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陳海儀:建議安寧療護納入醫療報銷體系,社區醫院建立「安寧療護中心」

2022-03-05     廣州日報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陳海儀:建議安寧療護納入醫療報銷體系,社區醫院建立「安寧療護中心」

如何讓重病患者有尊嚴、平靜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安寧療護」,近年來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和養老服務。2017年起,國家衛健委也啟動兩批全國安寧療護試點。

但目前,安寧療護的法律性質界定、啟用標準、配套機制等問題仍制約著這個讓「臨終者善終」的行業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陳海儀計劃提出《關於優化安寧療護制度,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緩和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議》,建議推進安寧療護專項立法,明確安寧療護服務規範,加快推進安寧療護服務納入醫療報銷體系。同時,通過繼續教育領域的崗位訓練和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為安寧療護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現狀:怎麼用?何時開始安寧療護,標準不統一

建議:完善安寧療護機構患者收治標準

並不是所有患者都應該進入安寧療護診療階段,但目前,安寧療護服務尚未標準化、系統化,是安寧療護事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安寧療護尚無專門性立法,不同部門出台的政策之間缺乏協同性。」 陳海儀認為,「雖然《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明確醫療機構應向公眾提供安寧療護、臨終關懷服務,但並無文件明確安寧療護服務的性質定位,醫生在實務操作中顧慮重重。」同時,由於缺乏系統規劃和建設,社會資源未能有效整合,患者收治標準、治療服務銜接、藥物配備監管問關鍵問題都沒有統一標準。

《2020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設有臨終關懷(安寧療護)科的醫院僅510個,難以滿足居民對於安寧療護服務的需求。

針對這種情況,陳海儀建議,推進安寧療護專項立法,完善安寧療護機構患者收治標準。

在什麼情況下,患者可以開始安寧療護,一直是安寧療護服務面臨的難題。陳海儀認為應該健全對於疾病末期病人生存期的評價體系。「有2名或以上的醫生共同出具患者無法治癒或因其他原因需進入安寧療護環節的診斷書,方可對患者提供安寧療護服務。」陳海儀還建議,制定全國統一知情同意書版式,確保安寧療護提供方行為和技術合法合規。

問題:用不起,安寧療護服務仍不能報銷

建議:推進安寧療護服務納入醫療報銷體系

配套機制不完善,讓安寧療護事業發展動力不足,而安寧療護費用支付方式不合理,就是讓不少患者「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

陳海儀介紹,安寧療護病房以護理服務為主,護理服務費用成為安寧療護機構主要收入來源,除少數試點地區外,安寧療護服務項目未被列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加之我國商業保險和公益事業在安寧療護上發展較為滯後,安寧療護大部分費用均需病人及其家屬自行負擔。」

這就造成了安寧療護服務收費標準難以設立:若安寧療護收費定價過低,將導致醫療機構收支不平衡,定價過高則超過大部分病人及家屬的承受能力,醫院處於兩難境地,缺乏設置安寧療護病房的積極性。

針對這種現狀,陳海儀建議,應加快推進安寧療護服務納入醫療報銷體系,加大家庭醫生個性化特色服務保障力度,構建以社區醫院為基礎的安寧療護體系,並探索安寧療護服務同長期護理保險的契合點,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推出安寧療護險種,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

要讓安寧療護「飛入尋常百姓家」,陳海儀還建議構建以社區醫院為主的安寧療護架構,與大醫院以治癒為目的理念區分開來,在社區醫院推廣建立專門的「安寧療護中心」,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居家也能享受安寧療護帶來的好處。

問題:缺人才,安寧療護專業人才缺口大

建議:配套職業發展規劃與激勵機制,壯大安寧療護隊伍

安寧療護團隊,對於護理人員和專業志願者要求很高。而現階段,從事安寧療護的護士多從「通用型」護士轉型而來,在日常生活料理、完成常規醫囑之外,對於患者的整體管理、積極溝通及臨床決策、多學科協調存在困難。

除此之外,公眾對安寧療護服務人員亦缺乏理解,服務人員工作壓力大,工資待遇低,職業上升空間有限,流動性大,也制約了優秀人才加入安寧療護的隊伍。

如何解決安寧護理專業人員缺口,陳海儀建議,應該配套職業發展規劃與激勵機制,吸引高質量從業者投入安寧療護隊伍中。

例如,通過繼續教育領域的崗位訓練和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增設相關學科,推進相關知識普及,為安寧療護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加強全科醫生、家庭醫生的安寧療護教育培訓,明確全科醫生執業範圍和責任劃分。

相關機構也應該探索醫療機構與醫學高校打通安寧療護實習通道,輸送更多專業人才。並組建跨學科的專業化安寧療護團隊,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建立人員等級梯度,明確職責分工化。

問題:不被認可,安寧療護行業存在感低

建議:增強安寧療護行業的社會認可度

安寧療護在中國是臨終關懷、舒緩醫療、姑息治療等的統稱。「儘管我國公眾已逐漸開始理性思考關於「死亡」的問題,但對於我國現有醫療制度和自身權益保障途徑並不了解,支持各醫療機構成立的安寧療護科則更是缺乏基礎。」陳海儀介紹。

為了提高安寧療護社會關注度,陳海儀建議,通過網絡、媒體、社區講座等途徑加強宣傳教育,以宣傳片、公益廣告、小劇場等形式展現現有安寧療護制度的發展現狀,提高人民群眾對安寧療護的了解程度,讓終末期患者享有知情權與自主安排生命末期生活方式的權利。

在醫務人員隊伍中樹立明確的價值導向和生命倫理意識,堅定醫務人員在提供安寧療護服務中的服務意識。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鄭洪達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映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8e72009a58c9d444081a11744cea8fb.html








字畫兩會|路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