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買菜更名小象超市背後的生意經

2023-12-09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美團買菜更名小象超市背後的生意經

本報記者 李靜 北京報道

在網際網路平台中,阿里巴巴很早就做起了店倉一體的新物種,即盒馬鮮生,主打生鮮品類,以「線下+線上」的模式進行銷售;京東在不久後跟進,推出7 FRESH七鮮,也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而美團則選擇了以前置倉的方式做「美團買菜」。

自2023年12月1日起,美團旗下自營零售品牌「美團買菜」在迎來五周年生日後,升級為全新品牌——小象超市,從生鮮品類切入到更多的超市品類,品類上與線下落地的盒馬鮮生、七鮮類似。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小象超市目前還沒有像盒馬鮮生與七鮮一樣,落地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線下實體超市。

「更名為小象超市,是希望與業務實質更加接近,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超市』的心智。過去經常使用美團買菜的消費者不難發現,美團買菜其實早就不止『買菜』了,商品種類已經與中大型超市相當,除生鮮之外,還有諸多休閒零食、日用清潔、個護美妝、酒水飲料等商品,進入消費者下單的列表里。」美團方面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升級為小象超市

曾經的美團買菜,是美團自營零售業務,定位為社區居民的「30分鐘快送超市」,採用「手機App+線下服務站」的模式,通過在社區設立集存儲、分揀、配送為一體的便民服務站,為社區居民提供生鮮食品日用品及配送服務。

從「買菜」到「超市」的升級,是小象超市商品不斷豐富的直觀體現,除生鮮之外,小象超市還提供休閒零食、日用清潔、個護美妝、酒水飲料等品類的商品,已經達到線下大型超市水平。

對於美團買菜更名為小象超市,美團方面對記者表示:「生鮮品類為曾經的美團買菜提供了切入市場的機會。隨著消費者的日用百貨、酒水、家居用品在美團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採購頻率漸長,更名為小象超市,與業務實質更加接近,更容易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超市』的心智。」

截至目前,小象超市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蘇州等多個城市上線。

記者還發現,在美團App中,目前小象超市居於首頁第一排的第二位,僅次於外賣業務。

美團方面對記者回應,在美團「零售+科技」戰略聚焦下,小象超市承載著「深耕即時零售,提升消費體驗」的任務,是公司在線上零售探索的核心業態之一,給一、二線城市用戶帶來線上零售即時達的消費體驗,解決城市家庭追求快速、品質服務的需求。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記者分析指出:「從目前小象超市在美團App的位置來看,美團內部對買菜業務的重視程度很高,並將其作為戰略重點之一。這是因為買菜業務具有較大市場潛力,並與外賣業務形成協同效應。」

美團方面對記者進一步回應稱:「消費者對於線上購物和快速送達的需求仍在增加,隨著復購率和訂單量持續增長,小象超市的規模效應和用戶黏性將進一步加大,強大的末端配送團隊,也可以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品牌升級後,小象超市能給消費者帶去更穩定、更便利、更豐富的購物體驗。」

背後是一門大生意

在不久前美團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美團管理層透露雖然新業務仍在虧損,但對買菜的業務寄予厚望。美團管理層表示:「過去二十年間,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很多公司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嘗試過在線銷售生鮮產品,但截至目前鮮有成功者。作為如此重要的零售門類,做起來卻不容易。」

記者了解到,生鮮品類的劣勢是損耗太大,倉儲配送等環節會導致成本過高,所以在零售行業,生鮮品類會被當作引流品,而不是盈利品,快消品是標準化的工業產品,運輸成本低,消費頻次屬於中等,利潤空間則更高。

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對記者指出:「快消品類的品牌意識比較強,像寶潔、聯合利華等快消品牌在廣告投放上的費用也比較高,小象超市在銷售快消品時,除了能獲得商品的佣金之外,還可以獲得品牌商的廣告投放收入。這也是美團買菜更名為小象超市,希望拓寬在消費者心中認知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美團買菜更名為小象超市的變化,意味著從生鮮品類拓展至快消品等更多超市品類,這其實是從低毛利率的生鮮產品向高毛利的快消品在擴容。

朱克力對記者表示:「通過提供快速、便捷的買菜服務,這些網際網路平台可以進一步拓展其用戶群體,增加用戶黏性,提升市場份額。」

從銷售品類的角度來說,生鮮品類屬於高頻次消費品類,是可以達到周銷或者日銷的一個品類,對於平台發展意義也是重大的,這也是網際網路巨頭們青睞賣菜業務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目前存量用戶市場的競爭大環境下,誰能夠讓用戶在自己的平台停留時間更久,訪問的次數更多,那麼它獲得增長的機會也就更大。從用戶群體的角度來看,賣菜業務還可以很好的滲透到下層市場的用戶群體,因為大部分買菜人群年齡偏大,更容易接受生鮮品類,這類用戶群體也是很多網際網路平台希望能夠滲透的群體。

「生鮮品類價格波動大,進貨渠道複雜。在供應鏈體系能夠強化的情況下,加上賣菜本身客單價比較低,哪怕平台進行補貼,投入不大。這意味著平台可以用很少的投入去拉動用戶活躍度,推動用戶增長,然後拉動訂單增長,在訂單增長的情況下,反過來還能進一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莊帥對記者進一步解釋道。

實際上,幾年前一度備受業內外關注的社區團購做的也是賣菜生意。如今,阿里巴巴、京東、美團做的新零售超市和之前的社區團購有什麼不同?

美團方面對記者表示:「隨著即時零售等新業態逐漸融入本地商業生態,美團已經成為本地零售的有機組成部分,一方面,美團通過即時物流、倉儲等能力,助力本地零售商戶更好服務消費者;另一方面,美團在各地投資建設的中心倉、前置倉和貨運物流系統,成為本地零售的有益補充。」

莊帥認為,盒馬鮮生、七鮮超市、小象超市等新零售超市和社區團購有很大的區別。第一點從時效性來看,這些新零售超市以小時達或者半小時達為主,強調時效性;而社區團購以次日達為主,屬於集中化配送,強調更低的價格。第二點,新零售超市以一、二線城市為主,目前多採用店倉一體或者前置倉的模式;社區團購主要是城市倉到團長的模式。第三點從品類上來說,新零售超市集中在生鮮品類,而社區團購除了生鮮品類還涉及很多其他品類,品類相對較分散。「小攤小販有經營上的靈活性,也有更好的客情關係。因為市場足夠大,在國家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這些新零售超市和小攤小販會共生髮展,各自服務各自的用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572f2c68202a2b67d40bdd6bb10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