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廣東省中醫院與清遠市人民政府舉行合作簽約系列活動,雙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構建「院地」合作新模式,共同打造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清遠方案」。
為推動「清遠方案」的有效實施,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同時帶來「大禮包」——6個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分中心落戶清遠、以全國名中醫為主的名醫團隊開展「師帶徒」工程等,為「清遠方案」的實施開好頭、起好步。
清遠市市長溫文星,副市長楊煥,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劉新茂,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歐軍,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梁金鑒,市衛生健康局局長、清遠市中醫院黨委書記李煒,市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龍志堅,以及清城區、連山縣、連南縣、連州市政府分管領導及衛生健康局主要領導出席簽約儀式。
張忠德表示,中醫藥發展的根基在基層,重點也在基層。廣東省中醫院將在清遠市政府的統籌協調下,以清遠市中醫院為龍頭,在鞏固清遠市中醫藥成果、擴大清遠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覆蓋面的基礎上,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在以下四個方面發力:(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當地中醫醫院專科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同質化發展。(二)以「師帶徒」「傳幫帶」等形式,培養基層高水平中醫藥人才。(三)以常見病、多發病、重大病種為綱,持續完善中醫藥在生命全周期的防治康養服務體系。結合少數民族醫藥特色,制定覆蓋「省—市-縣-鎮-村」的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防-治-康」方案,形成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清遠方案」。(四)深挖中醫藥和少數民族醫藥資源,推動中醫藥產業在清遠市的發展,共同合作開展少數民族醫藥研發,大力發展鮮藥工程,推動民族醫藥產業化、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建設;共同打造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省市縣鎮同步提升的「清遠方案」。
溫文星表示,本次簽約正式拉開了雙方緊密合作、共建共享、互利共贏的序幕。這是清遠市與省中醫院攜手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清遠醫療服務能力的新突破,也是清遠持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的新成果。長期以來,省中醫院對清遠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給予關心厚愛、大力支持,在合作共建省職教城醫院項目上出謀劃策,選派優秀技術專家開展幫扶、加強指導,為清遠市中醫院專科能力提升、人才梯度建設、特色品牌打造等貢獻重要力量。希望廣東省中醫院繼續發揮龍頭作用及「行家裡手」的專業特長,為清遠市中醫藥事業發展把脈問診、傾囊相助,切實讓清遠人民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便捷的中醫醫療服務。清遠市也將錨定合作目標,圍繞合作內容,加快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築牢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切實為清遠人民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健康服務保障。
會上,楊煥、張忠德代表雙方簽署《清遠市人民政府與廣東省中醫院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建立清遠地區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建立城鄉一體、醫防融合、中西醫並重、優質高效的衛生健康體系,全面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平,更好滿足清遠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培育造就一批德才兼備、社會公眾認可的名中醫,大力提升清遠市中醫藥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構建「院地」合作新模式,引導民族醫藥規範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建設「生態清遠、健康清遠、幸福清遠」。
據了解,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清遠方案」,旨在廣東省中醫院指導下,以清遠市中醫院為龍頭,針對試點地區常見病、多發病,結合少數民族醫藥特色,制定覆蓋「市-縣-鎮-村」的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防-治-康」方案。第一階段選取4個縣區(清城區、連山、連南、連州)作為試點,後續將不斷完善,逐步推廣全市,形成健康中國建設「清遠方案」,打造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
簽約儀式後,舉行了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清遠分中心授牌儀式。將清遠納入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是清遠市政府與廣東省中醫院合作框架協議中一項重要合作內容。圍繞清遠縣域居民診療需求較大、縣域外診較多的常見病、多發病以及重大疾病,將清遠市中醫院肺病、腎病、腦病、外科、皮膚病、急診和重症醫學等6個重點發展專科納入專科聯盟,開展技術指導與質控管理,將極大提升專科水平,更好滿足清遠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
正衣冠、誦讀拜師帖、遞呈拜師帖、贈送回徒帖……在名中醫師承環節,省中醫院遴選十一位導師:全國名中醫張忠德,省名中醫林琳、劉旭生、梁雪芳,以及廣東省中醫院名醫陳博來、韓雲、丁邦晗、張海波、楊京華,分別與清遠市中醫院對應的內科、呼吸科、腎科、婦科、骨傷科、重症醫學科、急診科、腫瘤科、兒科等專科共17名優秀骨幹醫生結對師徒。
值得一提的是,會上還公布了清遠市特色中藥材( 民族藥材)品種(第一批)名單:玉竹、牛大力、五指毛桃、黃精、溪黃草、草珊瑚、鐵皮石斛、崗梅、山蒼子。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