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金黃育種忙

2024-10-07     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彤 通訊員 謝婭 楊文

9月30日下午3點半,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鄂州基地水稻試驗田一片靜謐,飽滿的稻穗低垂著。

和普通的稻田不同,這裡看起來有些斑駁和雜亂,稻株高矮不齊,顏色、長勢各不相同,有些已經乾枯,稻穀成了褐色,有些則還有隱隱的綠色。省農科院院長、研究員游艾青說,它們不是一般的水稻,而是用於雜交育種的水稻材料。它們中,可能藏著水稻界的「明日之星」。

糧安天下,種築基石。種子是農業的「晶片」,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育種是種業產業鏈的最前端,處於核心、基礎性地位,也是一個漫長而繁瑣的過程。通俗講,就是優中選優。

每年「十一」前後,水稻成熟,正是篩選育種材料的最佳時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現場看到,近十畝的試驗田測交圃被分成1000個小方塊,如同迷宮一般。每個小方塊內都是一份水稻材料,對應插著一個白色標記杆。

它們之中,誰能脫穎而出?育種人員早就練就「火眼金睛」。

「先看結實率。」游艾青介紹,高溫和乾旱是影響長江中下游水稻產量的兩大主要因素。如果材料結實率達80%以上,說明抗逆性不錯,產量有保障,再綜合穗粒數、米質、抗病性等其他農藝性狀,優中選優。

「這個怎麼樣?粒型大,穗粒數多」「把稻穀剝開,看看米質」「那個更好,快看……」游艾青和同事們行走在稻田中,一邊觀察記錄,一邊商量討論,生怕錯過一個小細節。被選中的稻株會被記上一根紅繩,並蓋上網子,提醒工人單獨收割。

秋風吹過,稻田裡掀起一層層金色的波浪,互相摩擦發出沙沙的聲響。不知不覺,2個小時過去,他們已選出20多份「幸運兒」。

「今天篩選出的材料是新組配雜交稻新品種和F2、F3代低世代株系材料。」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周雷透露,選育一個水稻新品種,要經過7到10個世代選擇穩定親本,從雜交組配再到品種審定,耗時8年以上。接下來,他們將這些材料帶回實驗室進行精準鑑定,根據育種目標進一步篩選出「優勝者」,進入明年新一輪育種試驗。

「這就是育種,像大海撈針一樣。但是整個過程沒有捷徑,只能一步步去走。」周雷笑言,多年來,同事們已習慣國慶節、春節等節假日在試驗田度過,雖然辛苦,但想到自己的工作能為我國農業生產創造出優異的品種,便感到幹勁十足。

夕陽西下,試驗田染成金色,大家滿懷憧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6d7c07c94c67fc4223f2a28b18b21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