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誘人的副業,是被一群沒「班味兒」的大學生搞出來的

2023-12-25     VISTA看天下

原標題:今年最誘人的副業,是被一群沒「班味兒」的大學生搞出來的

最近我刷到最讓人「肅然起敬」的打工人,不是辦公室里那些每天嚷嚷幾十遍「不想乾了」的白領。

而是在零下十幾度的低溫中,靠幫遊客做陪拍賺錢的東北大學生。

放著好好的休息日不用,非要大包小包從學校坐公交車到市中心,然後在嚴寒里站上一兩個小時。

但相比於打工人動輒沖天的怨氣,陪拍大學生們的精神狀態不只是穩定,甚至可以說是情緒高漲。

根據一位剛剛在哈爾濱約過大學生陪拍的網友分享,小妹妹不僅全程技術在線,還給她帶了薑茶。

被問到「這麼冷的天不覺得辛苦嗎」,她表示自己本身就很喜歡跟陌生人交流,還能順便練練攝影技術。

跟年紀相仿的「顧客」們聊天,分享了最近刷到的爛劇,彼此吐槽生活中的難題,「比起打工更像是在玩兒」。

不禁讓打工人甘拜下風:「誰能想到如今最愛工作的,居然是干副業的大學生。」

01

腦子這麼活,

這錢就該讓大學生賺

很多人也是直到今年才發現,如今在賺錢這件事兒上最有創意的,居然是大學生。

當80後、90後對「兼職」「副業」的想像還停留在蘇明玉上街發傳單、楚雨蕁幫媽媽賣奶茶的層面時,新一代年輕人已經開始偷偷劍走偏鋒。

之前網上流傳過一句話:你看大學生在哪裡擺攤,就知道最近年輕人最流行什麼。

每一個擠滿人群和流量的地方,都是他們的「副業孵化戰場」。

今年3月份的時候,「賣崽青蛙」在短視頻平台上爆火。

多少大學生立刻在二手平台下單青蛙服,到學校周邊的公園和廣場擺攤賣氣球,還附送獻唱服務。

後來明星演唱會一個接一個,粉絲們都在感慨被高價票掏空了錢包。

只有第一批跑到場外擺攤賣周邊、貼紋身貼、編辮子的大學生,賺了個盆滿缽滿。

如果你問一個中年人,毫無社會經驗的年輕人想要搞副業賺錢,他大概會建議你優先選擇曾被反覆驗證過的常規項目。

但大學生們本人be like:「端盤子做家教多沒意思啊,要做就做點有創意的。」

今年火到公眾眼前的很多「離譜副業」,最初都源於大學生一雙慧眼——

發現了那些現實中確實存在的、卻從來沒被重視過的需求,並把它們變成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副業機會。

比如開頭所說的「付費閨蜜」,最早是一個博主在社交平台上找了個幫忙化妝、拍日常照的小姐姐。結果發上網之後網友高呼請速速普及這個職業。

畢竟大家在日常中難免會有「獨自旅行沒人幫忙拍照」「到陌生城市想要個當地人帶著玩」的情況。

@梁芷榕

需要那麼幾個小時的陪伴,但又不願為此付出太多額外的社交能量。

一個審美好、性格開朗、嘴甜又好溝通「付費半日閨蜜」,提供的情緒價值就剛剛好。

而另一個在大學生群體中很火的新型兼職,是上門喂貓。

在大城市獨居的養寵人,總會因為出差、回老家等客觀原因,需要讓寵物獨自在家幾天。

於是很多假期留校的大學生會上門幫忙補貓糧、鏟屎。

收點小錢,解決大問題,甚至有人還獲得了一批「穩定客戶」。

跟「付費閨蜜」類似,大學生們不僅提供貼心服務,還會提供情緒價值。

比如除了常規的加糧加水、更換貓砂外,還提供陪寵物玩幾十分鐘,以及拍照拍視頻的服務。

一位大二女生說自己每次都會給貓拍上十幾張照片和視頻,因為知道貓主人一定很想念自己的寵物。

「就因為我拍的特別可愛,那個姐姐已經找過我5、6次了。」

有時候,年輕人的副業腦洞也會往一些更加離奇的方向飛奔。

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有人賣「愛因斯坦的腦子」,還以為遇到了什麼奇特的騙局。

看評價才知道當代大學生一會卷期末一會卷考研,實在太需要一個聰明的腦子——哪怕只是在玩梗的語氣中存在。

「買完感覺刷題速度都變快了」,可以說是效果最強的安慰劑。

還是年輕人本人最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有人在上網賣「清早叫醒服務」,用或溫柔、或暴躁的語氣,專門激勵起不來床的早八人;

「罵醒戀愛腦服務」,可以送給深陷情網的自己,也可以送給跟渣男分手十幾次都分不幹凈的閨蜜。

還能說什麼呢?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只要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大學生們的離譜副業點子。

02

費盡心思干副業,

不只圖錢

在外人看來,大學生往往是折騰半天、也沒賺到什麼大錢。

但對於他們自己來說,賺錢從來不是衡量一項副業值得與否的唯一指標更重要的是乾得開心。

之前抗日電影《大突圍》到大學裡去招群演,早上6點多就要出發去劇組,在泥地里摸爬滾打一整天,到手80塊。

錢不算多,誰知大學生們紛紛積極報名,手慢了都搶不上名額。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換上戲服後什麼都不用思考,只需要聽著現場調度左跑右跑。

圖的就是「這情緒療養院」般的效果,內卷、保研焦慮、找工作壓力,都暫時成了可以拋在腦後的事物。

而很多兼職上門喂貓、遛狗的大學生也說,如果完全按照付出的時間精力來衡量,三四十塊其實根本不值得休息時間大老遠跑一趟,還得跟寵物主人做繁瑣溝通。

願意把它當作一個長期副業來做的,大多是本身就喜歡寵物,但自己又沒有條件養的人。

@飛飛真頭大

換句話說,如今能讓大學生一直堅持下去、甚至變成群體間穩定流行的副業,多少都得滿足點情緒價值。

西安一個大二女生今年以來已經接了數十場陪拍,對她來說,每次背著相機和化妝設備出門,都像是在開一個小小的「社交盲盒」。

她希望藉此練習一下攝影能力和與人溝通的技巧,同時也熱愛這種跟陌生人接觸、交流的感受。

後來也真的跟幾個來自其他城市的同齡人交上了朋友。

熱愛二次元的大學生小五,參加過幾次跟同好們拼團做徽章、卡片周邊的活動,後來因為認識幾個風格很喜歡的畫師,乾脆自己做起了「團長」。

要找畫師畫圖、聯繫工廠製作,統計訂單、打包、追進度,辛辛苦苦一個團拼下來其實也賺不了多少錢。

支持她一直做下去的,不止是最終能做出喜歡的周邊,更是能跟有相同愛好的人分享感受、交流討論;

以及擁有「親手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這本身就已經是種「精神按摩」。

「大學生副業」,曾經代表著年輕人自力更生的開始,以及為進入成人世界提前做的準備;

但如今它反倒更像按部就班的生活中,一點變數、一絲溫暖的調劑。

起源於某個愛好、某種衝動,又因為年輕人擁有靈活的腦子和驚人的行動力,讓他們獲得了更加深遠的回饋。

比如大三學生敦傑,自稱自己一直痴迷於「在各種虛擬遊戲世界裡造房子」。

在最近爆火的新遊戲《元夢之星》里發現了自制地圖功能後,他便花了整整2天時間,製作了一個以太空飛船為主題的闖關圖。

本來只想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來參觀感受一下,沒想到幾天之後發現自己的帳戶里突然多了一筆收益,才發現地圖在發布後已經吸引了不少玩家。

「我宣布,這就是我未來至少一整年的主要副業了。」

03

精神和物質的滿足,

一個都別落下

年輕人有本事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副業生意,也對副業本身有著更高的要求。

不僅能喂飽肚子,還能撫慰腦子——而從敦傑的經歷來看,《元夢之星》的地圖創作,似乎就是這樣的一種選擇。

很多玩家最初開始嘗試在《元夢之星》的UGC生態「星世界」里創作地圖,其實是只是單純出於好奇,或者是想讓身邊朋友也能玩自己做的地圖。

比如澳門科技大學的鄧一,有群一直在一起玩遊戲的朋友,最近她們也開始玩《元夢之星》。

鄧一偷偷做了一個名為《白色聖誕節》的地圖。在製作過程中,她經常會旁敲側擊地問朋友們喜歡玩什麼東西,以及一些操作體驗上的細節。

朋友們喜歡熱鬧的氛圍,她就設計了扔盒子玩法:玩家去踩禮物盒時,會出現一堆可互動的場景玩具作為獎勵。

但她還一直沒有告訴朋友自己在做這個地圖,「我非常期待她們發現,玩的地圖是我做的那一刻。」

在絕大多數遊戲里,自制地圖、設計關卡,都是只屬於高手大神們的狂歡。

然而很多好奇點進「星世界」的普通玩家發現,在這裡搭建地圖更像在「拼樂高」。

官方有可以直接拿來「打底」的模板,沒有經驗的小白完全可以就在模板的基礎上微調,並加入自己喜歡的道具機關。

模板內有詳細的搭建思路指導,還可以使用其他玩家已經搭建好、上傳分享到社區里的模組。

這幾天已經有一些沒有經驗的玩家,曬出了自己「做的第一張地圖」。

雖然關卡都不算長,但已經能夠看到比較成型的樣子。

每個普通玩家都能在地圖創作中,獲得最純粹的快樂。

同時,星世界的地圖創作具有極高的自由度——大到整個地圖的玩法、風格,小到一個柵欄的旋轉角度,都可以由地圖創作者自由設定。只要玩家願意,完全可以從0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作品。

如今在《元夢之星》的UGC生態中,可以看到很多年輕人用來表達自我的地圖。

比如山水畫為靈感的古風地圖《秋鏡》,以湖和山為背景,用宮燈、摺扇等造型構成關卡的機關。

將商周青銅器作為主要元素,傳遞文保理念的地圖《文物修復師》。不僅場景設計細節滿滿,裡面還穿插著對青銅器歷史的介紹,體現了地圖作者深厚的歷史功底。

地圖《馬格努斯效應》以太空飛行器為靈感,設計了外太空失重效果,已經被很多玩家譽為「必玩地圖」之一。

@糰子(元夢之星)

不少人還會把自己喜歡的二次元人物,融入到地圖創作製作中去,讓很多同好看到一眼狂喜。

而在表達自我、結交同好的精神滿足外,年輕人還在《元夢之星》獲得了物質滿足。

很多人之所以會把在《元夢之星》創作地圖稱之為一項副業而非愛好,就是因為官方首期專項投入14億,其中10億「造夢計劃」用於激勵地圖創作者。如今,首賽季4330萬激勵計劃已經上線。

只要簽約成為官方的地圖創作者,就有「基礎工資」。創意越好,收入越多。

而在「基礎工資」之外,官方還會每月推出面向全體玩家的造夢計劃賽季激勵,第一期主題為「桃源悠夢」。

從12月到明年1月,額外還有以「王者」為主題王者星創作挑戰賽,以及「星騎士」的地圖搭建賽。

這些激勵賽會從玩法、創意、主題、美術風格等多個層面評選衡量,哪怕是地圖小白也有機會獲得好名次。

根據不同活動的標準,入選的500名創作者(不同活動的入選人數不同)可以獲得百元級別的獎金。

在年度賽事方面,《元夢之星》每年會舉辦「千萬offer」終極大獎賽,由在各個月度激勵賽事中產生的冠軍創作者參加。

最終角逐出1名年度創作冠軍,簽約1000萬offer,以及10名「年度影響力作者」,簽約100萬offer。

對於完全沒有地圖創作基礎的玩家,《元夢之星》還推出了創作者培養激勵活動,讓玩家加入社群獲得針對性輔導,並完成一系列課程任務。

還有官方流量扶持,讓創作者有機會成為主播、潮人。

而除了來自遊戲官方的激勵外,最近還有另外一種跟《元夢之星》有關的副業,那就是幫其他玩家裝飾遊戲里用於展示創意的個人空間,「星家園」。

已經有不少網友曬出了自己風格各異的星家園裝飾作品,並接到了「大神求幫忙代建」的邀請。

在《元夢之星》獲得他第一筆地圖創作收益的敦傑,已經在製作他的第二張地圖了。

如果一切順利,他還希望再做第三張、第四張……也在試圖創作自己的星家園作品。

不止是他這樣的高校學生,或許未來,慧心巧思的寶媽、天馬行空的斜杆青年等等,都會在《元夢之星》里,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新副業之道。

還沒看夠?點擊視頻,看這個不卑不亢的東北男孩,沒錢買羽絨服,卻憑坦然與樂觀感動百萬觀眾。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7cdfcf5353a6e627b4c8dd1e8f56e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