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8月8日立秋,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2023-08-03     吃貨峰子

原標題:「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8月8日立秋,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導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8月8日立秋,今年是早立秋嗎?飲食有啥講究?

踩著盛夏的尾巴,8月8日就來到了來到立秋,但是炎熱的暑氣還是一時難消,因此有「秋老虎」和「秋後一伏熱死人」的說法。所謂立秋,就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點,也是孟秋的開始,所謂「秋」就是暑去涼來,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在我國,立秋是非常重要的節氣點,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是四季的始點,立秋則標誌著孟秋時節正式開始。立秋在農村有很多的諺語,比如說「立秋早晚涼,中午汗濕裳」,「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些俗語是否有道理呢?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8月8日立秋,今年是早立秋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人們習慣性把立秋分為早立秋和晚立秋,所謂早晚一個是指按照時間節點來計算的,立秋在上午12點前稱之為「早立秋」,而十二點後稱之為「晚立秋」,今年立秋節點是2點22分41秒,應該屬於早立秋;另外早晚是按照農曆月份來算,正常情況下立秋一般都在農曆的六或七月份,而六月份則是早立秋,七月份則是晚立秋,而今年立秋在農曆六月份,則是早立秋。

按照老傳統,立秋屬於早立秋,天氣都會比較涼爽,但是在飲食方面我們一定要注意,由消暑清熱向著滋陰養肺防秋燥轉變,飲食要以「燥則潤之」為重點,而生活則以除濕驅寒為主,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是貼秋膘:養生學講究「春夏養陰,秋冬養陽」,因此春夏的飲食宜清淡,不宜大魚大肉,但是秋冬不一樣,秋冬要儲存能量,所以適當的吃魚吃肉對身體十分的有好處,儲存能量的過程也被叫做「貼秋膘」。

美食推薦:紅燒肉、醬牛肉、羊肉湯等。

二是抓秋膘:在我國北方,立秋有吃餃子的習俗,也被稱之為「抓秋膘」,立秋吃餃子,不但有利於補充夏天因為苦夏而流失的油水、彌補悶熱天氣體力的損耗,而且還可以驅除體內的寒氣,使身體更加健康,同時吃餃子也有很好的寓意,是一種吉祥的象徵,預示著秋天體格健壯,百病皆消。

美食推薦:黃瓜蝦仁水餃、牛肉水餃、豬肉芹菜水餃等。

三是啃秋:和「啃春」相對,我國也有立秋「啃秋」的習俗,字面意思就是拿一些比較甜、脆的水果或食物來吃,比如西瓜、甜瓜、黃瓜等,預示著一年都有好兆頭。

立秋以後我們不但飲食上要注意,生活方面也要注意,一個是無病亂補,很多人都知道「補秋膘」,所以立秋後一通亂補,這是養生大忌;二是沖冷水澡,炎熱的夏季沖冷水澡,那是降溫又解暑,但是立秋後,這個動作要立馬停止,「立秋一日,水冷三分」,所以立秋後不要洗冷水澡,以免寒氣入體;三是做劇烈運動,雖然立秋了,但是溫度依然很高,劇烈的運動會造成人體內水分大量的流失,大汗淋漓比較傷身體,這時候適合於適量運動,微微出汗即可,還可以有效地調理胃腸。

「乳鴉啼散玉屏立,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8月8日立秋,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飲食有啥講究?看完是不是明白了?我是曉峰,如果您喜歡曉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記關注吃貨峰子哦!

本文由吃貨峰子原創,歡迎關注與您一起交流,讓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71c12a06acc3cd847876dca3fe15e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