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聊蘇聯裝甲列車,蘇聯對裝甲列車有一種執念。明知道這東西不怎麼好用,但是戰後依然我行我素髮展此系統。為什麼有如此執念也許本文會給你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
二戰結束後,蘇聯的裝甲列車並沒有從其軍備中消失。1956年,裝甲列車被用於鎮壓匈牙利起義。此外,直到1960年代,東德的前鐵路工人聲稱,一列裝甲列車一直停放在柏林郊區的隧道中。在這些列車的現代歷史中,可以突出三個重要時期:中蘇衝突、車臣戰爭,以及自2010年以來在俄羅斯南部共和國(車臣、達吉斯坦和印古什)維持秩序。此外,高加索地區持續的隱秘叛亂也需要在鐵路上維持相應的安全措施。
從1950年代末開始,由於邊界劃分問題,緊張局勢逐漸升級。由於該地區發展不夠完善,蘇聯的駐軍幾乎完全依賴外貝加爾地區的物資供應和軍隊調動,既包括補給的運送,也包括軍隊的調動。蘇聯的最後一條鐵路距離邊界只有100公里,因此在襲擊下極為脆弱。
蘇聯哈爾科夫工廠的第65號機車設計局主要生產T-64坦克和機車,自成立以來一直負責裝甲列車的設計工作。最初,計劃使用T-55坦克的炮塔和ZSU 23-4「石勒喀」防空自行火炮,後者配備了四門23毫米AZP-2313火炮。柴油機車的使用解決了電力問題。機車由柳季諾沃生產,而裝甲車廂則在加里寧和馬里烏波爾製造。該列車於1970年建造並進行了測試,但由於邊境緊張局勢緩解,未正式投入使用。
當緊張局勢再次升級時,1979年2月重新審議了裝甲列車的使用問題。新設計的裝甲列車採用了模塊化結構:每列列車由中央列車和若干帶有坦克的獨立分隊組成。這些分隊包括一個由TGM-14裝甲柴油機車牽引的車組,機車位於兩輛載有T-55或T-62坦克的平台車之間。每個平台車的後部裝有一個可拆卸的裝甲戰鬥室,用於容納步兵,這些步兵可以通過潛望鏡觀察、通過無線電通訊並通過射孔開火。每列列車最多可由五組組成,每組由兩輛坦克和25名士兵構成。如此組織的列車可以在鐵路網絡上行駛500公里。
中心列車由裝甲柴油機車ТГ-16和指揮車廂組成,指揮車廂經過防護,能夠抵禦核、生物和化學(ЯБХ)武器的攻擊。由於認為這些列車在核攻擊的情況下可能進入受污染區域,因此進行了相關防護。車廂裝備了兩門23毫米ZU14 23-4火炮。額外的防空保護由裝甲車廂提供,該車廂配備了兩套ZU-23-4或ZU-23-2防空炮。偵察部分包括兩節裝載PT-76兩棲坦克的車廂,這些坦克由側裝裝甲板進行保護。鐵路偵察連由八輛BTR-40裝甲車組成,這些裝甲車可以通過鐵路車廂長途運輸。1969年,一些BTR-40裝甲車按照二戰時期ГАЗ公司為BA64-ЖД裝甲車開發的方法,改裝成鐵路平台車,裝卸時間不到五分鐘。
建造的四列火車從未正式投入使用,而是儲存在赤塔市,定期用於訓練。1986年,其中一列火車曾幫助清理脫軌的列車殘骸。1990年1月,當巴庫和蘇姆蓋特出現緊急狀態時,這些列車被重新啟用,以保持連接南高加索和俄羅斯的兩條關鍵線路暢通。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後,鐵路工人啟用了部分專用列車,主要用於維修鐵路和排雷工作。直到2002年底,四列裝甲列車才正式投入使用,分別命名為阿穆爾(Амур)、貝加爾(Байкал)、頓河(Дон)和捷列克(Терек)。其中只有「捷列克」列車使用了此前退役的裝甲車廂。總體來說,這些列車的編成如下,車廂數量和順序略有不同:
• 一節配備ZU-23-2防空炮的平台車廂。
• 一節裝載БМП-2步兵戰車的平台車廂。
• 一節裝載Т-62坦克的平台車廂。
• 一節帶有固定炮塔、用於步兵武器和榴彈發射器的裝甲車廂。
• 一節裝備用品車廂。
• 一節或兩節供乘員使用的車廂。
• 兩節或三節防護車廂(用於運輸沙子或壓艙物)。
• 一節機車。
2002年10月,第五列裝甲列車「庫茲馬·米寧」加入了設在汗卡拉的基地,該基地為這些列車提供物資供應。「庫茲馬·米寧」是為特警部隊(ОМОН)建造的。它專門運送配備額外防護裝置的БМП-2步兵戰車,這些防護裝置包括枕木和其他材料,也用於列車的其他車廂。自2004年以來,俄羅斯軍隊設立了一個專門的鐵路部隊。
2010年,「庫茲馬·米寧」進行了改裝並裝備了現代化設備。列車配備了М4К「卡米什」系統,可在20公里範圍內阻止無線電引爆的地雷。防空由兩門ЗПУ-4高射炮和十門AGS-17自動榴彈發射器提供。火力則由30毫米2А42火炮和安裝在БМП-2上的9П135М反坦克飛彈系統提供。如果需要,該列車還可以攜帶一到兩輛Т-62坦克。2013年12月,該列車與其他裝甲列車一起駐紮在汗卡拉。
儘管其他列車在高加索行動結束後應該被拆除,但俄羅斯國防部長宣布這些列車將在軍隊現代化的框架內重新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