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合肥還猛,這座西部小城太會搞錢了!

2023-11-17     華商韜略官方帳號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文 | 華商韜略 耳令

因五糧液和燃面而聞名的宜賓,正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風口上快速起飛。2022年,它產銷動力電池72GWh,占全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的24.4%。

而在2018年,這個今天的 「中國動力電池之都」還是個電池的空白之地。

【艱難的決定】

「造啥子汽車哦,一點基礎都沒有!」

2016年10月,宜賓市委為推進產業轉型發展,在第五次黨代會上確立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強勢推進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的「雙輪驅動」戰略。

消息一出,消極的聲音也從四面八方傳來,包括一些幹部,也都不相信宜賓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裡有什麼作為。

因為,它幾乎是要什麼就沒什麼。

論造車,它幾乎是零基礎,從傳統到新能源,都沒有;論利用新能源汽車重新洗牌汽車產業的機會搞新興產業,其中最受關注的電池產業,宜賓也是零,並且也沒有資源。四川倒是有不錯的鋰礦資源,但都聚集在川西高原地區,與之相距甚遠。

這樣的基礎去搞新能源汽車產業,怎麼看都像是「畫餅的」。

以至於宜賓市臨港新區投資促進局汽車產業局處長劉勇,幾年之後向媒體提及事件經過,依然感嘆:「2016年市政府選擇發展汽車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決定。」

這麼難,為什麼還要做?答案是,當時的宜賓也很難。

困難開始於2014年,當年,宜賓GDP增速降到了8.0%。

政府因此很著急。

2011年跨入「GDP千億俱樂部」後,宜賓GDP平均增速連續兩年都保持在12.6%,但兩年之後,卻這麼個掉法,而且看上去已是頹勢難逆。

此前多年,宜賓一直高度依賴「一黑一白」兩大產業,宜賓的工業總值超過60%都由其貢獻。其中的黑,指的是煤炭,宜賓素有「川南第一大煤田」之稱,煤炭產業一度占到宜賓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3%-15%。其中的白,指的是白酒,更準確來講是五糧液集團。

一個五糧液所創下的營收,一度占到宜賓市GDP比重的44%。

依靠著兩大產業護體,宜賓在四川的日子過得相當巴適。

但2013年開始,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五糧液當年營收下降近10%,煤炭業也進入產能「寒冬」,宜賓因此被抬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於是有了「雙輪驅動」戰略的出台,並將產業升級目標對準了熱門的新能源產業。

下定決心,說干就干。

首先是凝聚共識,上下齊心。為此,市委副書記鄧正權一次次不厭其煩地找幹部談心、談話, 「這種局面如不迅速扭轉,宜賓將錯失發展良機」。

與此同時,宜賓開始以占地100多平方公里的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支點推動戰略落地:首先明確了「產學研港城」深度融合發展的戰略思路,然後一邊大力發展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一邊開始大學城和科創城建設。

宜賓市委人才大學城局副局長 張海生:企業家關心的最核心問題是當地有些什麼高校,能提供什麼樣的人才支撐

填補人才缺口,是匹配新興產業的重要一步。為此,宜賓政府幾乎劃出了四分之一的臨港土地來建設大學城,這是整個三江新區內最優越的36平方公里,可以容納約50萬人。

伴隨著產業新城建設的陸續鋪開,宜賓造車也開始從夢想走入現實。

【波折與轉折】

2017年,宜賓市委書記劉中伯兩次奔赴安徽蕪湖。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他見到了滿頭白髮的尹同躍。

自2013年起,奇瑞的資產負債率一直維持在74%左右,為了推進遲遲未決的IPO,尹同躍決心捨棄部分銷量欠佳的品牌,與正在發展汽車產業的宜賓市一拍即合。結果半路殺出個「野蠻人」,寶能集團的出現和注資,致使奇瑞與宜賓的合作最終取消。

觀致未能進入宜賓,但另一個與其同出一脈的低端品牌——凱翼,卻因此被改寫了命運。

在寶能收購觀致25%股權後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宜賓國資委迅速出手,攜手五糧液集團出資24.94億元,收購了奇瑞旗下凱翼汽車51%的股權。

一時間,「五糧液造車」的消息甚囂塵上。但事實上,五糧液只是站了個台,其全資子公司普什集團僅持有凱翼0.5%股權,剩下50.5%的股權都由宜賓市汽車投資公司(宜賓市下屬國企)持有。

為拿下凱翼,當地領導班子可以說是「拼了」。由於當時宜賓到南京還沒有航班,他們常常需要先飛去上海,再趕500公里的路程至安徽蕪湖,凌晨四五點到達,休息兩三個小時後,第二天再去談判。

也正是因為這股拼勁,儘管當時已經有其他城市給奇瑞開出更優厚的條件,奇瑞最終還是被宜賓打動了。

但是宜賓為什麼要用全力拿下這款市場表現並不如人意的品牌?

單看現狀,或許覺得這24.94億元花得不值得。但宜賓看好的,是它的未來,以及可以通過它撬動的東西。

凱翼擁有燃油和新能源雙造車資質,光是這兩張「准生證」,就已足夠值錢。

比如威馬當年,單為兩張造車資質就花費近12億元,此後建造兩座工廠又投入上百億元。

而凱翼不僅擁有雙造車資質,還可連生產基地一併從蕪湖搬遷至宜賓。

凱翼汽車落戶宜賓,圖源宜賓發布

凱翼汽車的引入,讓宜賓成為四川省首個具備轎車、SUV、MPV車型,兼具燃油和新能源雙資質全品類的乘用車生產企業的城市。

可一個整車廠僅僅只是無本之木,想要進一步形成汽車產業,就必須圍繞產業鏈繼續做文章。於是,宜賓將目光投向了上游零部件集群。

這一年,以氯鹼化工為主業的宜賓地方國資企業——天原集團,以自有資金30870萬元向廣州鋰寶新材料有限公司增資擴股。

廣州鋰寶讓出49%股權後,又在宜賓投資設立了兩家全資子公司:宜賓鋰寶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宜賓光原鋰電材料有限公司。前者主要生產正極材料,後者生產正極材料前驅體。

有了凱翼汽車和這兩家企業,一個汽車產業鏈的雛形已經出現,而宜賓也順理成章地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核心三電(電池、電機、電控)上。

彼時,寧德時代已經開始了所向披靡的突破,寧德市GDP也由此迅速拉動。秉承著「要做就做最好」的原則,宜賓政府找到了寧德時代。

【爭分奪秒的663天】

2019年平安夜,對宜賓政府和招商團隊而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12月24日,一期占地973畝,投資60億的凱翼汽車宜賓智慧工廠竣工投產。同日,寧德時代投資的四川時代動力電池項目開工儀式也在臨港經開區舉辦。

將兩個重要的日子放在同一天,似有一層「展示階段性成果」的意味。

為了這一天,宜賓做出了諸多努力。

凱翼自西遷宜賓以來,項目得到了迅速推進,鄧正權甚至放話「進度趕不上來,就把我免了」。而為了讓寧德時代簽約落戶,宜賓招商團隊更是忙了整整663天。

宜賓市動力電池項目招商專班辦公室副主任周強,依然記得這期間的工作量,幾乎是普通公務員的3倍。

「有一次我老婆跟我吵架,她給我發的簡訊是:我給你統計過,你96%的時間都沒有按時回家。」

廢寢忘食地工作,是因為宜賓自知自身資源稟賦欠佳。當時與宜賓PK的對手,除了天齊鋰業總部所在的遂寧,甚至還包括省會成都。

為此,宜賓招商辦發明了一招「砸門招商」,指的是領導帶隊上門,找到人,找對人,抓緊一切機會推薦。這招也被周強稱之為「一絕」。

不過前幾次拜訪寧德時代時他們卻連門都沒有叩開,對方聽聞宜賓是西部城市便提不起興趣。

好在宜賓的地理優勢和水運優勢還是不錯的。宜賓處於成渝經濟圈中間位置,從地理位置上可以兼顧成渝兩個超大城市。

而在水運方面,從宜賓開始通過長江將貨物運抵上海,價格僅為陸路的六分之一。此外,宜賓還是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電價遠遠低於東部地區。

宜賓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陶學周后來回憶道:「當我們介紹宜賓是西電東輸基地,電價遠遠低於東部地區時,明顯感覺他們被打動了。」

但一個總投資上百億的項目,參考的維度還不止於此。如何進一步向寧德時代展示自身的營商環境、行政效率以及擴鏈成圈的能力?總不能等到凱翼汽車正式投產再向「寧王」秀羽毛。

強敵當前,時機稍縱即逝,於是宜賓提出搞一個「試用裝」,拿一個規模更小的項目做試金石。

寧德時代也欣然接受了這個想法。2018年11月,主營防塵服和防靜電手套的蘇州天華超凈和寧德時代在宜賓共同投資成立了宜賓市天宜鋰業科創有限公司,2020年就實現了投產。短短兩年,該公司就建成了2萬噸氫氧化鋰的產線。

從天原集團開始,其生產的燒鹼為天宜鋰業生產氫氧化鋰提供了原材料,天宜鋰業的氫氧化鋰又供宜賓鋰寶生產三元正極的原料,而無論是三元正極材料還是光源鋰電生產的前驅體,都是動力電池的核心材料。

有了這次珠玉在前的合作,也有了上游材料的基礎,「寧王」被打動了。2019年9月25日,寧德時代簽約落戶宜賓,註冊成立全資子公司四川時代,兩個月後便舉辦了開工儀式。

驚心動魄的663天告一段落,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宜賓從一個資質平庸的選手到最終拿下動力電池巨頭,天宜鋰業這個「試用裝」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連曾毓群在簽約時也表示,正是因為「此前的合作基礎,堅定了寧德時代繼續在四川投資的信心」。

【何以逆襲?】

今年6月,一場世界級峰會——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宜賓召開。來自全球的行業精英走進這座西部四線小城,宜賓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在大會上被授予「中國動力電池之都」的稱號。

宜賓全景,王鐵松 攝

從2019年四川時代落戶開始,吉利時代、長盈精密、蘇州天華超凈、廣州國光電器以及江蘇國泰等上市公司接踵而至,宜賓的動力電池生態也不斷擴容。

以三江新區為圓心,以臨港經開區為起點,宜賓已經構建起從上游基礎原材料到6大組件,再到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的動力電池綠色閉環全產業鏈生態圈。

宜賓大學城在短短几年間從兩所增加到12所,在校大學生也增加到8萬多名,成為四川省內,除成都外,高校聚集地最多的地方,為宜賓的產業新城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資源。

伴隨著產業整體規模也迅速壯大,這座曾經被VC/PE忽略的城市,也在不斷吸引創投的到來。截至今年4月,在宜賓市完成備案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達40支。

截至2023年10月,宜賓已圍繞動力電池產業累計引進總投資高達2700億元的121個項目,產業鏈涉及正負極材料、結構件、電解液、隔膜、電芯、廢舊回收等各領域,並已建成投產項目56個。

在這一系列項目的支持下,宜賓動力電池產業的規上工業總產值也從2020年的不足20億元,迅速飆升到2021年的160億,2022年的近900億,並有望在今年突破千億大關,達1200億元。

與此同時,宜賓還幾乎複製了動力電池產業的模式,在光伏產業突飛猛進。高景太陽能、高測股份、英發德耀、橫店東磁等企業均已落地生根,全球矽料龍頭通威股份前董事長、CEO謝毅也與宜賓合作創辦了和光同程光伏,其總投資150億元,可實現年產值約300億元。

11月3日,宜賓市舉行了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宜賓市委書記方存好在會上表示,宜賓已累計簽約落地光伏項目27個,總投資超1300億元,預計今年實現光伏產業產值350億元,並在明年突破1000億元,到2026年突破2000億大關,為宜賓再造一個千億產業集群。

圖源未來城市研究院

至2022年,宜賓GDP已從2016年的1609.6億元躥升至3427.8億元,實現翻倍。

很難想像,這是一個西部地級市的速度,但宜賓做到了。

其實回到2016年,誰也無法預料到未來會通往何處。

宜賓在此過程中做到了充分學習,招商團隊不斷去合肥、深圳和蘇州等城市學習考察,深深感受到了招商引資理念上的差異。

與晨道資本合資成立的35億規模基金公司,專門扶持動力電池產業鏈相關項目,正是向合肥學習的結果。

宜賓也做到了知己知彼。在追趕寧德時代的過程中,宜賓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商業研究。包括這家企業的前世今生、歷史沿革、市場競爭力、產業帶動性以及與當地產業的契合度。

但更重要的或許是,宜賓敢於及時跳出對舊模式、舊路徑的依賴。

《人民日報》曾經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立下過「判詞」:先得斷了舊念想。

宜賓不僅斷,還斷得恰到好處。回頭再看宜賓決定入場的2016年,恰是寧德時代崛起、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年。

而宜賓的逆襲,也給當下陷入寒冬的三至五線城市帶來了啟示。

小城市產業升級大多受制於區位、交通等條件的影響,但新的產業結構不可能憑空生出,轉型窗口期又稍縱即逝,在謀定一個方向以後,需要利用一切既有資源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正如資源稟賦談不上上乘的宜賓,其思考路徑從來不是「已有資源能創造什麼」,而是「為了達到目標,需要先創造哪些資源」。

有了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魄,最終必將迎來經濟提質增效的春天。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9ede55c636833b7b62f9eb24e28ed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