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殺人不眨眼,為什麼不敢殺一個流放官員?

2022-06-22     楓葉談古今

原標題:雍正皇帝殺人不眨眼,為什麼不敢殺一個流放官員?

1722年11月13日,康熙皇帝病逝於暢春園。11月20日,皇四子胤禛奉康熙遺詔在太和殿即位,改元雍正,是為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是一個敢於殺戮的人。他鞏固皇位後,立即殘酷地收拾了當年與他爭奪皇位的兄弟,有的兄弟甚至被他幽禁至死。他大力打擊朋黨,連幫助他上台的功臣年羹堯、隆科多都在打擊之列,不是被責令自盡,就是被圈禁致死。此案又牽連出汪景祺案和查嗣庭案,使得一大批人被處決、流放。

不僅如此,雍正皇帝還一手製造了曾靜案和呂留良案,株連眾多官員和平民,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無數家庭家破人亡,尤為酷烈。

讓人不解的是,雍正皇帝如此殺人不眨眼,卻放過了一個流放官員,在將他押上刑場,快要人頭落地時,又下令將他赦免。

這個流放官員叫謝濟世。

謝濟世,字石霖,號梅莊,廣西全州縣龍水鎮橋渡村人,生於1689年。謝濟世從小聰明好學,發奮讀書。1708年,年僅19歲的謝濟世參加廣西鄉試,以第一名的成績一舉考中舉人。4年後,23歲的謝濟世奔赴京城參加會試,再次金榜題名,考中進士。此後,謝濟世歷任翰林院檢討、浙江道監察御史等職。監察御史隸屬於都察院,負責監察百官、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

1726年,朝廷里發生了一件大事,本來與謝濟世無關,卻改變了他的命運。

這一年,直隸總督李紱與河南巡撫田文鏡互相參劾,在朝廷里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就在他們斗得難捨難分之際,謝濟世出來對田文鏡進行彈劾。彈劾官員,本來是監察御史的職責,雍正皇帝卻認為謝濟世是廣西人,李紱做過廣西巡撫,他們一定是朋黨為奸之輩,謝濟世必然是受李紱的指示才來彈劾田文鏡。

雍正皇帝進而想到,工部主事陸生楠也是廣西人。既然如此,「(陸生楠)平日必有與李紱、謝濟世結為黨援之處」。雍正皇帝最恨的就是大臣結黨營私。於是,雍正皇帝將謝濟世和陸生楠都罷免官職,流放到阿爾泰軍營里效力贖罪。

謝濟世和陸生楠到了阿爾泰軍營後,依然保持著讀書人的本分,堅持著書立說,筆耕不輟。陸生楠對古代史進行評論,寫出《通鑑論》十七篇。謝濟世為《大學》《中庸》等經典書籍進行注文和疏解。

然而,就因為這些著書立說,讓他們再次遭遇禍事。

所有流放到阿爾泰軍營的官員,都要受到振武將軍、順承郡王錫保的管轄和監視。王錫保是愛新覺羅氏,滿洲正紅旗人,生於1688年,屬於清朝宗室子弟。他曾經因為徇私包庇貝勒延信,被奪去親王俸祿。1929年3月,王錫保被雍正皇帝派駐阿爾泰。王錫保立功心切,幹事特別勤快。

有一天,王錫保派人對謝濟世和陸生楠的住所進行搜查,發現了他們還在著書立說,作品中不乏犯禁的地方,如獲至寶,迅速向雍正皇帝進行彙報。

雍正皇帝拿到謝濟世和陸生楠的作品後,非常憤怒,將他們都關進監獄,等候處理。謝濟世再次遭遇橫禍,萬念俱灰,絕食5日,打算自盡,卻沒有成功。

11月27日,謝濟世和陸生楠被雙雙帶到刑場,等候處決。監斬官是王錫保。時辰到了,陸生楠首先被處決。接下來,就輪到謝濟世了。就在謝濟世引頸待戮,以為自己也將死於刀下時,刑官走了過來,問他:「汝見否?」

謝濟世從容回答:「吾見矣!」

這時候,王錫保拿出一份雍正皇帝的聖旨宣讀:「謝濟世從寬免死,交與順承王錫保,令當苦差效力贖罪。」

謝濟世算是鬼門關上撿了一條命。

雍正皇帝為什麼不殺謝濟世呢?這與他原來的身份有關。謝濟世做過浙江道監察御史,屬於言官系列。言官是一個很得罪人的職位,搞不好就會弄得龍顏大怒,分分鐘有掉腦袋的危險。古代歷朝歷代為了鼓勵言官說真話,一般都不會對他們進行嚴厲處罰,形成了「不殺言官」的規則。否則的話,就沒有敢於說真話的言官了。

清朝從入關以來,就默認了「不殺言官」的規則,沒有殺掉一個言官。雍正皇帝哪怕對謝濟世恨之入骨,也不敢違反這一規則,將謝濟世殺掉。畢竟,殺掉謝濟世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破壞「不殺言官」規則的惡果,卻是他難以承受的。

甚至到了清朝末年,這一制度都沒有被破壞。就連慈禧太后都記住了,「殺言官是亡國之象」。

因此,當慈禧太后修建「三山三園」工程,一再詢問「言路上有什麼動靜」,害怕被言官抨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7827745bef8ed0a1e98c8a84ffbe1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