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來了!
各大網購平台正如火如荼地
開展打折、優惠券、滿減等促銷活動
與此同時
電信網絡詐騙分子趁機打起 「歪主意」
他們混淆視聽、誘導欺騙
小編在此提醒大家
在買買買的同時
不要掉進騙子的陷阱
套路一
「網購賠償」詐騙
「雙11」期間,王女士網購了120元的零食。次日,王女士接到電話,對方自稱賣家,告知其因為「雙11」期間銷量火爆,無法按照平台規定時間發貨。為此,商家願意給王女士一定數量的補償,希望王女士不要向平台投訴。
王女士信以為真,添加了「客服人員」的微信,按指引點擊了對方發來的「賠款連結」,填寫了個人信息和手機驗證碼用來「驗證買家身份」。在王女士等待「補償」到帳時,卻收到了銀行帳戶被轉走13萬元的信息。
案例剖析
「雙11」期間,網際網路平台銷量火爆,快遞公司業務繁忙。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這一時機,首先通過非法渠道獲取他人購物信息,隨後冒充客服,以缺貨補償、延遲發貨補償、商品損壞丟失等理由為藉口,誘導受害人添加非官方聯繫方式。隨後發來偽裝好的網址連結或二維碼,讓受害人填寫個人信息並提供驗證碼,從而實現詐騙。
套路二
「掃碼領福利」詐騙
「雙11」購物節期間,林女士收到一個陌生快遞,拆開後發現是一個玻璃杯,附著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感謝您對我們店鋪的支持,店鋪回饋客戶,掃碼領更多回饋」。
由於林女士最近確實購買了許多商品,便沒有多想,掃碼填寫了個人信息和二維碼,成為了「店鋪VIP會員」。
在林女士研究更多「福利」如何領取時,騙子已經通過林女士提供的個人信息盜走了其銀行卡里的存款。
案例剖析
「雙11」期間,不法分子會大量散播低價值的快遞產品,配上帶有二維碼的「禮品卡」、「提貨卡」或直接通過簡訊群發連結。部分消費者疏於防範,為獲得返利掃碼填寫個人信息,成為不法分子的「獵物」。
套路三
「私下交易」詐騙
「雙11」期間,李先生在網購時發現一家店鋪有自己心儀的衣服,且宣傳海報上有小字標註「聯繫客服獲得最低價格」。
李先生主動聯繫後,「客服人員」提供了一個非常低的價格,同時告知他需要脫離當前平台,用佣金更低的平台進行交易。
李先生為了能拿到「最低價」,點擊了客服人員發來的連結,進入了不法分子預先架設好的虛假購物網站,最終被騙取幾千元。
案例剖析
不法分子在正規購物平台、二手交易網站冒充正規店鋪,散播最低價、渠道價等虛假銷售信息。並以「規避佣金」「快捷交易」「避免平台處罰」等理由誘導受害者通過第三方平台進行私下交易,進而完成詐騙。
套路四
「核實信息」詐騙
趙先生在網上購買了一批心儀的產品,不久便接到了自稱快遞小哥的電話,通知他產品已經發貨,但是因為天氣原因面單損壞,沒有他的具體地址,同時通過簡訊發給趙先生一個連結,讓他通過連結重新輸入一下自己的信息。
趙先生沒有多想,點開連結輸入了個人信息,最終造成了財產損失。
案例剖析
購物節期間,消費者購物量大,且採購的商品來自不同平台,使用的快遞也各不相同。不法分子利用這一特點,以個人信息不清、不全為理由,竊取個人信息,進而實施詐騙。
套路五
「中獎刷單」詐騙
周女士在網購後,收到了陌生人發來的私信。對方自稱是店鋪客服,通知周女士被抽為幸運客戶,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返現,並要求周女士添加其微信。
周女士將信將疑,但在利益誘惑下還是嘗試性加了「客服」的微信,沒想到立刻得到了一個紅包。次日,該客服再次聯繫她,邀請她進群參加「店鋪」的其他活動。
周女士這次沒有多想,進群後群內為周女士提供了「返現任務」,不明真相的周女士按照客服提示一步步操作,落入刷單詐騙的陷阱。
案例剖析
刷單詐騙是較為常見的詐騙形式,不法分子利用購物節期間各大官方平台做活動、發紅包為掩護,冒充店鋪客服向消費者群發信息,通過小額返利騙取受害人信任,一步步帶領受害人脫離官方渠道,在其搭建的虛假購物網站充值,從而實施詐騙。
反詐提醒
01
遇到自稱店鋪客服、快遞小哥,與您索要個人信息的,一定要認真甄別,多渠道確認,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溝通。
02
手機驗證碼、安全令牌等信息可以直接關聯到銀行帳戶,絕不能隨意在網絡上填寫。
03
不論是補償退款還是紅包福利,都可以通過官方平台進行,切勿脫離官方,私下操作。
04
遇到不明快遞謹慎辨別,不是自己買的不亂收。
05
不明二維碼不亂掃,陌生連結不亂點,切勿貪圖小便宜。如不慎點開,應及時修改網銀、支付寶等重要帳戶的密碼。
06
刷單返利都是詐騙!
永遠不要高估自己的防詐能力
也不要低估了騙子的詐騙伎倆
做到不輕信、不轉帳、不匯款
希望大家在「雙11」愉快購物的同時
也能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信息來源:工信微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