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高雙星偷走高加林的人生,第一集就埋下了伏筆

2023-04-07     塵飛揚說經典

原標題:《人生之路》:高雙星偷走高加林的人生,第一集就埋下了伏筆

這是一篇關於高雙星的人物分析稿。

先說結論,高雙星不是大奸大惡之徒,但確實是個糾結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不太多的良知讓他糾結,然而,他終究是個精緻利己主義者——這是錢理群發明的詞彙,特指一群「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目的」的人。

為高雙星背書的體制,是用人情鑽空子的傳統社會。這個體制的形象代表就是高明樓。

沒有高明樓,高雙星就不能上大學,沒有高雙星的配合,高加林就不可能被頂替。

父子倆狼狽為奸,沆瀣一氣。

下面我具體分析一下高雙星的行為邏輯。

第一集開頭,加林和雙星飆車,很多人罵這段戲炫技。

劇情有過火嫌疑,但它的目的很明確,塑造人物形象,暗示劇情發展。

飆車戲證明高加林勝負欲極強,能力出眾,高雙星能力較差,為了贏,敢於違反遊戲規則。

主動坐巧珍拖拉機贏了高加林,可見他的人格底線確實不高。

從下面的對話中,應該可以推測出是雙星是主動坐拖拉機的。

在規則面前,高加林是閃閃發光的那個人,高雙星卻像個loser。

高考預考成績出來,高加林第一名,黃亞萍第五名,高雙星呢?

二十五名。

高家村一共兩個高中生,他們志同道合,也有競品關係。高加林越耀眼,高雙星的形象就越黯淡。

這是高明樓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高明樓是村支書,在高家村,高雙星有高幹子弟的光環。高加林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要背景沒背景,要錢財沒錢財。

庶民和官二代在學業方面發生了逆轉,這讓高明樓很沒面子。

於是,高明樓有各種騷操作,本身就是希望不爭氣的兒子,給自己掙面子。

縣裡表彰預考成績前十名,高加林是眾星捧月,高雙星卻沒機會參加。然而,在高明樓的運作下,高雙星還是去參加表彰大會了。

這個人,虛榮又懦弱。

他太想像高加林一樣優秀了,然而,他的能力配不上野心。高雙星讓人不齒的地方在於,他想要成為高加林,不去模仿高加林,卻只想著踐踏規則,成為高加林。

高考頂替事件、高雙星飆車偷坐拖拉機,厚著臉皮參加表彰大會,三者是同樣的行為邏輯,這是個為自身利益,配合潛規則的人。

高加林的大學名額被搶走,始作俑者是高明樓,罪魁禍首是高雙星。

只要高雙星願意拒絕大學名額,他有一萬次機會。然而,在高明樓阻止後,他再也沒有這樣做。

高雙星去上海前,高加林親自送他,這時候沒有高明樓,高雙星並沒有主動說出高考真相。可見他的人品卑劣。

我越了解高雙星,就越感覺高加林的可貴。高雙星對高加林的傷害,是犯罪。而高加林傷害了巧珍,在後面也做了動人的彌補。

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線,總會被人當作黑歷史。加林確實辜負了巧珍,但有個事實不容忽視,巧珍向加林告白時,高加林的沉默已經證明巧珍是剃頭挑子一頭熱了。

他同意和巧珍談戀愛,主要原因是他心軟了,他不希望巧珍失望。

高加林的錯在於,他的同情不是愛情,他的心軟只會給巧珍帶來更大的傷害。一旦有階層跨越的機會,高加林和巧珍就會分道揚鑣。

我曾分析過巧珍和加林的愛情線,提到巧珍去縣城看加林,兩人在宿舍沒有親熱的慾望,橫在兩人中間的煤爐筒子也證明了他們話不投機的尷尬。

高加林拋棄巧珍,頂多是有道德污點。然而,他不是巧珍生命中的負資產。

巧珍沒有高加林,還有個深愛她的馬栓。巧珍的女兒瑩瑩得病,高加林幫她聯繫最好的醫生。瑩瑩第二次做手術,整夜陪伴的是高加林。馬栓死後,巧珍創業。高加林不離不棄,像一道光,照亮巧珍的人生。

高加林不是忘恩負義之人,他只是無法接受用以身相許的方式來向巧珍報恩。

然而,這種報恩方式有很深的群眾基礎,於是,高加林逃脫不了被罵的命運。

高雙星偷走高加林的人生,卻會帶著天之驕子的優越感面對高加林。他是真的壞。

口說無憑上證據。

第27集,高雙星讓高加林幫巧珍找醫生,他是居高臨下,向高加林傳達了這個訴求。

正常狀態下的求人辦事,不一定要姿態卑微,至少能平起平坐吧。然而,此時的高雙星卻站在更高的階梯上,讓高加林辦事。

莫里斯在《人類動物園》中就分析過,高低位置代表著權力關係。

坐在置於高台的寶座上,他(領袖)既可以享受輕鬆姿態的被動的凌駕態勢,又可以同時享受抬高了的位置,即主動的凌駕態勢,這就是他展示權力的雙重姿態。

高雙星有意站在高處,就是在向高加林展示自己有較高的權力。

或許有人認為,這是我過度解讀。

其實不是的 ,用鏡頭語言講故事,是影視劇創作者的基本功,類似的鏡頭,《人生之路》特別多。

比如說,高考前,高加林讓巧珍幫馬栓找工作,他就站在了高處。

高加林本來就比巧珍高,他沒有必要站得更高。這個細微的動作證明了高加林習慣在高巧珍面前保持居高臨下的姿態。巧珍依舊歡天喜地,不是因為她天生卑微,而是她愛高加林。

再比如說,黃亞萍讓高加林去上海發展,她也站在高處。

與其說她在和高加林商量,不如說她在向高加林發號施令,這裡有一種「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權力關係。

黃亞萍敢於用這種姿態說話,因為她是城裡人。高加林一直為自己是農村人的身份自卑,在城裡人面前,他總覺得自己矮了幾分。

高加林原本可以成為規則下的大贏家,縣裡第一位大學生,上海浦江學院的高材生。他的人生之路,應該是部爽劇。

然而,他卻沒有扛過潛規則對他的考驗——關於這一點有爭議,縣裡第一位大學生,一個村支書運作就能輕鬆頂替了?

那個對教育很重視的縣領導,就沒有發現貓膩?或許編劇可以這樣解釋,高明樓和縣長有私情,他發現貓膩,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姑且這樣解釋吧。

高雙星和高加林的命運交叉,也證明了苦難對人生的影響。

苦難殺不死高加林,如果沒有這些苦難,我相信高加林會更加強大。

像高雙星這種資質的學生,都能成為成功留校的高材生,如果高加林也受同樣的教育,他比高雙星更耀眼。

《人生之路》拍了很多苦難。而苦難本身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人在困難面前依舊有不被打倒的生命力。

可喜的是,殺不死人的苦難會讓人更強大,可悲的是,並非每個人都有不被苦難殺死的能量和運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5f75c66a2defab1112cfcbd06a9f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