在他和陸文昔第一次見面時就有了。兩個人的幾次見面,她都沒有露臉,但他心裡卻認定了,兩個人情投意合的表現也已經很明確了。
可惜的是,齊王一方從中作梗,想要搶陸文昔過去做側妃,而皇上的態度又不明確,或者說直接拒絕了太子的請求。
太子要繼續爭取,但這條路並不容易,所以他兩三次對陸文昔說「此情可待」。第一次說這句話的時候,意思是可以期待,他在給她希望,也是在給自己希望。
然而第一次失敗後,他知道這事情沒那麼容易,沒那麼簡單了。於是第二次又對陸文昔許諾「此情可待」,這次的意思是:你再等等我。
無奈中充滿哀傷,同時依舊不失希望。讓人覺得這看起來無望的感情,還是會有轉機。當然,作為觀眾,自然希望他們能如願在一起。
因為太子恩師也同意這門親事,因為看重這對男女的品行心性,知道他們在一起,定能相親相愛,互相扶持,成為彼此最重要的人,最親近的人。
而太子迫切需要一個那樣的人,雖然看上去,他更需要一些扶持他穩固位置或登上皇位的人。
但他更需要的是一個在身邊真心愛著他的愛人,真心陪伴他,信任他,給他力量,給他精神鼓舞,給他愛與關懷,給他溫暖陪伴……
這個伴侶比什麼角色都重要,因為他的心需要被溫暖,因為他自己原本是個有情有義心思細膩的人。
如果只是為了權謀,娶一個彼此可利用的人,那麼他此後的生活可能只有爭鬥,只能冷冰冰再也沒有溫度。
然而人活在世間,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還是底層的平民,都是需要愛和溫暖的。
但有時候兩個人要在一起,可能會不那麼順利,要經歷一些曲折複雜瑣碎甚至是艱難。
這樣的時候,如果有一方失去耐心,不想等待,或是懷疑對方的態度,懷疑對方的誠意,那麼「此情」就真的很容易成「追憶」。
唯有認定那個人,就堅定地相信對方,並滿懷期待和希望,等一等他,給他一點時間,最終兩個人才有可能在一起。
即使有人說過:一個人總讓你等,有可能是不夠愛你,但那也只是說有可能,因為你要看他讓你等的原因是什麼。
有些原因是一時不可解決的,或是一時半會兒是戰勝不了的,就如同太子面對的那些困難一般。
這樣的情形下,便只能相信他,堅定地等他,才有可能不辜負此情、不讓此情成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