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家長該如何發揮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驗,幫學生一起制定計劃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計劃基本要點
1
第一、要儘可能與課堂學習內容相結合。
2
第二、課外學習活動的內容和時間要適當,不要影響正常的課堂學習,要注意勞逸結合。
3
第三、在課外學習活動中,要盡力做到學練結合,手腦並用,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
4
第四、要爭取老師的指導提高課外學習活動的效果。
在運用上述學習方法的時候,應注意下面幾點:
第一、要扎紮實實地按每個學習環節的要求去進行學習實踐。
第二、開始運用時,不要要求過高、過急對學生來說,有計劃
計劃的好處
學習要比無計劃學習好得多,其好處是:
(1)學習的目標明確,實現目標也有保證。學習計劃就是規定在什麼時候採取什麼方法步驟達到什麼學習目標。短時間內達到一個小目標,長時間達到一個大目標。在長短計劃指導下,使學習一步步地由小目標走向大目標。
(2)恰當安排各項學習任務,使學習有秩序地進行,有了計劃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管理好。到一定時候對照計劃檢查總結一下自己的學習,看看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優點發揚,缺點克服,使學習不斷進步。
(3)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大有幫助。良好習慣養成以後,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學習。有了計劃,也有利於鍛鍊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無論碰到什麼困難挫折也要堅持完成計劃,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
(4)提高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使自己成為能夠有條理地安排學習,生活、工作的人。這種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學生都應該學習和具備,這對一生都有好處。
由於學習計劃有必要又大有好處,所以有計劃地學習成為優秀生的共同特點。學習好和學習不好的差別當中有一條就是有沒有學習計劃。這一點越是高年級越明顯。
制定計劃遵循SMART原則
Specific(具體)
怎樣的計劃才算是具體可執行的計劃?如果家長寫一句,「遵照以上計劃好好學習就……」,這種話就不具體。我們可以利用數據來具體化。
比如:每天按照老師的要求寫好作業,爭取正確率達到95%以上,並且每天整理錯題,把知識點、錯題的原因及解法講給家長。
Measurable(可測量)
將計劃細緻到可測量程度,孩子執行的時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家長監督和反饋也能更有效。
比如:每天看某書半小時,因喝水上廁所只可耽誤5分鐘,不計入總時長,看完之後要跟家長彙報讀的大概內容和自己的感受。
Attainable(可達到)
制定的計劃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適當拔高,拔苗助長型和妄自菲薄型都會影響孩子的積極性。
比如:還是每天看課外書半小時,孩子如果平時寫作業最多只能坐住半小時,你就規定看35-40分鐘的書,循序漸進。
Relevant(相關)
增加孩子和計劃的關聯性,向孩子強調計劃本身和完成的過程。
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 制定過程能讓孩子充分考慮自己的情況,加強親子交流和溝通。這個過程也能幫孩子在開學前認識自己和對總任務量有清晰的認識。
由於是孩子自己制定的,就算是一個保證,完成起來就會更加的努力,在完成階段性任務的時候容易獲得充實感和成就感。
Time-bound(有時限)
計劃要有一定的時間限制。
比如限制為本學期的計劃或這個月的計劃,或者是以單元測試、月考等考試為節點,都可以。
重點規劃自由時間
在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後,剩餘的是孩子可支配的自由學習時間。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非常會利用自由學習時間,全方面提高自己。 因此,自由學習時間的安排應當成為制訂學習計劃的重點。
很多孩子身上的自信、口語表達能力、邏輯能力等優秀特質,都是利用自己的自由時間培養起來的。
一個孩子進步的狀態是,完成常規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自己學習其它知識的自由時間越來越多。越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越會鼓勵孩子積極向上。
時間利用小貼士
- 早晨或晚上,可安排側重記憶的科目。
- 心情好,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可安排枯燥,不太喜歡的科目。
- 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安排做題或學最感興趣的學科。
- 開始寫作業的時候,為了集中注意力,可安排寫字帖這種需要全神貫注的活動。
希望以上分享的新學期計劃制定要點,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協助孩子製作科學有效的學習計劃,為孩子的學習力構築強有力的基礎。
每天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
每天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