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和孟羽童之間,隔了一個王自如

2023-11-23     洞見

原標題:董宇輝和孟羽童之間,隔了一個王自如

董宇輝和孟羽童之間,隔了一個王自如

作者:洞見·時筠

當你不可替代,整個世界都對你好了。

01

董宇輝又刷屏了。

在剛剛過去的新東方30周年年會上,董宇輝的待遇被稱為「教科書級的人情世故」。

雖然他說自己不是新東方的高管,但在結尾大合唱時,被拉到了高管第一排。

集團高層自拍,他是唯一被拉過來的「員工」:

吃飯時,被安排坐到了俞敏洪身邊。

新東方CEO周成剛隔著一人給他倒酒。

種種名利場上的細節足以看出,即使沒有高管的名號,他在新東方的地位也不容小覷。

而更讓人驚嘆的還是他在年會上的一段感恩發言。

面對厚待,他謙遜地感謝了一路走來新東方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我原本平凡得不值一提,是你們的愛為我鍍了金身。」

「所以我才從一個出生平凡的人,到今年可以落落大方、放鬆自信地唱歌給你聽。」

這一番感謝詞,自謙但又不獻媚。

他的待遇和發言,讓我想起了兩個人。

一個是曾經被董明珠譽為 「接班人」的孟羽童。

一個是前幾天因為一段「人情世故」發言而翻車的王自如。

當你真正讀懂了董宇輝和他們的區別,或許才能明白董宇輝的職場智慧。

02

最近,董明珠首次在採訪中提到了孟羽童。

「人在格力去外面做廣告是不合規的。」

時隔半年,第一次實錘了孟羽童離職的真相。

2021年因為一檔綜藝,孟羽童成為了董明珠的秘書。

後來董明珠多次官宣:「要將孟羽童培養成第二個董明珠。」

因為有她的背書,孟羽童一夜爆火,粉絲數飆升。

但是吸粉兩年後,孟羽童選擇離職。

對外,她稱是準備讀研,但也有媒體報道她是因為經常曠工接私活而被開除。

確實,孟羽童在格力時,一條視頻報價達到20W,粗略測算,她的廣告收入或達400萬。

當網紅太賺錢了。

和400萬相比,格力給出的實習工資確實算不了什麼。

金錢利益面前,雙方的理念背道而馳,所以分開似乎也成了定局。

或許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這條「捷徑」。

但她似乎忽略了,這一切是怎麼得來的。

其實完全可以說:沒有董明珠,就沒有孟羽童的今天。

如今離開了格力,孟羽童從董秘變成了網紅,靠著拍視頻接廣告賺錢。

她曾在離職後,在社交軟體上寫著:靠人不如靠自己。

但如今她的個人簡介里,還是帶著「前500強總裁秘書」的標籤。

離開格力後,她更是毀譽參半。

從廣告數據來看,她的網紅事業維持原狀都很難。

從口碑上來說,她被很多人打上「背叛」的標籤。

從長遠發展來看,她也永遠失去了一個強大的人脈。

短時間或許還有網紅效應,但網絡更新換代如此迅速,未來還真不好說。

我理解她的選擇,只是覺得有點可惜。

有段時間,孟羽童曾被稱為「格力董宇輝」。

但事後回想,和孟羽童相比,董宇輝或許才是最清醒的那一個。

當初他爆紅後,也有傳言他將離職單幹,新東方的股票還曾因此暴跌。

但他很快出來闢謠:沒有離職,對現在很滿意。

當初也有人為他打抱不平,可看了如今董宇輝的待遇,或許才明白他有多聰明。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在直播時堅持大部分時間暢談人生理想,是因為東方甄選給予他足夠大的自由。

自己能分分鐘賣斷貨而不翻車,是因為背後有著完整且高質量的團隊為他提供優質的產品渠道。

人人都說他成就了東方甄選。

可其實是平台和他,相互成就。

這是個淺顯的道理,卻讓很多人選擇性忽略了。

這幾年,我見過許多錯把平台當本事的人最終翻車。

也見過太多隻看到短期利益的人,被榨乾價值後拋棄。

有太多人,把平台的助力、團隊的努力,都當成了自己的本事;把人脈帶來的光環,當成自己的能力。

頭上的光環越多,越對自己有著迷之自信。

短期的收益越高,越是不再甘心受制於人。

可脫離平台之後很快發現:離開了平台,就是在走下坡路。

那時才意識到:

一個優質的平台,會給予一個人強大的助力。

一個強大的導師,可以讓一個人少走太多彎路。

很多時候不是平台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平台。

03

與孟羽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格力的另一位員工——王自如。

這幾天關於他的一段視頻火了。

他在採訪里對董明珠大表忠心說:「我從沒有看過在格力的工資條。」

「如果職業生涯可以跟在一個頂級的企業家身邊,哪怕每天什麼事都不幹,就看她怎麼開會,聽她每天講什麼、做什麼,我都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這段話,被網友稱為教科書級的。

很多人說王自如「掌握了職場上升通道」,要打工人逐幀學習。

我倒覺得,真正「清醒」的可能不是王自如,而是董宇輝。

現在有個很怪的風氣。

進入職場,揣測領導喜好,運營人際關係耗費我們大量的時間精力。

似乎討好了他們,掌握了「職場潛規則」,就能保一生榮華富貴。

但看得越多越發現: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還是你的能力。

這點董宇輝早就看清。

所以他除了直播,其他的時間,大多躲在家裡看書。

他坦誠自己不合群,朋友太少,因為他總會在一些拓展人脈的飯局中提前離場,因為話不投機半句多。

他也經常在直播時和俞敏洪等高管打趣開玩笑,但往往張弛有度、不卑不亢。

與王自如相比,他和俞敏洪的關係少了點單方面的吹捧,更像亦師亦友,互相尊重,互相感恩。

在很多人眼裡,董宇輝或許比不上一些人精通「人情世故」。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成為了一個集團的中流砥柱。

就連CEO孫東旭都說過一句:「我走他也不能走。」

這句話,或許就是對董宇輝價值最大的肯定。

你看,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如此現實。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你的價值決定了你的位置,你的實力決定了他人對你的態度。

再好的平台、再高的起點、再多的人脈,倘若沒有硬實力,那都是泡沫,一戳就破。

所以,比起混圈子,攢人脈,更重要的是要做一個始終有「利用價值」的人。

當你不可替代時,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對你好了。

無需獻媚,資源和善意都會向你湧來;無需伸手,貴人都會爭搶著相助。

這個社會的競爭規則,終究是以能力論高下。

04

最近幾年生活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了。

隨時都可能丟掉的工作,隨時都可能遭遇的黑天鵝事件,所有的計劃都可能遭遇意外。

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穩定」。

正因此,我才呼籲大家,要更理性地看待自己,更嚴謹地做出決定。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必須要認清的現實是:好的平台和人脈,就是你人生的捷徑。

真正聰明的人,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並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以為是。

而在這之後,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我想跟你分享董宇輝的一段話:

「財富都會消亡,但頭腦里的內涵,永遠不會背叛你。無論在什麼時候,充實自我,永不止學,才是人生正道。」

在不確定的環境里,唯一不會錯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對未來迷茫時,先鍛造自己。

善待單位,珍惜平台,自我革新,腳踏實地。

那些厚積薄發的沉澱不會騙你。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9139e08b3207f4bb4b7dc50ba4ec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