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消費需求在哪裡,法治保障就應當跟進到哪裡。持續營造安全、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將激髮網絡消費的潛能,給消費發展增添新動能。
郭錦輝
「有騙子以機票退改簽、低價出售景點門票為由冒充客服實施詐騙。如遇到此類情況,請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核實,謹防被騙。」「凡是以取消『百萬保障』業務為由要求開啟共享螢幕的都是詐騙。」近期,一些消費者收到北京反詐中心、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等部門的類似簡訊提醒。
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網絡化、數字化。隨著網絡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持續加強網絡消費環境建設顯得愈發重要。近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強化跨部門聯合監管,嚴厲打擊虛假廣告、網絡欺詐、泄露信息等行為。目前,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超過9億人,網上購物、線上預訂等不斷激發數字消費活力。持續營造安全、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將不斷開拓數字消費新「藍海」。
網絡消費日益豐富消費場景,改善消費體驗,滿足人們的各類消費需求。隨著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我國線上消費需求較快釋放。國家統計局8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8.7%,增速快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6%,占比較上半年提升0.3個百分點。網絡零售占比持續提升,推動消費市場繁榮發展,讓我國消費市場向好的基礎進一步得到鞏固。
在網絡消費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市場亂象影響著消費者的獲得感。中國消費者協會8月2日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基本情況顯示,生活及社會服務類、網際網路服務類、電信服務類、教育培訓服務類、銷售服務類位居服務大類投訴數量的前五位。與2023年上半年相比,網際網路服務類投訴量比重上升。在具體服務投訴中,經營性網際網路服務位居投訴量之首。以網絡購物「缺斤短兩」現象為例,與線下市場相比,網購商品「缺斤短兩」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消費者在收貨後如果不進行計量核驗,一般很難發現相關問題。這些現象擾亂網絡市場秩序,影響網絡消費市場健康發展。
法治是網絡消費環境的最有力保障。為了更好地保障網絡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針對網絡消費存在的問題作出了一系列新規定,例如禁止「刷單炒信」、禁止「強制搭售」、禁止「大數據殺熟」、規範「自動續費」、保障「無理由退貨」等。8月初,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整治編造虛假場景人設、無底線帶貨營銷;「偽科普」「偽知識」混淆視聽;欺騙消費者,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突出問題。強監管將更好地指引經營者依法經營,更好支持消費者依法維權,更好維護網絡消費市場秩序。
當前,我國正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隨著消費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消費在今年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被寄予厚望。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經濟政策的著力點要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把服務消費作為消費擴容升級的重要抓手」。8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五次全體會議時強調,促消費要重點抓好增長性、帶動性強的領域,加快服務消費擴容提質,有效促進大宗消費,根據不同群體需求制定差異化支持政策,充分釋放消費潛力。
持續優化網絡消費環境,為廣大網絡消費者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將激髮網絡消費的潛能,給消費發展增添新動能。嚴把網絡市場准入關,引導網絡經營者不斷增強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要實現網絡消費可追溯、可查詢、可舉證、可追責,有效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維護網絡消費者合法權益。要及時發現和解決網絡消費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網絡消費需求在哪裡,法治保障就應當跟進到哪裡,讓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鄒 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52686db350f0e39a584810d463f4d6b.html