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碗羊肉,宋國總司令慘遭「司機」出賣,成為史上最窩囊的俘虜

2022-06-20     楓葉談古今

原標題:因一碗羊肉,宋國總司令慘遭「司機」出賣,成為史上最窩囊的俘虜

縱觀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不管戰爭打得有多麼慘烈,其指揮軍隊的總司令總會得到很好的保護。既使打了敗仗,部隊也會想方設法保證總司令的安全,總不至於讓總司令成為對方的俘虜。可在春秋時期竟發生了這樣一件奇葩事,宋國和鄭國兩軍對壘,還沒開打,宋國軍隊的總司令就成了鄭國的俘虜。原因很簡單,宋國軍隊總司令的司機因為一碗羊肉出賣了自己的領導。

這個輕易被鄭國俘虜的宋軍總司令名叫華元。這樣說,你可能對這個人沒有什麼印象,但要說起成語「爾虞我詐」來,你肯定是耳熟能詳,這個成語的出處就與華元有關。

華元是宋國的重臣,他既有勇,又有謀,身處險境常常能化險為夷。公元前595年,楚莊王帶領大軍把宋國的國都給圍得水泄不通。宋國軍民雖在宋文公和大臣華元等的帶領下拚死抵抗,才不至於滅國。可5個月過去了,楚國不僅絲毫沒有撤兵的跡象,反而在宋城外建起房子、種起地來,一副要打持久戰的樣子。

面對里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困境,宋文公是一籌莫展。這時,華元主動站出來請纓,要夜闖敵營退敵兵。

這天深夜,華元悄悄縋下城來,躲過重重崗哨,偷偷潛入楚軍大營,進入楚軍主帥子反的大帳之中,把睡夢中的子反生生從床上給揪了起來。史書用短短7個字,把華元的英雄氣慨給記錄了下來——「登子反之床,起之」。

我們替子反想想,就知道他被華元從熱被窩裡揪起來是多麼的狼狽與恐懼。子反睡眼惺忪戰戰兢兢地問華元:「你、你、你要幹什麼?」

華元義正辭嚴地說道:「我是來請求你退兵的!我實話給你說,我們宋國已到了析骨而炊、易子而食的地步了,但就是這樣,我們也不會投降。如果你們想和談,就請退兵三十里,讓我們簽訂和約結束這場戰爭!」

面對從天而降的華元,驚魂未定的子反怕得不行,只得向楚莊王報告,接受華元提出的「退兵三十里,然後再議和」的條件。當第二天楚軍撤走後,華元又作為人質來到楚營談判,終於使楚國與宋國講和,並訂立盟約說:「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這就是成語「爾虞我詐」的由來。

講完這段生動的故事,我們的腦海里肯定能勾勒出一幅,華元「英勇無畏、夜闖敵營、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高大英雄形象。可就是這樣一個膽量過人、勇猛無敵的戰神級人物,卻曾在帶兵與鄭國交戰時,因為一碗羊肉,被自己的司機給出賣了,成為歷史上最窩囊的俘虜。

公元前606年,也就是宋文公四年的春天,鄭國派兵攻打宋國。宋文公派華元作為總司令帶兵迎戰。華元對這場戰鬥非常重視。為了鼓舞士氣,取得勝利,開戰前華元命令廚師宰殺肥羊,犒勞三軍。

華元端著羊肉,站在高台之上,慷慨激昂地對將士們說:「讓我們飽餐戰飯,一鼓作氣,打敗鄭軍!大家有沒有信心?」將士們面對主帥的關愛與激勵,是群情激昂,高呼:「誓死效忠,打敗鄭軍!誓死效忠,打敗鄭軍!」

見將士們精神抖擻、士氣高漲,華元更是信心百倍,心想,只要一個衝鋒就能把鄭軍給打個落花流水。

兩軍對壘,華元立在戰車之上,揮舞長戈,剛要下令進攻。沒想到給他駕駛戰車的馭手提前開了腔,說:「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這也是成語「各自為政」的出處)也就是華元的司機對華元說,之前吃羊肉的事,你說了算;現在打仗的事,是我說了算。說著,「啪、啪、啪」朝馬屁股上狠抽幾鞭,戰馬瘋了一樣拉著戰車,向鄭軍陣地衝去。

華元雖然勇猛,可倉促中只有他一輛戰車衝進鄭軍陣地,儘管他拚命撕殺,還是做了鄭軍的俘虜。這一仗,失去指揮的宋軍被鄭軍打得大敗,史書記載,鄭軍共繳獲宋軍戰車四百六十輛,俘虜宋軍二百五十人,割下了一百名宋軍陣亡士兵的耳朵。

為什麼華元的司機會有這樣怪異的舉動?原來問題就出在吃羊肉上。華元戰前用羊肉犒勞三軍,卻唯獨他的司機不知什麼原因沒吃上羊肉,於是司機便懷恨在心,等上了戰場,用提前沖入敵陣的方法來報復華元。《史記》是這樣記載這個過程的:「華元之將戰,殺羊以食士,其御羊羹不及,故怨,馳入鄭軍,故宋師敗,得囚華元。」

細觀歷史,成為俘虜的原因多種多樣,可沒有一個像華元這樣,因為一碗羊肉而被自己的司機拉入敵陣當了俘虜的。你說華元這俘虜當得是窩囊不窩囊?

英雄華元被俘,宋軍打了敗仗,但宋國不能沒有這位英雄,因此,宋文公決定以「兵車百乘文馬四百匹贖華元」。而這華元雖然窩窩囊囊做了俘虜,可他仍不失英雄本色,還沒等宋文公把贖他的物品全部送給鄭國,他就自己偷跑了回來。

據《左傳》記載,給華元當司機的這個人名叫羊斟。華元逃回宋國後,他作為一個英雄、一個大政治家,並沒有責怪自己的司機羊斟,反而想給他個台階下,說:「我被俘不是你的錯,是那幾匹馬太不聽話了。」可這個司機羊斟也是個一根筋,要一人做事一人當,根本不領華元的情,反而對曰:「非馬也,其人也。」也就是司機羊斟用肯定的語氣對華元說:「跟馬沒有關係,就是我要故意這樣做的!」司機羊斟話雖說得硬朗,可畢竟知道自己理虧,於是便隱名埋姓逃到魯國,苟且偷生去了。

雖然華元從鄭軍逃回後越發大紅大紫起來,並且到後來還像上面說的那樣孤身入敵營拯救了宋國,成為宋國的「四朝元老」。但回顧華元當俘虜的這段歷史,還是令人感慨頗多,作為領導的身邊人,不管是什麼原因沒吃上羊肉,也不能單獨拉著領導往敵軍陣地上沖呀!

一代英雄華元以自己的慘痛經歷,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個寶貴教訓——那就是作為一名領導,對自己的身邊人,一定要把堅定其理想信念放到日常教育管理的首位;決不能用封官許願、給好處的方法來代替日常的教育管理。否則,看似籠絡住了人心,實則信念不堅定,往往就會吃點苦就叫累、受點委屈就抱怨,進而做出出格之舉,危害全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56a2933ef26bb2779713ea89362c1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